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粉煤灰和硅灰对混凝土的强度、干缩性和工作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际应用中粉煤灰和硅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拌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提高抗压强度,但硅灰极易加大混凝土短期内的干缩变化,易出现短期裂缝。通过分析粉煤灰和硅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硼化 《世界发明》2003,26(10):20-20
日本间组公司(HAZAMA)成功开发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其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2倍,能有效隔离中子辐射。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环氧树脂和富含硼元素的灰硼石粉末的混合物。环氧树脂能降低中子穿过的速度,灰硼石中的硼则能吸收中子。  相似文献   

3.
二灰碎石所形成的路面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初期强度较高,并随着龄期增长.针对两淮路工程中二灰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施工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页岩陶粒轻质高强混凝土中,由于性能较差,加入一定量的硅灰会使其流动性、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有所提高,且硅灰还能取代30%以内的水泥来降低成本。主要是通过加入4%~22%硅灰量与水泥的比来增强轻质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设计,从而得硅灰的最佳掺入量。  相似文献   

5.
把杭州某垃圾发电厂生产的垃圾废灰作为一种廉价的外掺剂加入到水泥土中用以改性水泥土,以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把垃圾废灰、水泥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垃圾废灰水泥土,通过室内静三轴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在试样含水量、水泥掺入比、成型密度相同时,研究其在不同垃圾废灰掺量、不同龄期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剪强度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强度随着废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掺量6%左右时,抗剪强度有最小值;在水泥掺量15%,废灰掺量在3%~20%时,废灰水泥土抗剪强度较原状土可以增加10~60倍;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早龄期呈应变软化型,随着围压和龄期的增大,逐渐呈应变硬化型。垃圾废灰具有一定的活性,早期废灰的掺加主要起充填作用,增加水泥土的密实度,在某一掺量下(6%),会降低水泥土的强度;后期(7 d及以后)垃圾废灰活性被逐渐激发出来,参与了水泥土的二次反应,使废灰水泥土的后期强度提高。研究结果对于垃圾废灰应用于软基加固和路面基层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三次产业比例的相互关系及与碳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三次产业比例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第三产业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第一产业比例、第二产业比例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目前灰因素水平下,降低第一产业比例,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1.725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为10.15%.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8)
通过相关试验研究在同一强度等级下,不同水灰比、掺硅灰不同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硅灰能够明显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通过试验得出,3d和28d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较不掺硅灰得基准混凝土分别可提高17.7%~39.1%和15.6%~31.7%;并且硅灰的最佳掺量应控制在胶凝材料用量的9%~12%。  相似文献   

8.
二灰碎石是路面底基层常用材料之一。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高于底基层,故二灰碎石在路面基层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且其早期强度一般低于水泥稳定碎石,这样会对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二灰碎石击实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强度分析,讨论石灰与粉煤灰配合比的不同,对二灰碎石强度的影响,从而为其作为路面基层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立峰  谢锡荣  王甜 《科技通报》2019,35(11):187-192
石灰可以改良软土的强度和变形等力学特性,通过三轴试验探讨了石灰改良土的屈服特性,建立了石灰改良土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掺灰比10%的改良石灰土具有较大抗剪强度。分析了重塑石灰土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下在p-q平面和π平面上的屈服轨迹和屈服强度的变化。根据塑性势函数理论,使用相关联的流动法则,研究了改良石灰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在试验基础上,探讨了改良石灰土的剪缩(胀)性与应变持续强化特性,通过构造模型参数,建立了改良石灰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并通过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为改善淤泥质土层的强度以及地基处理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二灰碎石所形成的路面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的抗冻性,而且初 期强度较高。就二灰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施工和质量控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二灰碎石所形成的路面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的抗冻性,而且初期强度较高.就二灰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施工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硅灰和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硅灰和粉煤灰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硅灰容易加大混凝土短期内的干缩变化,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通过分析不同掺量硅灰和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期望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梅缺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5—1988年在兰溪、慈溪等杨梅产区进行田间调查、土壤和植株理化分析、侵染性病害病理鉴定以及施硼矫治试验等研究,首次明确了杨梅小叶、枯梢、簇生等病症是由生理性缺硼引起的。经电镜观察,缺硼叶片发生生理结构异常,叶绿素浓缩变形,细胞液泡破碎等现象。同时,测得叶片硼含量与叶面积和春梢长度呈正相关.与春梢簇生数呈负相关。采用土施硼肥和叶面喷硼对缺杨梅有显著的矫治效果和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二灰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收缩变形小、抗冲刷能力强、与沥青面层的结合性较好等特点,因此广泛的被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加强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研究,提高其强度及路用性能,将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渣、粉煤灰和硅灰三种矿物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其对工作性能、强度和长期耐久性的影响方面对其改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以及工程实体强度的检测结果,提出低活性粉煤灰的化学改善方法,重点阐述了低活性粉煤灰在二灰稳定碎石中的应用,并对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提出了注意事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处置垃圾废灰,现将垃圾废灰作为改性材料应用到水泥土中,将垃圾废灰,水泥和淤泥质土在水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型的水泥复合材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废灰掺量、不同水泥掺量以及不同龄期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废灰和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在养护龄期早期,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速率较缓,后期增长相对较快;水泥土的破坏特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由塑性破坏逐渐过渡到脆性破坏;当废灰掺量与水泥掺量比在1~2之间,水泥土的抗压强度最大,且废灰最佳掺量为10%~15%。  相似文献   

18.
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主要针对这些优点对砖混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韶华  于维洋 《资源科学》2013,35(7):1438-1446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碳强度的直接与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分别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依据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矩阵的结论,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高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4.5722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为26.9%.  相似文献   

20.
成秋云  陈骏  李明  赵增超  刘湘祁 《科技风》2024,(8):55-57+91
文中探究了关于N-TOPCon电池应用于选择性发射极(SE)技术中的硼扩散和氧化退火工艺。通过设定实验变量,包括无氧推进过程及其所处的硼扩散和氧化退火工艺阶段,进行了方阻、ECV和钝化方面测试验证。在氧化退火工艺中,低温氧气注入(860℃)能够改善整个非SE区域方阻的均匀性,延长升温无氧推进过程会降低方阻的均匀度;利用氧化硅和硅对于硼原子的不同扩散系数,低温氧气注入可以有效抑制硼原子的剧烈扩散,改善方阻均匀度。实验通过低温氧气注入,片内方阻的标准方差由32.5%改善至2.5%,增加了方阻均匀度。硼扩散工艺在BCl3源沉积后的推进程度决定了氧化退火工艺后的非SE区域的方阻和表面浓度。实验通过调节硼扩散的推进程度使得表面浓度由1.2E19atom/cm3降低至5E18atom/cm3,表面暗电流饱和密度由47fA/cm2降低至37fA/cm2,I-Voc提升了8mV。有效降低了饱和暗电流以及提升了开路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