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郭连成 《武当》2011,(3):8-9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归属武当太乙门十三桩,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鸶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大字桩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作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大字桩功法的修炼是为太乙门其它桩法及功法奠定基础的,其桩的武学作用与内功技法在十三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太乙十三桩作为太乙门的宗传课业,为太乙  相似文献   

2.
武当太乙铁松派内容众多,但究其实质来讲可分四大类,一是内功(包括丹道内功和佛家内功);二是武技;三是丹医药;四是道法。 太乙八门掌法属于太乙门户掌,而太乙门户掌是武当太乙门武技之母式、先锋,故谱文曰:"武当派,甚威严,门户乃为至上先。有法参禅无无数,妙途能化无上缘。"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1,(1):2
刘铁成,东北吉林人,道号"广清",武当太乙铁松别派第十四代传人,传统内家武学与修真灵性文化的传承者。曾任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大连市武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2,(6):2
贾维勇,男,汉族,字润泽,号长春,1968年生,甘肃张掖人,武当鱼形游身门十三代嫡传门人。自幼酷爱武学,六岁时跟随武当隐师鱼形游身门十三代嫡传门  相似文献   

5.
5月中旬,国际太极拳年会名师、中国武当武术十佳名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太乙(宋氏门)传承人左江桥先生亲赴浙江省江山市,在江山市供电局开办了为期一月的"太极拳培训班"。左先生教学耐心,教法细腻,动作规范,理技同授,深入浅出。在他的循循教导之下,学员们潜心体会了太极拳的  相似文献   

6.
栖心子 《武当》2005,(7):10-12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中的入门桩——太极桩,其主要的养生作用是恢复人的脏腑功能,补充人体精气,调节神经,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作用极为显著。一、太极桩与“生精”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1,(2):6
为庆祝《铁松遗真》、《武当太乙混元球》、《武当玄都玉女图》、《武当如意太极》四项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乾元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特联合铁松养生网(www.tiesong.com)隆重推出《铁松遗真》内功武学大型系列教学活动,系统完整讲解及传授武当太乙铁松派内功及武学,教学方式采用函授、面授相结合,长期短期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在全国各地开设面授班及闭关培训。农历新年,首次推出课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修真杂谈     
徐进进 《武当》2011,(11):41-43
一、修真与社会进步很难想像修真与社会进步是相背的。修道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大发展,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修道有成者日渐稀少。修真是为了返本归源,重返先天,而社会进步是要发挥人的后天才智,两者的过程是相反的。故现今社会,万事皆可速成,唯修真不可。今有人搞什么修炼速成法,实在与修真无关,不过是后天作为,成不得先天大道。修道与社会发展是相背的,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9.
寒山飞虹 《武当》2003,(2):28-29
纵观今日武当拳功理功法的研究,大致走向远未能完全脱出所谓“内家四大楷”之框架,形意远追六合古谱,大成脱胎而立;太极走出家门,愈演愈繁;八卦老树新华,多有点缀;通背未溯宗本,独步武林;一套“太乙五行”压轴,“松溪”独秘,“自然”有继,“三丰”弘阐,“铁松”高倨,“太乙”藏隐……。武当武术已走出了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1,(10):6
为庆祝《铁松遗真》、《武当太乙混元球》、《武当玄都玉女图》、《武当如意太极》四项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乾元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特联合铁松养生网(www.tiesong.com)隆重推出《铁松遗真》内功武学大型系列教学活动,系统完整讲解及传授武当太乙铁松派内功及武学,教学方式采用视频函授、面授相结合,长期短期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在全国各地开设面授班及闭关培训。现应广大学员要求,特推出部分视频教学,全部视频由刘铁成先生亲自示范。课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拳种源流太乙五行拳,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势,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门派于明朝弘治年间(孝宗朱佑樘公元1488~1564年),由武当山道教龙门派宗师张守性创新而成。太乙五行拳,实际上有两个含义,在内是指人体真气按五行方位运行之功夫,在外是指拳家运用五行生克原理,采用擒拿、封闭、打穴、抓筋等技击技术,克敌制胜的方法。这是一个崇尚内功修炼的武术门派。  相似文献   

