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有些参加新闻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很热爱新闻事业,新闻敏感性也比较强,但对稿件的处理却常常不那么到位。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这都是事实嘛,为什么不快发稿?外电、外报就是比我们客观,它们有什么就报什么。提出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新闻界的不少人,包括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如何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都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当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要真正掌握并不容易,我的体会是重点要对下面三个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翻开近几年的报纸,不管是专业报,还是党报,却不难发现,不少稿件不讲究写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除了别的因素之外,新闻评奖的误导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几年,我曾参加过几次基层的新闻评奖活动,其间发现,评委们大都是新闻单位的业务领导,一般说来,其宏观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都是强的,新闻嗅觉都是灵敏的,对稿件新闻价值的评判都是“英雄所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江苏邳县电台的一名通讯员,当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一些单位或个人损公肥私,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时,我就写成稿件向新闻单位反映,却都石沉大海。请问:怎样向新闻单位反映情况? 江苏省邳县读者杜吉利●  相似文献   

4.
我一口气读完了《新闻业务》七、八期上几篇关于帮助工人通讯员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一个工人通讯员来说,读起来特别亲切。我亲身感受到报社同志对我的帮助。我是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的通讯员,北京日报的编辑来工厂给我们讲过新闻知识,同时开座谈会征求我们对报纸工作的意见,最近还开了通讯员新闻学习班,我参加了听课。工人日报对我厂工人通讯员也很关心,报社总编辑也来过工厂同我们谈心,还指定专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热爱新闻事业的青年。我渴求掌握新闻知识,但不知道怎样学习新闻业务,该从哪里入手,我曾想参加复旦大学新闻专修科的自学考试,后来又得知它的报名仅限于上海市范围内,因而只得作罢。我相信,象我这样有志于学习新闻专业的青年,在全国一定为数不少,因此特写信给你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点,帮助我找到打开新闻业务大门的钥匙。青岛港务局黄岛第四作业区蒋潇蹬●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精神,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正在按照小平同志创导的改革开放的方向前进。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工作也必然会受到牵动,也必然会引起自己本身的改革,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新闻工作到底如何改革?当前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是什么?我认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中宣部向工人日报在新闻扶贫活动中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参加新闻扶贫工作的前方和后方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刚才听了介绍和发言,我很受教育和启发。怎样看待新闻扶贫?我想可以这么说:新闻扶贫工作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的一大创举。这些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十分关注扶贫解困工作。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组织了关于扶贫解困的攻坚战,要求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难问题。怎么样做好扶贫解困工作?方方面面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8.
作者简介:沈世纬,新华社上海分社党组书记、社长,高级记者。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一直在新华社分社工作,采写并组织了大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报道和言论,近几年共发表了50多万字的新闻理论与业务的研究文章。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 我认识沈世纬同志的时间不长,但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沈世纬同志长期从事国内新闻报道,我从参加工作开始一直在国际新闻报道的领域工作。虽然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但对新闻理论都有兴趣,加之世纬同志的理论功底比较深厚,因此常常拜读他的文章。前不久,《新闻战线》的…  相似文献   

9.
去年5月份,我从市委宣传部调到兰溪日报担任副总编。对我这个“新兵”来说,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好,心里着实没底,总盼能有机会参加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学习培训,使自己尽早地角色到位。 省新闻研究所举办新闻业务培训班,使我的企盼变成了现实。虽然培训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十天,但我感到这是一次十分有得、有用、有益的学习。 有得:培训班老师讲授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自己多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听起来言之有物,学起来有所得。如舆论导向的把握,是我们所有新闻单位的核心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者》编辑部:贵刊的前身《新闻业务》1986年第10期刊登了我写的一篇采访札记:《旅途奇遇》。文章刊出后有的同志来问我,“你所写的事儿是真的吗?”言外之意是非常明白的。更有不客气的,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好家伙,编得挺圆。这算小说还算新闻?”开始,我对这些都一笑置之。我有什么必要编一个故事当新闻作品发表呢?其实,这番奇遇本来并没有准备写出来发表,与一个外国人萍水相逢,当时实在没有想到问问他的尊姓大名,与他的交往只不过是尽尽义务,想帮这个异国大孩子一把(作为一名记者,这也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教训)。后来又有一位同志来问我,既然是亲身经历,为什么偏偏不知道那位日本青年的姓名?作品发在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一年里,新闻业务改进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什么?最近,我们访问北京、河北、天津的一些新闻单位,听到的共同说法是:新闻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是一些同志谈到的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有的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闻中能否掺入想象的成分? 对此,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对新闻业务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936年期间,南京新民报相继增加了几个青年人。我和浦熙修同志,都是那时参加这个报社工作而走上新闻战线的。抗日战争时期,又同在新民报重庆社工作。直到抗战结束,全国解放前夕,我们工作的地区虽有变动,但却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她在蒋家王朝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相似文献   

14.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15.
从我参加南京《新华日报》工作的第一天开始,石西民同志和报社的其他负责同志对我的教育培养也就开始了。课程是全面的,从新闻业务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从采访、编辑到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们这里有的同志想报考复旦大学的新闻学研究生,但不知道应该学习和准备哪些专业课程? 读者宋友发宋友发同志: 据了解,复旦大学新闻系一九八六年招收新闻专业研究生时,测试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语文与写作和基础外语等课程。其中,新闻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7.
小钟同志: 你的来信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即盲目的实践并不能提高我们的水平。你说,你看到一些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天天在实践,才干却并没有增长多少。你问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是我们年长一些的,还是你们年轻一些的,都是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提出:“就我们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来说,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要以极大的努力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迄今为止,我国的新闻改革,在业务技术、作风整顿上花的力气不算小了,但在开发新闻工作者的智力特别是创造力等问题上,花的力气却不多,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如果说,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创新精神的话,那么新闻工作者则是以创新为专职的人,是以创新为生的人。创新素质是构成新闻工作者业务青春的基本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新闻的本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创新作为自己的职业特点。因为新闻是一种“日新之物”,它自身  相似文献   

19.
一个记者,应当具有哪些基本素质?他应当怎样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做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28年前,新闻界的前辈、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邓拓同志,曾经就这个问题,不是用说教,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言行,给我上了毕生难忘的一堂启蒙课。 (?)夜挥就“英雄路” 1957年岁末的一天早晨,我在人民日报驻陕西记者站接到报社记者部的电话,说邓拓同志要前往成都参加宝成铁路通车典礼,当天中  相似文献   

20.
来信马信德同志:您好!我们是上海体育学院的两名教员,从前年起,根据领导的总体设想,在体育系本科生中,抽出十六名喜欢写作的学生,组成一个写作班,目的是想经过一定的写作及新闻专业训练,使他们既有体育专业的业务知识,又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体育部门输送文字工作者。我们白手起家,又不懂新闻专业的业务,这个班应该怎么办?开些什么课为宜?等等,请您多多赐教。上海体育学院潘兴汪郁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