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启发式教学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发现,主动地探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标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去学习,而  相似文献   

2.
"探究学习"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提出问题,其出发点就是设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探索,通过猜想,实验等步骤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我国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个理念要求了教学要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向由学生自行探索教师辅助指导的模式转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节课都要围绕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代学生解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虽然学习了知识,但就实质而言,学生思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思考,大胆怀疑,主动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由相对封闭变为开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就能得到有效地拓展。所以,变学生答问为发问,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直努力做一个"懒惰"教师,我的课堂有点"另类"——多学少教,先学后  相似文献   

5.
马旭军 《考试周刊》2011,(21):61-61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产生疑虑,进而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教师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化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是指以学生自我产生或者教师抛出的化学问题为研究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实际问题探究中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真正主体,品尝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必然有利于化学的学习;在困惑中思考,在疑问中探究,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汤萍 《生物学教学》2012,37(12):21-22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何设置问题情境1.1具体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过于空泛的问题不是有效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从何着手。比如在学"减数分裂"时,如果这样提问"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  相似文献   

8.
"问题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或学生间的合作,有效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本文旨在对作为基础性的职业规划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将教师的问题观与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模式作为研究重点,溯源"问题式教学"观念,提出其原则和运用策略,提升教师在课程中运用该模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现实教改目标的关键。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然成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点。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做法:一、设置障碍引发问题。学贵有疑,设置障碍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分数认识时,我设置一组口答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为新课的学习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10.
正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乐学、好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一、让学生主动探索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⑵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是学生主动去思考,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定型的"少教多学"模式才是富有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必须立足在正确的视角之下来认识初中阅读少学模式。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初中阅读"少教多学"的模式,必须能够真正以一种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姿态来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敢于思考,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初中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思考或自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进而再发现新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探索、发现、展示自我的环境和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潘忠良 《小学生》2012,(9):40-40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  相似文献   

15.
我们看了陈慧老师熟练地运用学校创立的"主动教育"模式,上了一节《菊与莲》示范课。这节课,教师把学生的问题生成、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和教学学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主动地学"和"教师巧妙地导"在教学中融合在一起,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大家知道文言文教学过去通常是一句句读、一句句解释,但是今天没有,学生自己通过疑问,通过知识点,通过揣摩,通过上下文来读懂。他们不但读懂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彭静 《中学教学参考》2014,(32):126-127
<正>问题导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问题导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既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又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问题导学不仅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力,而且提供给教师诱导学生学习的平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虽然教师都知道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引导发现多,独立探索少、机械重复多,鼓励创新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即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怎样从实际出发,运用好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永恒主题。我尝试运用"343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承包者身份解放出来,实现教学上精讲少讲;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解放出来,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下面是我对"343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精讲少讲,揭示课堂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汝泓 《江苏教育》2012,(34):48-49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综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消化知识、操练实践的时间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这种状况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倡议开展"自主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