12.
当年功夫在灵山 几经遗妙守洞玄劈破旁门举世华 唯愿学人延寿年丹经武学畅玄机 真元一脉古今传金丹密习天龙剑 修真图中证真元 自2000年至今,笔者在武当山武当武术专修院开办了5期丹经武学·中国循经太极拳专修班,学人诸众,皆在为期数日的学习班中,颇感受益,深知水谷之气与生命之重要,坚实五脏,疏通经络,震发元气,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姜理金 《武当》2012,(2):6-9
五行七步功,系由民国时期武当山梁九老道长所授。梁九道长师承武当太乙门,精铁布衫功与轻功,羽化后安葬在祖籍湖北省宣恩县椒园乡。胡友典,曾担任国民党阎锡山的贴身保镖,深得梁九老道长真传,其金钟罩铁布衫功修炼得是炉火纯青,炼就  相似文献   

14.
复生子 《武当》2003,(4):28-29
序言 余自幼酷嗜武学,曾秉持数载,憾无所成。后幸得隐贤明家——来兹子先生拨点迷津,悉心传教,始顿开茅塞,得见“天然”。更图有所建树,遂笃志参研,诚然喜臻小成,渐入门栅。为此,深感内家武学一技求之之难,实非它流派可比。故于感慨之余,惟就内家武学一宗而论,促然冒昧成文,以奉同好。  相似文献   

15.
杭东 《武当》2009,(12):6-7
武术来源于生活,并融合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作品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也就是百余年历史。中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华武术的融入,武术的彰显和光大也得益于影视作品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中闰武术和中国影视作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武当内功易筋经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武当八卦太极枪之特点太极剑术功三乘(上)谁毁了我的太极拳(中)论"沾连随粘"与"松柔圆活"动而有韵静而有势--浅谈太极拳的走势与定式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的归究意拳摸劲训练形意五行拳绝学(歌诀)杨氏八卦掌练法与运用(二)张山与中国武术研究院合一通背拳家陈树祯先生印象  相似文献   

16.
苏建友  付根生 《武当》2011,(8):10-11
一、源流相传,清初康雍年间,山西人傅山、少林通明和尚、山东人张祥云等9位各家诸派武学绝顶高手,不满清兵入主中原,反抗清廷禁止汉人习武的民族歧视,遂遁入寺院,交流武艺,共同精研武当、少林、南拳、北腿之精华绝技,深修道佛儒医内养功夫,创编"公议拳",又叫"公立"。因创此拳有着鲜明的反清复明思想,更遭清廷严厉禁绝,所以不立文字,只在家中秘密地父子相传,从不向外传播宣扬。  相似文献   

17.
刘铁成 《武当》2011,(9):6-8
武当真宗丹脉,门内称之为太乙混元大法,渊源太古,承传武当,门中相传。由"混元老祖"开天辟地时流传下这一千古绝学,门中有"先有武当后有天,劈开混沌出大贤"之说。太过久远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可考的是明之三丰祖师创法武当,"金锋伏龙虎,丹砂养太和",开一代宗风,使内外显密,武法丹华,共  相似文献   

18.
梁英杰  唐新晖 《武当》2010,(5):13-14
武当山,有史以来就是道家修习的重要场所,从远古的真武大帝到战国时期的尹喜,一直都延续着。这种延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传承着。这种传承方式在武当太乙门中,被称为星野传承。这一段时期称为星野时期。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  相似文献   

19.
吴志勇  江百龙 《武当》2010,(4):11-12
武当太乙神剑门第十七代掌门人关亨九先生(已故)撰写的《武当太乙神剑门功理功法》中提道:“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这种汉字书写与拳术习练的结合,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涉及,而对武术与书法这两种艺术之间的相通性和相融性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20.
郭树璞 《武当》2004,(7):12-15
武当追风掌始创于道家.在道门为秘传之术。此拳由道光年间太乙铁扳道人郭济元向外传之。后经云游金氏道长在白云观传于屈克章老师,当时屈老在白云观出家为火君道人.得金氏道长三宝(即道家拳术三趟,武当剑术二趟,拂尘一趟)。此三宝在道门历代宗师的秘传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