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4.
王新富 《学语文》2011,(1):36-37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阐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是单向活动.而是一种民主平等、充满理解的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言而喻,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文本则是一切对话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凭着对文本独到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去唤醒、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1.
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蒋岭 《云南教育》2005,(2):25-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文拟从与文本对话角度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关系 ,并着重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与文本对话的三种形式 ,及有效地与文本对话的教学途径 ,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关键在于着力创设对话情境,精心构建课堂对话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现文本的意义,感悟文本的情感,并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15.
一、如何理解阅读中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从国外引进阅读对话的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话,读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一个多重对话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本文试图在阅读教学中,寻求出处理好这些对话关系的方法和途径,以推进阅读教学高效展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王荣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个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阅读教学存在着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