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福华 《考试》2010,(11):36-38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运动》一课选自中学历史必修I专题三。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同时也是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开篇之课,高中生学好本课内容对深刻掌握近代民主革命尤为重要。带领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政权腐败,是学习本课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对很多历史问题更多是停留在感性上,深层次地带领学生分析太平天国政权的腐败原因,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本课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拜上帝教的宗教旗帜下发动的一场农民起义,它在斗争方式和内容上带有明显的宗教斗争的色彩。在后期苏浙地区,这种宗教色彩一方面存留在各地太平天国当局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7,(1):18-27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插。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后三次革命使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宗教特点之比较王连夫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代的旧式农民运动,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而且它们从始至终皆是以宗教为旗帜,宣传、组织和发动斗争,然而,两者在宗教方面表现出各自极其鲜明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清政府日趋没落。带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色彩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及北方捻军起义,西南苗民和西北回民起义如蜂火燎原,极大地震撼了封建统治的根基,使之惶惶不可终日。为了镇压农民革命,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以奕诉,李鸿章,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不惜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外国侵略势力紧密勾结起来,操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这其实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主张,一种认为太平天国是农民战争,其根据是当时中国社会基本封建社会,阶级基础是农民,打击的对象是清政府。第二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市民运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农民革命。  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太平天国主要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出身农民家庭,参加运动的主要是农民阶级,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实行的政策基本符合农民利益,打击的对象是封建地主、清政府、贪官污吏,因此它是农民战争,但又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带有反对…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民革命,而其支撑性的思想理论则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作为一个带有很浓厚宗教色彩的革命组织形式,"拜上帝教"在洪秀全的本土化改造中,呈现出似是而非、相互矛盾和抵牾的一面:"反孔"又"崇儒"、拜"上帝"又渎"基督"。由此可以深入探究洪秀全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的悖谬,进而推进到对洪秀全及其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紧扣教学主题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的编排不同,它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既然是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切忌偏离甚至远离教学主题。如《太平天国运动》,此课的主题在导语中已阐明: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我们在讲课时必须紧扣这个主题,正确定位太平天国在民主革命中的先驱地位。如果说过多地讲述太平天国的经过和失败的原因,这明显是偏离了教学主题,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8年的全国高考文科综合Ⅱ卷中,有这样一道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试题: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正确答案为B。该题把太平天国运动提高到近代化的层面上来评价,拓宽了教师对太平天国意义内涵的...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起义是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具有正义性。2、《资政新篇》是建设资本主义的纲领,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页。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4、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观念发生变化。5、太平天国促进了“科教兴邦”观念的萌发,影响深远。6、太平军在上海等地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2.
刘波 《新高考》2007,(12):36-39
一、专题梳理1.近代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阶段特征(1)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原本人口问题十分严重的中国又产生了大批流民。流民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大量存在造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起伏,这些流民基于种种缘由纷纷涌入广西,进一步加剧了广西的社会危机,最终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兴起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由于笔者所在地方未将“太平天国运动”列入高考考点要求,因而给了教学探讨和教材整合更大的空间。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习过太平天国运动内容,并在中考试题中有体现。因此,我们选择了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学法指导课:除对太平天国的史实进行回顾及运用革命史观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外,重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洪秀全,指导学生通过研习相关材料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以点带面,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相似文献   

15.
沈淑华 《华章》2011,(5):28-29
文题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此时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刘知远诸宫调》语言的特点 首先,《刘知远诸宫调》作为金代的作品,相较于古代汉语,语言上具有白话色彩,即使是和不远的唐宋时期比较,其口语性也必然更强一些.其次,宋金的战争使得中国北方长期处在外族统治下,战争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在民族之间交往频繁的地区,语言便不自觉地体现了全民性的特征.第三,作为诸宫调,其必然带有体裁本身所赋有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教师:1851年,农历辛亥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14年,波及大半个中国,太平军还曾经一度打到清政府心脏——北京地区,给清王朝统治造成了巨大震动,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18.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  相似文献   

19.
主题内容认知  本主题包含“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国民党的统治”和“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两大内容。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政党以及资产阶级政权及统治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统一战线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主题内容范围 :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大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统治、国共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中共领导的四次统一战线。主题复习目标 :把握国民党的发展概况和性质演变 ;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规律 ;掌握国共关系发展的脉络 ;分析国共合…  相似文献   

20.
徐忆农 《科技文萃》2000,15(10):171
2000年第3期<随笔>上,刊登了左焕奎先生的一篇文章:<太平天国究竟如何?--从马克思〈中国记事〉一文谈起>.该文说,马克思曾在1862年撰写的<中国记事>中,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而我们熟知的历史教科书上则称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精神","把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等等.这些观点的褒贬色彩很明显是相互抵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