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提出新兴技术知识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案例,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分析框架,以研究新兴技术知识创新生态系统,并使用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人工智能知识创新生态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人工智能知识创新的区域分布,核心区域创新集群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并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参与者在集群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人工智能知识创新集群已经广泛出现,受科技资源分布影响明显,地理邻近性仅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明显,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的创新发展政策有助于帮助区域打破行政界限,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区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治理模式转型是高技术产业突破技术锁定的关键。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计算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以衡量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量的变化;基于技术交易市场顺差或者逆差,衡量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质的变化,由此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演进划分为技术追赶、技术升级、技术引领和技术退出4个阶段,并在多元治理视角下研究政府和企业角色互动的协同治理模式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化明显,整体研发效率偏低;(2)在高技术产业从技术追赶向技术升级演进过程中,企业应用和实验研究投入激励不足是技术锁定的主要原因;在高技术产业从技术升级向技术引领演进过程中,政府基础研究投入职能发挥不足是技术锁定的主要原因;(3)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上处于技术升级向技术引领过渡的阶段,应着重发挥政府创新治理职能,加强政府基础研究投入,突破技术锁定并推动高技术企业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3.
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是欧洲最具战略地位的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欧洲的“电信谷”。基于“社会技术”分层思想,从产业模式、政策法规和社会气质三个层面研究索菲亚转型发展中的社会技术创新及其作用机制。索菲亚园区转型发展中,形成了以“园区品牌”与“地方性生产网络”建构为代表的产业模式层面社会技术创新;以“中小企业促进政策”与“产业集群发展动议”为代表的政策法规层面社会技术创新;以“分权化”为标志的自由民主社会气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地区孵化器协会的纷纷成立,使得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地方政府—孵化器"的二级治理模式转化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了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特征,提出了网络动态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改变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主体功能和网络结构,使地方政府成为网络的外围支持性主体,更加强调区域孵化器协会对孵化器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整合与管理能力,形成了三层网络紧密嵌套、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并存、不同层次网络紧密互动的结构;(2)以区域孵化器协会为核心的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应着重进行四方面动态能力的建设,即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关系组合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对于应对当前地方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政策网络治理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陕西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的政策网络治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治理类型、功能、模式的形成和选择,还是从网络管理策略来看,政策网络治理在地方产业技术创新管理中都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与运行机制博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动态性、复杂性特点,运用博弈、仿真等方法对其形成、参与主体运行机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将政府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及企业分别界定为两类群体,在归纳其博弈组合基础上列出了收益矩阵及复制动态方程.其次,以均衡分析为基础得出了政府群体、社会组织群体在网络化治理过程中的互动行为.最后,针对博弈分析“共同知识”假定的不足,本文在博弈分析基础上引入多主体仿真技术对网络化治理运行机制展开进一步分析,将参与主体按照合作意愿、资源共享意愿划分为不同类型智能体,并依其系统角色对网络化治理中的合作及资源共享行为展开多住体仿真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虚拟空间下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HTIKN)是现代区域发展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延伸,并逐步成为高技术生产与服务创新管理的一个独特的组织形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的发展现状,揭示HTIKN形成动因与内涵层次,给出其微观运作的生命周期,建构角色及组织特征。结合跨区域知识主体的决策组合及动态网络的控制规则,刻画HTIKN动态运作过程和最优行动方案,提出HTIKN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结构体系及变动趋势。此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组织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及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水环境治理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网络结构演化,讨论网络结构对关键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在过去30年经历了由大学为核心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但企业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整体网络密度和集聚系数下降,中心性提升,个体网络结构洞优势提升;从聚类结果看,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子网络的核心成员有显著结构洞桥接优势,但在促进成员合作,提高网络稳定性的同时,还要避免过于分散,提高网络成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落实“军民融合”政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技术优势和地方区域优势相结合,在与地方政府开展区域科技合作中进行了多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通过这些合作模式,有效地帮助地方政府培育现代科技产业、加快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0.
