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国海域使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伟康  张建辉 《资源科学》2013,35(2):405-411
海域使用系指人类根据海域的区位和资源与环境优势所开展活动对海域的占有和使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人们始终用确权用海数据分析全国海域使用现状,得到的结果较为片面.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迫切需要全面掌握全国的海域使用现状.本文根据全国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全国海域使用现状的特点,海域使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表明:我国海域使用具有类型齐全,渔业用海比重较大,海域使用空间分布不平衡等特点;另外,海域使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未确权用海较多、部分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不一致、部门和行业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矛盾突出、海洋开发给海洋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问题.研究的内容以期能为全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域使用权制度,是我国有关法律中的基本制度,在具体适用中,如何理解海域使用权的权利属性,如何界定海域使用权与海洋渔业养殖权、采矿权等权利的界限,存在不同认识。海洋使用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以海域所有权为基础。海洋使用权的行使以及管理,与相关权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论林地定级估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林地定级估价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开展林地定级估价,对充实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我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优化配置林地资源、促进公共积累、实现林地产权权能在经济上得以体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林地资源有偿使用、培育林地市场和推进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必须开展林地定级估价。林地定级估价评价因素分自然环境因素层和社会经济因素层,自然环境因素层包括土壤、地形、海拔、气候、水文、植被、自然灾害和环境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层包括林地利用方式、区位交通、基础设施、政策、技术和人口等。在林地定级估价时,要根据具体地域和林地类型选择评价因素因子。该文针对林地定级估价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对温州茶山森林公园案例分析,对林地定级估价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域使用投资往往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可延迟性特点,使得海域使用权具有期权时间价值;但中国当前基于贴现现金流的海域使用权定价方法,没有考虑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期权时间价值,导致使用权定价偏低。为此,文章将实物期权法应用于海域使用权定价,以期确定更加合理的海域使用权价格,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2013年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围堰养殖海参项目海域使用权价格为例,实物期权法的定价为95.89万元/hm2,相同条件下,贴现现金流法的定价为87.94万元/hm2,贴现现金流法的定价低7.95万元/hm2。而且,由于没有达到实物期权法确定的投资临界值,2013年并不适合投资;此时若投资,海域使用权价格将比达到投资临界值时低99.60万元/hm2,会极大降低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实物期权法下,海域使用权价格对市场环境变化很敏感,而贴现现金流法不能体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制定我国海域使用权定价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了解与掌握海域使用规模、结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使用,海域空间的有效配置及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信息熵模型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2—2015年全国海域使用规模和结构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动态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全国海域使用规模持续上升、空间集聚度高、新增用海规模波动增长且区域差异加大;(2)渔业、工业和交通等传统用海比重高、相对增长速度随时间加快、海域使用结构优势度增强并趋于有序;(3)未来14年(2016—2029年)全国和沿海各省海域使用规模仍保持增长,工业、交通运输、海底工程和特殊用途等各类型海域使用规模还将上升,渔业、旅游娱乐等用海则表现为减缓的趋势,排污用海则持续下降;(4)海域使用规模和结构及其变化受区位、历史、经济、土地和政策等因子共同作用,并对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海域管理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已对一些典型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及潮滩开展了微塑料污染的初步调查,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目前从基础理论、方法学及评估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都远未达到环境监管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建立和完善微塑料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厘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排放格局与污染分布规律,建立微塑料及其附着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库,形成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角度开展全面系统研究,解决现有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海岸及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老龄化、高龄化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城乡二元结构分类和县域经济因子聚类分析,将我国地区养老条件划分为四个类型;并结合当前国内外较流行的养老模式特点,因地制宜地为每种类型地区选择了适宜的多元养老模式;同时,提出了促进地区多元养老模式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域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域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很多,不同方法适合评价不同资源的不同价值,当前因方法有效性、可靠性不强或选取、使用不当导致的研究结果差异大、可比性差、可信度低等问题非常突出。本文以评估方法为主线,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域资源价值评估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总结了广泛使用的各种贴现现金流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其代表性研究。认为未来研究者可以从注重跨学科方法和实物期权方法的使用、重视动态评估、用客观方法确定遗产价值等方面努力,以探寻最适合评估对象的方法。研究可为改进海域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有效性和可信度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有助于深化海域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某地面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为例,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级别、调查范围和评估面积。在对调查区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依据野外调查的实际资料,确定评估因子,根据灾害危险性评估积分值、评估因子的量化值,按照危险性分级标准表,选择积分法对该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最后对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现状评估技术在同类工程建设用地中的应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蓝色农业的主战场,海水养殖是海洋蓝色农业的优势产业。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研究的重点将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地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我国从世界海水养殖大国向世界海水养殖强国的跨越式发展,把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有机结合,创造环境和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新局面。本文围绕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海水养殖生物的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海水养殖生物的免疫与疾病控制、海水养殖生态环境评估与健康养殖技术,以及设施养殖渔业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发展战略与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对有关基础研究及其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模型,通过对大连港等8个国内主要港口技术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中国港口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计算得出各港口的技术效率评价结果与相对排序。最后为中国港口技术效率的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镭 《资源科学》2021,43(11):2160-2172
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分类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履行其管理职责、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实现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最基础性前期工作。针对学术界、管理层和实际工作者对自然资源分类的不同意见和分歧,本文创新性地从空间、属性、用途、管理等视角提出了一个含有3个一级大类、11种二级门类、62种三级类别的新分类框架和分类方案。该方案不仅区分了自然资源的地理空间,便于分类管理和实际操作,而且区分了自然资源的不同用途与属性,很好地反映了作为物质或能量的自然资源与作为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之间类型上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推进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完善,并与国际接轨、提升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能力,以及推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等部门在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重大任务和目标上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淼  吕波 《资源科学》2006,28(5):102-107
海洋资源性资产属于国有资源性资产,在长期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海洋资源性资产是发展海洋事业的物质基础,国有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直接威胁到海洋事业发展的根基。因此,开展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给予了海洋资源性资产明确的界定,认为海洋资源性资产是指海洋范围内和沿海地带具有明确的所有者、能够产生效益的稀缺性海洋资源。然后,本文分析了海洋资源资产流失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流失隐蔽性、范围广泛性、原因复杂性、时空差异性等。接下来,本文详细分析了造成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六种成因,指出每种成因都危害巨大。针对我国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成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有加强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产权管理、建立其监督体系、强化政府在海洋资源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资产流失问题、提升科技水平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TOPSIS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构建包括港口吞吐量、港口作业能力等四个方面较科学的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揭示了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大连港、上海港等7个国内港口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港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断推进的同时,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具体实施过程是否科学有效,逐渐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主要以安徽省属国有企业的整体业绩表现为背景,选取其中某家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国有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过程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向对象分析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琴  庄晋林 《情报科学》2001,19(2):167-171
在对图书管理中涉及的各种信息流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建立了图书MIS的面向对象模型,并对其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下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实验室在我国是新生事物,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框架中的核心部分,代表国家在相关领域科技自主创新的实力和水平。文中在阐明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论述了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国家实验室构成的三要素,提出体制机制模式构建的五项原则,着重研究了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合同管理制、主任负责制、聘任制与聘期制、开放与流动、创新团队建设、绩效考核与评估、竞争与激励、合作与联合、资源和信息共享、产学研合作等,以期对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文章回顾了全球和我国海洋观测探测计划和观测网络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实践,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展望。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问题“双引擎”;强化科技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1,33(6):1195-120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土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数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研究目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