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元生 《武当》2013,(2):19-21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练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由此而变化矣。太极本无极生,而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练太极,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即拥、捋、挤、按、采、挒、肘、靠、进、  相似文献   

2.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3.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36-36
《太极拳论》多认为是王宗岳著。这篇拳论对太极拳走架、推手和散手,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原文如下: 太极者,由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究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八卦拳都是内家拳,其理相通,取名同出一源,都是由古代太极八卦图取义得名。要知太极拳名称的由来,必先知太极之含意。“太”是大字加一点,所属指事字,盖大之有加焉。“极”,本是指屋极,取义为顶端或最高点。“极”又加“太”字组合,说明此量至广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太极即太虚。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相似文献   

5.
无极歌宋谱/宋书铭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太极原生无极中:重点在"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学太极、练太极、感悟太极必须要从无极着手认识太极。无极:天地交泰达成一片,称为无极,又称中和。中和:空间(前后左右上下)、阴阳、虚实、矛盾等都要处于和谐、圆满、平衡。太极拳锻炼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达到中庸无为的中和之道,太极拳真义就是要在虚无中求,在中和里练。  相似文献   

6.
戚建海 《武当》2005,(2):13-13
太极易图者,宇宙之缩影,浑圆之象也。神明府中之渊微,炼丹术之精髓,行功火候之妙门。太极之初,恍惚之象,两极未生,阴阳难分,故日无极。无极之象数为(零),有极之象数为(一)。自无而有,天地人万物道同。无极动而太极生,太极动而天地互恋丝相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太极之阴阳两仪生。阳主动而阴守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静相间,昼夜分明,无始无终。  相似文献   

7.
王志远 《武当》2005,(4):19-22
"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动有机而静有势。"机者,朕兆、动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也。势者,形态。静势,静而已形无有之趋者也"。太极拳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动静互为其根,以静而成势,以动而成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古书云:"静属阴,动属阳。世上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偏阴偏阳为之疾,一阴一阳谓之道。"即是说,动静即是阴阳,阴阳即是动  相似文献   

8.
郭渠 《武当》2005,(2):14-15
太极拳经典论著《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即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寥寥数语,道出了太极拳义理的总纲。看似简单,细思却奥妙无穷。然而,太极、无极、阴阳、动静、开合这些都属于难以描述清楚的东西,一人有一人的气质,于动静之际体会各有不同。现试就本人的点滴领会略作浅述,聊作抛砖之举,望不贻笑方家。  相似文献   

9.
蓝晟 《精武》2006,(6):50-50
电影《无极》曾轰动一时,但很多人看后却有不知所云之感。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无极”本就是无法清晰划分的一种境界。《太极拳论》曰:“太极者, 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撇开《无极》这部电影不谈,从太极拳的角度来看,“无极”在太极拳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太极拳辞典》中认为,“无极”表示一种状态,即太极的阴阳相合、高度平衡状态,“无极状态”既无棱角,又无虚实,混元一气。  相似文献   

10.
<正>太极拳以太极和阴阳为核心思想。万物都是动静结合,阴阳结合的。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讲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中产生阴、阳,动到了一定程度会变成静,静极又复动,说明这"极"就是动静间的界限。而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动静本身没有绝对明显的界限:你看他在某处动作稍有停顿,但实际上连绵不断;你看他没有止息,但实际做每一个动作时都在静观自己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拳理特点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拳师陈王廷借用了宋代关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分二气为阴阳,阴阳相生而有天地的太极哲理,引用《易经》阴阳辩证观点,以动静、刚柔、内外、进退、分合、虚实、张弛、攻防、疾缓、曲直、左右等相对的动作组合成统一体.旧拳谱将这些矛盾统称为阴阳,故“太极为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周流通畅,而得敛聚神气之法.练太极拳者,应以养心、生性、聚气、敛气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交,则全身四肢百体,莫能一气.虽依势活动,难成功效.练拳者若善于掌握、运用这些古典朴素的哲理与对立统一规律,就可以使动作协调,气息畅通,达到坦  相似文献   

12.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静在无极中     
《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所以后来的太极各门派都遵守:练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式开始。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古人论道说:“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未有天地就是在鸿蒙混沌阶段,没有意念,没有形象。这就是阴阳未分,清浊未判的世界。这就是无极。  相似文献   

14.
“太极者.无极而至,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这是古人对太投拳及太极理论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经典择抄     
陈流沙 《武当》2004,(1):22-22
《周易本义》序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16.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张三丰  王宗岳 《武当》2011,(10):15-16
(接上期)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仪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成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远 《武当》2015,(1):23-25
二、慢练出真功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无极者,何?乃静功也。所以太极尺拳的内劲功夫只有在缓慢的接近于"静"的("无极"混沌状态下才能求得,实现"动中求静,缓中求功,静中求内劲"。太极拳以慢生柔,以缓求匀;以慢求稳,以缓求笃;以慢求松,以缓求融;以慢求灵,以缓求活;缓与慢将疏散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劲整合起来,将精气神敛聚起来,从而炼成阴柔之内劲,此即所谓"慢中求功,静态里边大力生"。太极拳"看停似走,看走似停"。势势缓匀,机势相连,每一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与易     
李兆生 《武当》2012,(9):14-15
夫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拳法理义中意深与"易"相合,感而遂通,故名之以太极。又,太极者,阴阳也,拳经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之句,明示太极为拳之理意深焉。又云,太一为道。太乙者,道,阴阳显化。悠古太虚,由兹而生,太素有形,太虚为象。元始开天,道化阴阳,是由一而演生万类也。易之为象者河图,易之为文者《周易》。上圣观天地而识造化,云天下万类概由一气所以生化。圣人作卦,制度纪天,运数追踪,以明阴阳之变。古仁者言,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