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友谊     
徐怡 《阅读》2015,(10):29
放学了,我骑着自行车回家,不料被对面一辆急速而来的自行车撞倒了。忽然有一个声音传来,"怎么样?疼吗?"原来是和我不常说话的同学——刘栋。我感到意外。还没等我回答,他已将我轻轻扶起,"哎哟!好疼!"我叫出了声。原来是膝盖处擦破了皮,鲜红的血正慢慢向外渗。"这人骑车怎么这样鲁莽!"他又看了看我说,"很疼吧!对了,应该去诊所冲洗一下伤口,不清洗的话容易感染。"就这样,一瘸一拐的我和  相似文献   

2.
我叫蜗牛     
仲丹 《阅读》2006,(10):25-26
我叫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还是一种冷血动物。我爬行时,常常会留下一道白色的印迹,记录我行走的踪迹。难道我是怕自己迷路吗?当然不是,这是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我爬行时,皮肤总要摩擦地面,很疼很疼。我吐出这白色的沫,滑腻腻的,不仅能保护自己,而且爬行的速度也快多了。  相似文献   

3.
舍与不舍     
谷一如 《阅读》2014,(47):27-27
<正>1999年12月26日,随着"啊呜"一声,一只全身雪白的小狗来到了人世间,她被取名为"小白子",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她比我大三岁,所以在我一出生时,就一直陪伴着我。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已经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如今的她已有14岁。"高寿"的她,视力已明显衰退,听力更是不行,不管我如何叫唤它,只要我不在它正前方,她就一点  相似文献   

4.
迟到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  相似文献   

5.
静静的父爱     
沈子激  三木 《阅读》2008,(6):29
与浓烈的母爱相比,父爱似乎太难寻觅。本文小作者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她把藏在背后的父爱,悄悄地拉到了幕前,一点点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原来父爱也是如此温馨,如此细腻。看,这位小作者是不是很智慧呢?  相似文献   

6.
马付才 《阅读》2014,(Z6):14-15
<正>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相似文献   

7.
遛狗     
缪书航 《阅读》2016,(Z2):43
"别乱跑呀,别乱跑呀!"我拼命叫着,可小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窜。它是我家新养的小狗。我紧紧拉着拴在小黑脖子上的绳子,气喘吁吁地跟在它后面。跑着跑着,小黑蹲在路边不走了。我悄悄地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啊,原来小家伙在方便呢。我赶忙转过头去,捂住鼻子。突然,我手里的绳子又绷紧了,只见小黑撒开腿飞奔向前。"滴!滴!滴!"一辆摩托  相似文献   

8.
快递     
梅子涵 《阅读》2014,(Z6):15-17
<正>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  相似文献   

9.
成尚荣 《阅读》2009,(3):4-5
我很喜欢逛书店。晚饭后,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书店;散会了,往家赶,走着走着进了书店。每次进书店.我的眼光总是贪婪的:到处扫视,在书架上上上下下地搜索。书真多啊!书真好啊!于是,每次总要买回一两本。可是,回到家并不看,而是把书搁在一边,有时要搁上几个月.甚至搁置好几年。儿子总是讥讽我买书是为了装门面,做样子。  相似文献   

10.
谢鑫 《阅读》2013,(30):9-10
同学们正在上图画课,孙老师认真地教他们画圆圈、画直线、画波浪……"老师,画这个太没意思了,"大伟举手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会画大楼房呢,比这个好玩。""我画的大汽车跑得可快了,叭叭呜——"冬冬模拟着汽车喇叭声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让你们画呀,可是你们的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画出来的图画不好看啊。"孙老师面有难色。"老师,您就让我们画吧,"大伟央求道,"画圆圈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11.
曾子墨 《阅读》2013,(11):9-10
同学们正在上图画课,孙老师认真地教他们画圆圈、画直线、画波浪……"老师,画这个太没意思了,"大伟举手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会画大楼房呢,比这个好玩。""我画的大汽车跑得可快了,叭叭呜——"冬冬模拟着汽车喇叭声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让你们画呀,可是你们的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画出来的图画不好看啊。"孙老师面有难色。"老师,您就让我们画吧,"大伟央求道,"画圆圈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12.
减肥记     
李昊阳 《阅读》2016,(Z3):51
最近,我觉得自己胖了许多,同学、老师和家人也都这样说我,于是,我决定减肥。星期天的早晨,我一改往日赖床的习惯,5:30我就起床准备跑步。我不再偷懒地选择来回的短跑道,而是选择绕着大大的环湖跑道跑步。我跑啊跑,还没跑满一圈就感觉到很累了,看到路边的蝴蝶椅,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很想一屁股坐上去,最好是躺下来。但我没有放任自己,而是坚持跑跑走走了一上午才回家。到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准备好了午饭,那人间最美好的味道直往鼻子里  相似文献   

