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希望杯”由弈城围棋网和马晓春围棋研究会主办,我们在杂志中介绍过的棋友“心中的希望”提供赞助,力争打造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传统网络职业围棋赛事。比赛冠军奖金为4000无人民币,外加价值1000元的高级棋具一套。前四名棋手将享受“马晓春研究会”高级会员待遇,可参加研究会组织的专项服务活动,对于职业棋手,这一点的诱惑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2.
王锐 《围棋天地》2014,(10):72-75
1995年,中国试行职业棋手等级分制度,1997年开始正式实行。2005年,韩国亦开始推行职业棋手排行榜制度。两大围棋强国相继参照其他体育项目,引入等级分,这是围棋职业体系前进的一大步,意味着职业围棋进入了以表现分数评估棋手当前状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贵在坚持     
王祥云 《围棋天地》2011,(23):104-104
京城有这样一批职业棋手,年龄不小不大,棋力不上不下,处境不尴不尬。他们入段多年,一直在北京坚持训练,野狐研究会的安冬旭,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4.
尽管业余棋手的失着较多,但作为职业棋手也应该研究他们的棋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因为业余棋手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围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冲岩军团,是韩国棋坛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一群出身于冲岩学院的职业棋手.他们被誉为“韩国围棋的轴心”。冲岩军团共有109名职业棋手,段位总和达到585段。2010年,冲岩军团段位总和有望突破600段。  相似文献   

6.
王锐 《围棋天地》2007,(14):69-72
全国各地学棋的孩子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与此同时,围棋培训市场也在迅速膨胀之中。作为中国围棋的中心,北京同时也成为了围棋培训的中心,而身处北京的各家高水平围棋道场更成为了围棋的“最高学府”。一批又一批从道场走出来的少年棋手,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棋坛的主力军。对这些小棋手来说,围棋与道场几乎占据了他们少年时代的全部生活,这些难忘的成长经历将永远无法逆转与复制,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有关心围棋的人们,怎能忽略道场和道场中发生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贾倩 《围棋天地》2011,(23):10-11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刚接触围棋的时候.那时的天津,别说是自己培养职业棋手,哪怕是职业棋手的影子也不曾见过.因此在我的心中.自然将他们奉若天神。  相似文献   

8.
尹畯相 《围棋天地》2006,(14):80-84
作为一名职业棋手,尹畯相的布局是非常出色的。2001年,14岁的尹畯相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职业棋手,并且在第二年就打入了LG杯世界棋王战的本赛。2003年在棋圣战中战胜曹薰铉九段,成功地夺得挑战权,2004年又与李映九四段在胜率排行榜中并列第一,并以二台的身份出战韩国围棋联赛。尹畯相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媒体将他和李映九四段、洪性志四段并称为“87年三剑客”。以他们为代表的年轻棋手,是韩国围棋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徐元良 《围棋天地》2006,(10):73-73
我无意推崇数字的权威,但我尊重数字的真实。 一、职业棋手的生活 在《围棋天地》2006年中统计出的有等级分职业棋手403人,其中未列入名册有等级分棋手125人;在2005年《围棋天地》第23期中的统计得知围甲联赛有12支队伍,共有65名国内选手(另有4名外籍选手),其中队员兼教练的有6人,另有教练8人。也就是说,围甲联赛共有国内73名职业棋手参加,占有等级分职业棋手的18.11%。  相似文献   

10.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11.
双星耀曲江     
王琛 《围棋天地》2020,(1):112-112
11月23至24日,由陕西省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心、陕西省围棋协会主办的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围棋联赛(团体)和陕西省第六届女子围棋赛在西安曲江壹洋堂举行。参加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围棋联赛的16支团队59名棋手均是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其中职业三段1名,职业二段1名,业余6段棋手5名,其余均是业余5段和4段棋手。  相似文献   