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动员、精准的贫困识别,以及“第一书记”扶贫分别具有运动式治理、技术性治理与嵌入式治理的特点。运动式治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国家引导注意力分配,为政策执行“造势”;技术性治理通过目标管理和数字生产向基层让渡发展空间,政策执行借助精准识别中的数字化信息“乘势”而动;嵌入式治理以关系嵌入和价值嵌入整合正式制度与社会规约,政策执行“顺势”而为。政策执行是国家治理的实践场域,在治理实践的“组合”形态背后是国家角色的积极调整与主动回应,转型期的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为国家角色的动态调适提供了弹性空间。国家角色调适的逻辑动因是宏观层面上国家与社会频繁地互动,中观层面上贫困治理的现实需求以及微观层面上政策的渐进执行。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治理是关乎民生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对于确保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环境治理技术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如何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中国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联合申请的专利数据,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网络结构演化,讨论网络结构对关键成员作用于网络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中国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在过去30年经历了由大学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但是企业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整体网络的网络密度和集聚系数下降,而中心性提升,个体网络的结构洞优势提升显著;从聚类结果看,网络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子网络的核心成员具有显著结构洞桥接优势,但是在促进成员合作,提高网络稳定性的同时,还要避免过于分散,提高网络成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本文在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般内涵进行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评估方法,论述了地方政府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本文认为,公共政策过程优化与政府自身建设是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要手段,知识管理和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问题一对策一响应”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形成、运作及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其强政府、多元化、跨界性等特征决定了政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协同的视角出发,构建两维度四要素的政策分析框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文本分析方法量化京津冀产业协同政策,识别三地政策关注的焦点,测度政策间的协同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冀产业协同政策呈现分梯度、圈层化的特征;政策制定围绕三地优势产业具有“以优见长”的特点;北京产业协同政策体系以“配套联动式”模式为主、天津以“行动计划引领式”模式为主、河北以“细化落实式”模式为主。产业协同政策面临全产业链和全产业布局政策联动效应薄弱问题;跨政府主体协同核心半边缘模式加剧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衔接不畅、可持续协同动力不足问题。未来应从实现跨区域产业协同的政策联动、优化政策制定程序、促进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与优化、提升政府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需要技术创新的赋能,但技术创新风险的“时滞效应”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导致现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在逻辑与实践上有了内在的协同性和反身性,即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适应性治理体系的同步建构。因此,科学实验向真实世界的经验延伸带来的治理困境,要求公众与专家的集体参与,通过探索性实践来直面不确定性,这就有了“集体实验”这一协同式的创新-治理模式。基于STS的视域和互构论的角度,集体实验现象的产生可以得到系统阐述,进而得以概念化,并对作为新兴治理模式的集体实验的实践路径做出规范性说明,以期对“作为真实世界实验的技术发展”这一新兴的STS主题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一些新业态行业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在未组建党组织的新业态行业群体中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服务先行功能,建立各种密切的组织网络和制度性通道,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基于一项对“外卖骑手”与工青妇服务供给的调查研究,探讨在六度服务模式下,即关联度、支持度、匹配度、参与度、实践度、感知度六个方面,使群团组织进入新业态并服务特定类型人群,建构出一个复合型的组织网络,使服务更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循环产业模式”是广州湛江产业转移的产物.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与特点,认为循环产业模式通过生产的转移,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了两地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新的增长极.该模式从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循环产业体系,给广东产业转移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产业集群高级化演进与区域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少华  汪佳蕾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44-1248
 我国产业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与国际上相似的“集群化”趋势,集群中的很多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网络平台,纷纷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以浙江传统特色产业集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区域网络的角度对集群高级化演进的路径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在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模式进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8.
区域集群主体知识联结的社会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都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如有堆积而无集群的问题,以区域集群知识网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生成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分析,认为空间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属性,区域主体间在地理、社会和行业方面的接近性,是区域集群知识网络生成的重要社会性基础条件;区域集群知识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进一步地,通过复杂网络模型的模拟,分析了主体接近性耦合和互动交流对区域集群知识网络生成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在培育区域集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文哲 《科教文汇》2008,(7):114-114
伴随着中国社会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化的总体趋势,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理论逐步显现出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适用性。而中国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政府自身的执政理念与角色意识调整,以及以第三部门为代表的,体现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等两个基本条件之上。  相似文献   

20.
对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需要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在应对市场失灵、承担战略使命、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抢抓机会窗口等方面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并提出地方政府的角色应定位在争取中央政府支持、扶植区域内大企业、帮助建立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建立非赢利性中试产业实验室、领先消费等方面,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