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午时分,我们走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队何瑞虹教练的房间,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最喜欢做的事是和武术同仁侃武术。"善谈的何瑞虹向我们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侃武术,何谓'侃',就是从古至今.横跨东西'纵横南北,海阔天空。"我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不用我提问,他便会接着往下说。"我第二个喜欢的就是看NBA。NBA代表世界篮球,公牛队代表NBA,乔丹代表公牛队,所以我认为,乔丹就代表世界篮球。一有公牛队的比赛我就会把它录下来然后先看结果,如果公牛队赢了,我才会有滋有味从头慢慢看;如果公牛队输了,我就不看了。我这个人最…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什么?什么是武术?"的"武术本体论问题"是武术研究者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这是武术学研究的起点,是武术学学科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本体进行了思索与探寻。研究认为:武术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  相似文献   

3.
张力 《中华武术》2006,(3):39-39
“武术是什么?”这是近期李连杰频频亮相媒体中常谈到的话题。李连杰是一个生活低调的人,从影二十多年,接受采访不多。然而,这半年他却以一名人世“僧人”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当然,一方面是为其最新作《霍元甲》做宣传;另一方面,也足更重要的,就是借此传递他习武三十多年对于“武术是什么”的理解,希望大家通过他和他的电影的讲述,真正了解流传千年的中华武术的真谛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正张文彬这个名字应该很陌生,可他的形象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在什么地方见过,2011年博击杂志第五期上的虎跃刀、龙腾剑的演练者。他1999年出生在一个武术家庭(父亲张国强,镇江华东武术馆副馆长、镇江市京口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武术六段),2004年开始随张志毅老师学习武术强身健体,由于勤奋好学,刻苦认真,2006年就参加了在镇江举行的2006"国际内家拳  相似文献   

5.
阐述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定位及有关问题。认为: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多依靠感官,感性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也影响着人们对武术的形象认知,而武术形象对武术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关键是武术人及其思维,人是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学校武术、大众武术、竞技武术传播的主体也是人;应正确处理武术标准化与学校武术、大众武术、传统武术的关系,塑造武术"走出去"的时代形象,推进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武当》2013,(6):2
邹朝文,1966年7月出生,重庆市荣昌县人。他出任重庆市武术协会常委、荣昌县武术协会主席、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缠丝拳"传承人、中国武术七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中国民进荣昌县委委员、荣昌县政协常委、昌龙文武学校校长、重庆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副会长、荣昌县餐饮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2,(3):7
为丰富武术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摄影、书画兴趣,充分展示武术人的风采,特举办"魅力武术"摄影、书画大赛,即日起面向本刊读者征稿,欢迎广大摄影、书画爱好者聚焦武术,踊跃参与!一、活动主题以"武动瞬间,书画武术"为主题,设摄影、书画两大类。摄影类,反映武术人的精彩人生,以武术人的英俊武姿、动人表情及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等画面为主,也可反映武术人的平常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辩证地分析了"项目化"武术的优点与弊端,进而提出了"大武术观"的理念。认为所谓"大武术观",就是武术人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和要求自身,摒弃因袭的"项目"分隔,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此起彼落状况,让武术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各施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种价值目标的重任。"大武术观"理念的确立无论是对于传承、传播武术的主体———武术人,还是对于制定武术发展战略的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时代要求下必须具有的"武术观",是实现武术多种价值目标在人的观念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2,(2):7
为丰富武术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摄影、书画兴趣,充分展示武术人的风采,特举办"魅力武术"摄影、书画大赛,即日起面向本刊读者征稿,欢迎广大摄影、书画爱好者聚焦武术,踊跃参与!一、活动主题以"武动瞬间,书画武术"为主题,设摄影、书画两大类。摄影类,反映武术人的精彩人生,以武术人的英俊武姿、动人表情及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等画面为主,也可反映武术人的平常生活、日常训练、赛事活动等方面内容;书画类为武术人创作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2,(8):22
为丰富武术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摄影、书画兴趣,充分展示武术人的风采,特举办"魅力武术"摄影、书画大赛,即日起面向本刊读者征稿,欢迎广大摄影、书画爱好者聚焦武术,踊跃参与!一、活动主题以"武动瞬间,书画武术"为主题,设摄影、书画两大类。摄影类,反映武术人的精彩人生,以武术人的英俊武姿、动人表情及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等画面为主,也可反映武术人的平常生活、日常训练、赛事活动等方面内容;书画类为武术人创作的书画或反映武术题材的书画。二、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12,(7):5
为丰富武术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摄影、书画兴趣,充分展示武术人的风采,特举办"魅力武术"摄影、书画大赛,即日起面向本刊读者征稿,欢迎广大摄影、书画爱好者聚焦武术,踊跃参与!一、活动主题以"武动瞬间,书画武术"为主题,设摄影、书画两大类。摄影类,反映武术人的精彩人生,以武术人的英俊武姿、动人表情及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等画面为主,也可反映武术人的平常生活、日常训练、赛事活动等方面内容;书画类为武术人创作的书画或反映武术题材的书画。二、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10月31日(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相似文献   