12.
谢锐 《围棋天地》2005,(5):50-51
对于棋手们来说,棋盘中的天地很大,但棋盘外的天地却变得很小。尽管他们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在围棋领域有所作为,但生活的空间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拓展,棋手们对于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这其中,最让他们神往的,莫过于大学生活了。年轻棋手没有不想上大学的,但因胜负世界竞争激烈,能完成大学梦的棋手因此少之又少。对于鲜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求知的棋手来说,大学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如今围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大学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铁杆棋迷,他们今天正是各个领域的栋梁精英,围棋事业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愿围棋更多地走进大学之中,我们的围棋,我们的大学,两者的相融,又该是怎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年度盛典     
《围棋天地》2013,(2):15-15
12月27日,2012韩国围棋大奖在首尔颁奖。李世石获得最优秀棋手奖(MVP)。白洪淅获得优秀棋手奖。朴廷桓囊括多胜、胜率和连胜三项第一。徐能旭获得元老棋手奖。安成浚获得新锐棋手奖。朴志娟获得女子棋手奖。全俊鹤获得业余棋手奖。为构建韩国围棋职业排名体系做出巨大贡献的裴太一博士获得了功劳奖。Hangame记者韩昌奎获得媒体奖。已故的釜山围棋协会专务理事自胜异获得围棋普及奖。  相似文献   

14.
母与子     
在围棋界男人比女人更活跃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大部分职业棋手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围棋方面的天赋,他们跟父亲学围棋,在父亲的积极支持和努力下,走上职业围棋的道路。不过,尽管母亲们不懂围棋,但她们对儿子的支持和安慰也不可小视。最近10多名职业棋手的母亲们组织成立了“母儿会”。记者对最近表现非常突出的崔哲瀚(17岁)四段、元晟溱(17岁)三段、朴永训(17岁)三段和朴正祥(18岁)三段的母亲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培养儿子成为职业棋手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以来,职业入段制度已成为围棋界最紧迫、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不论是围棋网站的围棋爱好者、论坛过客,还是职业棋手,他们都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所有人最为担心的情况就是入段门槛过高,使韩国棋手的入段年龄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围棋在欧洲     
近日,欧洲最早的两位本土职业棋手相继诞生.令很多中国围棋爱好者在为围棋的日益普及振奋之余.也对欧洲围棋的历史与现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本文为欧洲围棋联盟主席马丁·斯迪阿斯尼在2013年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上对欧洲围棋的全面介绍。本文最后提及的若干阶段性目标,其中之一正是发展自己的专业队伍。现在他们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李星 《围棋天地》2013,(12):68-71
职业棋手李星六段现任西安体育学院棋牌教研室主任,应聘兼职西安曲江职业围棋俱乐部主教练。在陕西执教二十余载,积极推动陕西职业围棋竞技的发展,填补了陕西省没有本土职业棋手的空白。调入西安体院后,李星六段更加注重高等院校智力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成立了全国首家围棋教研室,先后开设了选修、专修以及必修的围棋课程。以下将由李星六段讲解围甲联赛第7轮的一场重量级对决。  相似文献   

18.
9月2日,美国围棋协会会长艾博拉姆森正式宣布美国围棋实行职业化。“经过多年计划,筹备的职业体系终于结成硕果。不久的将来,即将诞生的美国职业棋手将在世界棋坛上与东方围棋强国的顶尖棋手堂堂正正地展开交锋。”  相似文献   

19.
五一长假,以来自江浙沪三地为主的不少业余棋手聚集在了美丽的浙江遂昌的飞石岭景区,参加由丽水围棋协会和凯恩集团主办的首届南方业余围棋天元赛。丽水围棋这几年渐渐被我们所熟悉,他们独树一帜的业余棋手等级分制度和非常精美的网站非常值得各地的围棋工作者借鉴。在这次比赛的每一天中,我们一直感受着组织者对棋手的热情招待,使每一名参赛棋手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我想正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王锐  刘昊 《围棋天地》2014,(23):4-7
在各路媒体的描述中.在东方棋迷的印象中.欧洲围棋一直是以水平较低但充满热情的形象存在的。其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围棋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如今本土最高水平已大致与中国业余6段相当。随着2014年欧洲围棋启动全新的职业体系,以及两位欧洲本土职业棋手的诞生.欧洲围棋的顶尖棋手群日益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