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中国目前的英语热,近年来反对的呼声日益高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理论认为,语言影响思维。换句话说,语言学习不仅影响学习者的思想,而且它还会影响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单从语言与思维角度来看待英语学习对中国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继续提但和推广英语。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英语与汉语思维对武威市凉州区第三学段小学生英语句法学习中发音、句子表达方面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下所产生的语言迁移,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中介语在中国式英语中的重要定位,对学生英语句法学习中的中国式英语采取宽容的态度,合理利用中介语理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纠正学习者的中国式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以利于他们克服句法学习中汉语思维的干扰,提高他们英语句法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思维支配语言,并且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而在EFL学习过程中,英语思维方式却常常被忽略,因此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本文以关联理论的语境观——"认知语境"为基础,通过对EFL学习者认知语境的分析,阐明了EFL学习者认知语境的主要来源,并通过英汉思维方式的对比揭示了英语思维方式在EFL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在EFL学习者的认知语境中建构完善的英语思维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帮助学习者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作者主要分析英汉思维差异以及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作者主要分析英汉思维差异以及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思维影响语言,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对其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语篇组织结构的对比分析,试图说明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熟悉英语语篇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对数学语言与英语语言的对比,指出两种语言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对比。并从概念结构思维与数学映射思维的角度对英语语言做了初步探讨,为英语语言学习者,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相关.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而原声影视犹如一个个浓缩了的英美社会,向英语学习者展示了西方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为学习者的英语思维模式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本文从原声影视的文化影响和语言影响两个方面对英语思维模式培养的启示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虞建辉 《文教资料》2005,(27):61-62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语言与思维方面的个性差异,会直接影响文化交流的质量。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人们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思维模式相吻合的东西,与自己思维模式不一致的东西则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本文试图就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化两方面的差异性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作了阐述,并在篇末提出了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思维模式影响着语言表达方式。汉民族和英语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特征,因而两种语言的表达运用也有差异,只有充分了解这种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才有可能避免母语思维方式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英语译文语言表达至少有两重历史任务:很好表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情感、风俗等等,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建构中国英语的语言表达和确立中国英语独立地位的基础。巩固这个基础还需要做更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一工作对于今天我国对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当今中国英语使用现状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以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其他多种英语和中国英语发生成长的历史过程为参照,可以相信以《文库》为基础的中国英语建构是可行的,有利于集中确立中国英语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示基本传统语言文化特性等等以确立整体中国英语特征和形象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汉译英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作为在中国出现的一种英语的变体,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文章对近年来在大众媒体上大量涌现的、代表了中国英语发展最新状况的中国特色英语词汇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语言特征,总结出了他们形成的根源。研究的结果既可以为将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英语教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确认我国英语教育应该重新定位的前提下,从外语教学的“西方中心”背景切入,分析了我国英语教育过热的越位现象,以反映定位的必要性。接着引述Dr.Nunan根据实证研究提出的四点意见,用以说明定位的内涵。最后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定位须得清晰认识的四点理念:英语不会成为我们的通用语;全面地看待英语教育;英语教学目的应该多元化;英语教学途径不可单一。  相似文献   

14.
中、波大学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波兰罗兹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实用英语课与国内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或精读课进行比较研究,并就我国英语教学实践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以往关于中国英语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英语使用者在交际中因为缺乏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结构但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顺应汉语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的结果.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的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其为何能为英语母语者接受和理解,并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等领域特有事物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丰富英语的价值和意义、强化英语学习和使用者自我文化心理意识、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有积极作用。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是由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承办的,旨在培养外贸人才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该考试包括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几个题型,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本文针对考试中的各个题型进行分析如何利用教材,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将商务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的应用水平.意义在于让更多的商务英语学习者能够意识到商务英语乃是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的结合,是英语的一个应用分支,是以英语为载体学习商务知识.对语言的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考试只是对各项技能的综合考察.当然,也要针对各题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使学习事半功倍,在商务英语等级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A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becomes a hot issue in China, linguists in China and abroad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China English—a relatively new concept. Whether China English has acquired the status of a new English variety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cceptability of China Englis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inds that China English is still not a fully accepted form of English. However, this newly‐born English variety has great potential to be accepted as a Standard English variety.  相似文献   

19.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a global language, a development which has influenc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influence has occurred more impressively in China than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s a result of the breathtaking pace at which China has integrated with global economies. Increasing industrial, economic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spurred language educators in China to question the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curriculum in relation to the role of English, particularly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f the rol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 context which is now to be seen as a global one. The new curriculum has been progressively rolled out in Chinese schools since 2001. We highlight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 new EFL curriculum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s in particular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s it presents new features of the new EFL curriculum as part of a developing research field, based on a comparison with the 1993 EFL curriculum.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policy statements and curriculum documents as well as published previous researc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defining of the role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new EFL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