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中国版协举办全国新闻出版界的绘画书法大赛,我写了一个条幅参赛。我写了这样几个字:“乐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我半个世纪编辑生涯的心情写照。1952年7月,我从华东团校学习结业,被分配到华东青年出版社工作,走上了编辑道路。1953年1月,华东青年出版社停办,我有幸被调到北京,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出版社。这时青年出版社正和开明书店合并,这年的4月对外宣布合并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出版社的干部年轻、好学、敢干,开明书店的干部懂业务、作风踏实。团中央为中青社配备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把青年、开明两部分人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他…  相似文献   

2.
人过50岁,大家称中老年人,也就不脸红地往《老编辑甘苦谈》栏目投上稿件。但严格说来,我算不上老编辑,因为我从事编辑工作仅有十个年头。我原来做的工作主要是与显微镜打交道。我喜欢文静、细致的工作,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后,面对工作的选择,我挑选了出版社。 当时出版社刚成立一年,正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与社长的第一次谈话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说,“编辑是为人作嫁的工作”,“我们出版社是很清贫的”,是否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4.
孩子王     
孩子王侯天祥【太原】记得在1983年我刚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山西人民出版社时,出版社还给编辑发记者证。我拿着记者证回老家探亲,起初,把家乡人“吓”了一跳:“呀!咱村出了大记者啦!”待我慢慢给他们讲了我在出版社是编辑少年儿童图书时,他们才松了绷紧...  相似文献   

5.
我同意胡靖同志的《略谈编辑改稿》一文(见《出版工作》1985年第8期)的意见。编辑当然要改稿。自然,有些书稿如文献汇编等,编辑是无权修改的。头些年我担任教学工作。我所在的教研室编了一本书,交到北京一家大出版社。交稿后不久,责任编辑来信说,稿子里有些问题要商量,希望我们修改。去到出版社一看,除了一处标点以外,其他几处都是笔误,仅此而已。当时我就觉得,这些问题编辑都是可以解决的。编辑改稿改得好,作者也是很欢迎的。198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某教授说:有的编辑真令人佩服,比如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登  相似文献   

6.
我是2005年自北大图书馆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后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的.先从事排印图书的编辑工作,自2009年开始做历史文献影印出版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一个以影印各学科历史文献为主业的专业出版社.在此,我很乐意介绍一下我社影印出版的近现代图书馆史料.其中有不少项目是我亲自参与编辑的.  相似文献   

7.
选了个大题目,写的只是小文章。题目大,倒没有哗众取宠之意,无非想引起人们一点思考 回眸五十年,往事知多少 我在出版社耽了四十五年,经历了50年代中期的“向科学进军”,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帽,于是改善编辑的工作、学习条件,我在的出版社为编辑创造安静的工作环境,走廊里铺上红地毯,有专人接电话;为了鼓励编辑读书,还给每人添置书柜,然而好景  相似文献   

8.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这八年     
1987~1994年这八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八年,也是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重要的八年。回顾过去,几多甘苦在其中,展望未来,又使我感到肩上担子更重。 1982年我从事教学工作时,对编辑这一行的认识几乎是零,我以为我的一生是与中国的铁道电气化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了五年的教学工作后,大学出版社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兴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一年之际,我就因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编辑干起了这一行。从课堂讲课到书桌上加工稿件,一  相似文献   

10.
正书同兄:今天,我作为一个从业近40年的老编辑,要向你——一位刚刚迈入出版行业门槛的新编辑,表示欢迎和敬意!你还记得吗?那天你电话里告诉我,说出版社通知你,一旦学校发给报到证就可以去社里签署聘用协议,还催促你尽快上班。我追问你一句:"你想好了?"你满口回应:"想好了。"接着你告诉我,能进这家出版社很不容易,今年社里只拿出5个编辑岗位招收应届毕业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办主任 ,后来担任社领导 ,也主抓编辑部门工作。在抓编辑工作的实践中 ,有过成功的喜悦 ,也吞过失误的苦果。对于总编办工作的重要性 ,有着切身的体验。现概括为“地位、作用、职能”六个字 ,谈谈我的体会。   一、总编办在出版社的地位  我认为 ,总编办在出版社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位置。它的任务是 ,为达到编辑工作目标 ,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 ,在出版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我所知 ,有的出版社曾经撤销过总编办 ,但不久又恢复总编办的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出版社工作27年,编辑了不少.图书。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的前前后后,留给我的记忆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3.
编余漫话     
1972年自干校归来,我由中国文联转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操起编辑这一行,至今已26个年个头,对于编辑生涯,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我担任出版社总编辑,于是规划社出版物结构与规模、指导编辑实务、规范编辑流程、培育编辑人才、保障图书质量成为我的主要工作.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成为我仔细阅读的案头文件.我还将之复印给每位室主任,以利共同学习遵守.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我参加百道网举办的"中国好编辑推选颁奖典礼暨中国好编辑论坛",会上表彰了全国人文、教育、科技等各类好编辑80名,由聂震宁、董秀玉、胡守文等著名出版人作为颁奖嘉宾并演讲,印象深刻。4月适逢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有位记者问我,出版社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我首先想到的是,出版社应该多出好书,而好书主要依靠好编辑。当前,我国的阅读率并不高,"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显示,我国2012年国民图书阅  相似文献   

16.
在跨入新世纪、新千年之初,适逢我社步入“知天命”之年,“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便是五十年社庆纪念文集的书名;也是我社为编纪念文集,向给予我们一贯支持的作者朋友们约稿的文章题目。作为纪念文集的编辑之一,我曾向编委会提出建议:邀请作者撰文应该是文集的重要方面,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和作者共同担当的,出版社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图书建构,也是集优秀编辑人才之心智,精心设计的结果。“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要反映作者与出版社的关系,也应该体现编辑与出版社的关系,编辑在出版社五十年的建设中不仅是为人作嫁的裁缝,而且是关系全局的设计师,许多大型丛书都是在编辑部形成规划,再  相似文献   

17.
战争岁月出版忙──琐谈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马烽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唯一的出版社,始建于4O年代初期,也就是在lq40年根据地创建以后不久,就成立了。我是1944年秋天,由文联调到出版社当编辑的,直到1949年春天太原解放前夕调离,前后...  相似文献   

18.
编辑要做“有心人”于伟英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我从事编辑工作已经五年有余了。从一个对编辑工作知之甚少的普通医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对书稿有独立的识别、分析、判断和加工能力的编辑,其间“酸甜苦辣”司算“味味俱全”,从中使我感受到,做好编辑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个...  相似文献   

19.
编辑运行机制需要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作为出版社的核心和主体,其个人素质及其编辑工作本身的运行机制对出版物的质量及出版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极大地不同于传统的编辑工作,也就是说编辑工作的运行机制必然地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然而,我  相似文献   

20.
将出版社的编辑分成策划编辑(也有称组稿编辑的)与案头编辑,在海外早已有之。近几年,在我国也有出版社实行这种分工,但收到的效果不一样,因之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 根据我国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推行这种作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选题策划与案头加工的统一性。 现在的书稿,大体是两种来源,或者说是两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