13.
发魔     
刘祥蕊 《阅读》2014,(Z3):41-42
<正>从小到大,我的头发一直都那么柔顺、黑亮亮的,外人一见我都说我的发质真好。一天晚上,我洗完头坐在床上,妈妈坐在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女儿的头发真好,以后可以去当发模。"我一愣,心想:啊?去当"发魔"。我不解地问妈妈:"什么是发魔?"妈妈告诉我,就是头发模特,专门拍洗发水广告的。哦,原来不是"发魔",但"发模"是干什么的,我还是不懂,又问:"妈妈,这发模……"我的话还没说完,妈妈突然把自己的辫子解下来,头往左一甩,头发也  相似文献   

14.
高个子泰娜     
史丹尼  韦苇 《阅读》2013,(11):11-12
泰娜小时候,家里人都叫她小不点。她长得越来越高,都上学了,奶奶还是叫她小不点。"小不点,请把我的手提包找来。""在这儿,奶奶,就在大橱顶上。"泰娜脚一踮就拿下来了。奶奶很高兴:"啊,我的小不点泰娜已经长高了。"班里的同学都比泰娜矮许多。史密斯老师总是说:"泰娜,请把橱顶上的纸拿给我。"泰娜可高兴了,  相似文献   

15.
高个子泰娜     
史丹尼  韦苇 《阅读》2013,(30):11-12
泰娜小时候,家里人都叫她小不点。她长得越来越高,都上学了,奶奶还是叫她小不点。"小不点,请把我的手提包找来。""在这儿,奶奶,就在大橱顶上。"泰娜脚一踮就拿下来了。奶奶很高兴:"啊,我的小不点泰娜已经长高了。"班里的同学都比泰娜矮许多。史密斯老师总是说:"泰娜,请把橱顶上的纸拿给我。"泰娜可高兴了,只有她  相似文献   

16.
朱一阳 《阅读》2015,(14):26-27
今天是星期天,不用急着上学啦,我舒舒服服睡了个懒觉。当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咦?爸妈怎么不见了?我心里好害怕呀!突然,我看见枕边留了张纸条,上面写着:儿子,爸妈有事出去了,中午回来,你在家要乖哦。原来是这样啊!平时早晨都是妈妈给我找衣服、挤牙膏、拧毛巾的,看来今天只能自己弄了。我翻箱倒柜,找好衣服、裤子,然后走到卫生间拧开牙膏盖子,把牙膏挤到牙刷上,刷好了牙。接着又  相似文献   

17.
何睿奇 《阅读》2014,(9):28-29
果冻猪可爱吃糖了,瞧,上学的时候,它偷偷往书包里放了一大袋水果软糖,有棒棒糖、巧克力糖、彩虹糖……有时候.连上课还偷着吃呢!一天.果冻猪的牙突然疼了起来.疼得它在地上直打滚。它边滚边叫:“妈妈.我牙疼,快带我去看医生呀!”猪妈妈急忙带果冻猪来到了医院。  相似文献   

18.
蔡小玉 《阅读》2013,(11):1
这是一则古老、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一位小沙僧深谙其中的道理,且一直牢记于心:做人一定要分清  相似文献   

19.
Wh家族秀     
叶子 《阅读》2015,(Z2):66-67
今天,Wh一家外出散步。大家按照Wh的发音自觉分成了两队:A组发音/h/Who与Whose B组发音/w/When,Where,What,Which与Why走着走着,Wh一家发现前面很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有奖知识竞答”。这是一个填空题:is my ball?Wh家族成员个个很积极,都想上去试一试。这场面真是一团混乱!这时一个声音出现了:“大家别吵了!让我来给你们分分工!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有关艺术歌唱发声理论与发声技术知识、实现其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先从解决学生在接受训练过程中,正确理解和通过自身体验,切实地感受打开喉咙、运用正确的喉位发声,从而获得能够进行艺术歌唱的能力,是为构成初始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事实上,无论人们从任何角度解释人的歌唱发声现象。没有喉咙与声带的积极参与,实现人的歌唱愿望的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通过实践、试图探求利用特殊的符合于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规律的,以便人的喉咙与声带在参与艺术歌唱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