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单元教学,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1年6月汉江文) “单元教学理论是脱离教学实际的,不适合于中学语文教材。”(《语文学习》1994年7月马双有《“单元教学”质疑》) 人们对同一事物持不同看法是常见的,教育科学中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经过认真比较、鉴别、切磋、研讨,才能逐步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现据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对单元教学作一点回顾与思考,以就教于马双有老师和其他关心这一课题的同仁。  相似文献   

2.
由全国师专教育研究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并组织编写的师专“语文教学论”课程的系列教材 ,由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主编 ,顾黄初主审 ,包括《语文教学概论》、《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三本 ,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6月出版。我们认为这套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突破。一、在体系建构上 ,开创了“语文教学论”课程教材三足鼎立的新体系有识之士早就指出 :考虑到师范院校的“高教性”和“师范性” ,“中学语文教育”应视为高师中文系语文教育学科的总课程 ,其整个结构至少可包括“中学语文教育概论”、“中…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中文系最具“师范”特色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并不被学生所重视,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法》对高师学生,对未来中学语文教育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并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针对传统教学的束缚,从教学过程模式上提出了课程结构、教学中心、心理角色、学习环境等六方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高师中文系本科语文教育课程的方向性、系统性和基本功的训练,在原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构建“语文教师引论”(一年级)、“中学语文教学法”(二年级)、“语文教育学”(三年级)等三级训练体系,其中穿插安排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使语文教育能力的培养贯串全过程。自1986级开始,我系经过四轮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使训练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浙江、江苏等地当过五年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深有体会。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后,还很关心中学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他多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见《朱自清研究资料》1—2页)朱自清先生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论著,涉及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材、教学方法等许多问题,而且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有些看来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还有着指导意义。兹举数端,谈谈自己学习后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中,在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却探讨不够,成果不多.从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学生学习教学法的态度和效益及毕业生的施教能力来考察,现在是该把“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了.学生普遍反映:  相似文献   

7.
“长烟一空”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对这句话的注释,历来颇有分歧。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沈啸寰对此说持有导议,他认为是“万缕炊烟,长长地布满了天空。”(见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学》1957年2月号:《对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一些意见》)。于在春在《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中,则认为应是“那一派烟雾完全消散了。”以上三种说法,熟是熟非?  相似文献   

8.
<正>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或日专业必修课)。设立这门课的主要目的,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帮助未来的(语文)教师学会教学。”高师中文系的学生要顺利地实现以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需要具备诸多条件,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津梁作用。故此,有人认为,“高师中文系要办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校)及各种形式师训班教学的需要,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学法教研室特编写了《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由钟少衡副教授主笔,本书可供语文教研人员,在职中学语文教师和师范院校中文系(科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3月初 ,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全区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聂鸿飞等专家就初中语文新观念、新理论、新教材、新教法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吴晓明、市 13中韩东路分别执教新编教材第二册语文《莺》和《安塞腰鼓》 ,并在课后简介教学思路。来自全区 15个地 (市 )及柳铁的 10 0 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及中学语文教研员参加了研讨会。  聂鸿飞在题为“初中语文新教材第 2册修订思路、教学内容、要求及其教学建议”的专题报告中指出 ,“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有四个要点 :更深入全面地揭…  相似文献   

11.
孙正龙同志的《语文课本前后不一举隅》(见《语文教学与研究》90年12期)一文,引起了我的共感。我想就语文课本前后称谓不一也举隅于次。 1.到底称“固定结构”还是称“习惯用法”? 高中《语文》(以下简称高语或初语)第三册387页在分析文言疑问句的具体情形时,一方面提出:“文言中还有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如‘不亦……乎’、‘何……为’、‘何以……为’、‘何……之有’等”;另一方面又提出:“此外,还有几种固定结构,如‘如何’……等,也是表示疑问的。”然而高语五册323页在讲解“文言常用固定结构”时,所列举的  相似文献   

12.
顾德希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于1999年6月9日在北京四中召开。北京四中、西城区教育局、西城区教研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中语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市教研部、北京市青语会、《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北京市各区县教...  相似文献   

13.
经常阅读语文教学杂志是我多年的习惯,重点读那些耐读的栏目,也是我多年的习惯。如《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学习》的“争鸣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学语文》的“阅读广场”等,都是我每期必读的栏目。而《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的“名家论坛”和“文化博览”更是令我情有独钟。 这两个栏目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头戏。自1995年第1期至1996年第12期,计发表大块文章48篇(1995年的“理论广场”栏与1996年的“文化博览”相类),作者都是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在各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人。他们中,有著名作家曾卓、茹志  相似文献   

14.
韩军先生在《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中指出: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因此,他倡导中学语文教育应“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5.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20世纪30年代,瞿秋白称鲁迅杂文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文艺性的论文”。由此可见,对杂文的文体认识,大家基本趋于一致,即杂文是一种兼具论说性和文学性的一种边缘文体。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湖北省普通高中语文全面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这套必修教材共5册,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研究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它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在安徽黄山召开的高等师范教育院校写作教学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讨论了高师教育院校写作教学的若干理论问题。谈到大学写作教学目的时,一些同志指出:“大学写作课的教学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进行写作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对于高师写作课来讲,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教学能力。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同志指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会论、会写、会教。高师写作教育应注意这样的需求。”(《重新认识大学写作课》马正平——《写作》6/929页)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养成,而核心素养基本可以分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以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为例,强调语文教学应做到必要的“三回归”。  相似文献   

19.
程月 《现代语文》2008,(3):75-7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教学是一个难点,亦是一个热点。人教版高中6册语文课本共计有11个单元44篇文言课文,占了全部教学内容的32%。教材说明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现行苏教版教材文言课文亦有相当分量。可见文言文始终是语文教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徐江是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的一位大学教师,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对他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许多反对并批判的。为理性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实际,深入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切实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于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在武汉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