12.
徐雁初  陈志刚 《武当》2013,(7):48-49
日前,中国武当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掌门人、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会长、武当太乙五行拳十九代衣钵传人覃献平,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掌门人"带着太多的江湖光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58岁的覃掌门意味着什么,他平时又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自1985年以来,一个来自澳洲的武术团体——澳大利亚武术太极学院的院长澳籍马来西亚华人许荣安,常来我国参加我们举办的武术活动。在酝酿成立亚洲武术组织时,他提出“我们可否参加亚洲组织和举办的活动?”澳洲武术是什么状况?他们的学院是个什么样的团体?澳洲还有没有别的武术团体?他们能否联合?澳洲政府体育机构对武术是什么态度?带着这些问题,应澳大利亚武术太极学院之邀,于1987年7月,我率一个小型武术团队踏上了探访澳洲之路。澳洲,这块隔海相望的大地,对中国武术工作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少带些神秘色彩。中国武术队一行11人…  相似文献   

14.
武术的现代化演进对其本质和定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武术界关于"武术的现代化演进是否改变武术本质、对武术发展具有什么影响"的争鸣,首先对不同观点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哲学角度论证了由外因导致的武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并通过辨析"本质"、"质"、"功能"几个词的具体含义,指出这种质变对武术的本质没有影响,对武术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最后指出武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不同"质"的内容组成的集合体,应该对其进行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5.
昌沧 《武当》2012,(4):39-41
张山老师,1937年生,属"牛"的。他从小就喜欢体育,喜爱武术。后来上了北京体院(今北体大)武术专业,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处,当过运动司的负责人,后又回到武术处,当了副手。不管上级怎样调整、安排,他一不图名,二不计利,都是一心一意地为我国武术事业拨乱反正,健康稳步的发展,"俯首贴耳,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国武术协会的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其共同特点——"副手"。即,上有领导,下有群众,工作在承上启下的中层环境。可以说,他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只是默默地勤勤恳恳地耕耘着,奉献着。尽心竭力,转眼就是三十多年。他说:"我这一生,别无奢望,我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武术,我就是离不开武术,武术已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了!"  相似文献   

16.
龙行之  孙国梁 《精武》2008,(3):55-57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掩卷深思,这瑰宝究竟是什么?是搏击?是套路?是现代的竞技?是传统运动?还是什么都是?龙行派武术宗师刘志清用他对武术一个世纪的追求与实践,在回答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1500武术人助力祖击新冠疫情2020年1月29日,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的居家武术健身"倡议"热潮席卷全国各地,在海内外影响较大,在中国战疫的非常时期,掀起一股健康的武术运动风尚,给宅家锻炼的人们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由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办,在"功夫易赛"平台上举行"居家武术健身"的倡议活动,各主要武术流派的名家、优秀传承人、世界冠军等1500人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山左聊城人氏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曾指出:"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傅先生这句话虽就历史学研究而说,但对武术学研究依样管用。在我看来,武术研究材料共包括文字材料、考古材料、口述材料、民俗武风和武术技艺五种。它们之间各有特点,难以互相代替,但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9.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是历史过程的积淀物和未来历史的建构物"的知识史视角,开释武术现实问题,剖析文化误读致因,澄清历史变迁脉络,纠正大众认识偏颇,回应武术技击性存续的争议。研究认为:精英知识与大众知识的文化分野,造成了武术研究者和普通民众的认知差异;学界共识难以在公众领域内推进下移,造成了专业研究和公共认识的话语断裂;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变迁,根本性地造成了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隔阂。从知识、文化、认识、思想方面,归结中国武术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1)立足当下的困境与矛盾,存在武术"是什么"的概念分歧问题;(2)着眼历史的发展与源起,存在武术"有什么"的文化误读问题;(3)着力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存在武术"做什么"的价值旨归问题;(4)落脚于观念澄清与认识纠偏,存在武术"为什么"的哲思缺失问题。提出四点见解:(1)武术概念应建立历史全局观和现代认识论相结合的整体理解,做到深入浅出;(2)武术文化应围绕本质内涵的知识考古进行文化叙事的多维解释,做到具象生动;(3)武术价值应创造转化"救世之患,急人之难"的爱国尚武的传统价值,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练以成人"的当代教育价值,做到育人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4)武术思想应形成转识成智的生活化的哲学反思,力求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