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对生物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点有益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为主线的“导探→导读→导议→导练”四导六步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肖海轩 《天中学刊》1998,13(5):112-112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必须精确而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注意各种不太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征.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应分清主次,—一观察清楚.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往往分不清主次,把注意力放在次要的环节上,忽略了关键.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光…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抓住“明确实验目标→规范操作流程→探究实验现象→指导实验报告”这四个流程要素,利用这“四把钥匙”引导学生打开探究之门,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实验探究式”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它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师“导”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重视教给学生获得科学事实和结论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验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并亲自参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对“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何平 《湖南教育》2002,(22):54-54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摆在了重要位置,并把它作为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敢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足够的动手机会。实验中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锻炼机会,轮流操作,不要被学习好些或操作能力强些的学生所“垄断”,避免个别学生总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出现在实验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验过程中,督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违反…  相似文献   

8.
说明了观察与实验对中学生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所起的作用 ,结合物理教学中的典型事例介绍了通过“广泛观察”、“客观观察”、“辩证观察”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扩充实验内容”、“改进实验装置”、“加强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威 《职教论坛》2003,(2):42-42
培养职中生的观察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拟谈谈培养和提高职中生化学观察能力的几种主要方法。一、如何培养观察能力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如在《绪言》课演示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先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然后观察反应过程的现象;最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演示:①冰→水→水蒸气。②碱式碳酸铜→分解。让学生看物质的变化,分析不同状态物质的成分。特别注意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的改变,启发学生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成分的差异。引导学生对两组实验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尔·培根说过:“没 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不能深知”。因此,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实 验习惯,而且给了学生一把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他们就能 自己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在自然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对每节自然课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力求激发孩子们探 究问题根源的兴趣。如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个盛满水、盖着纸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