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卢艳彬 《精武》2009,(7):28-31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著明武术家、一代明师姜容樵先生于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书,曾再版多次仍供不应求。之所以轰动祖国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先师将八卦掌中很多模糊不清、有争议而又众说纷纭的功理功法一一加以澄清、说明,将一生习练八卦掌之体悟和经验合盘托出,将很多秘不外传之法贡献出来,启发、激励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人学有所得,练有所长。  相似文献   

2.
一、道家与太极道家将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圣典,并且由许多道家把《道德经》加以发挥、演化,更被做为炼养的重要思想理论加以动用。道家在探求长生,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继承和发展了《道德经》思想,历经数千年,一代又一代的修炼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获取了巧夺天机的炼丹秘密。所以说,谈起养生之道,必然要谈及道家的养生理论,炼养之道。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者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十  相似文献   

4.
保护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孕育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5.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2年8月20日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四)邮票一套,又有四位古代科学家登上方寸。一代名医扁鹊扁鹊姓秦名越人,是先秦最伟大的医学家,《史记》中有他专传:“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在齐或  相似文献   

6.
聂太平 《武当》2024,(1):91-9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武术文化蕴含着华夏人民、炎黄子孙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质,武术的武德、武礼,展示出的意志与民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武术在中国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很多外国友人也是中国武术的爱好者。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非遗武术进校园的健身功能以及文化传承价值,以浙江缩山拳为例,从师资力量、宣传教育以及学生配合度三方面分析了非遗武术进校园的困境,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希望对缩山拳等非遗武术文化在校园的推广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千万年来,长江如巨龙般奔腾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她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华夏文明,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尤其是她孕育发展的稻作文明,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而且恩泽天下,惠及了全人类。大约从200万年前巫山猿人开始,长江流域就一直有炎黄子孙在繁衍生息,并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的文化遗址,向世人充分展示了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远古文明发源地的灵魂与风姿。以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特别是荆楚文化为主体的长  相似文献   

8.
2006年新邮图稿《天柱山》亮相伊始,褒贬不一,见仁见智,“擎天一柱”、“三祖禅寺”、“青龙探海”,“炼丹苍烟”四枚邮票描绘了天柱山的四处代表性景点。  相似文献   

9.
王辉 《集邮博览》2014,(9):23-25
千万年来,长江如巨龙般奔腾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她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华夏文明,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尤其是她孕育发展的稻作文明,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而且恩泽天下,惠及了全人类。大约从200万年前巫山猿人开始,长江流域就一直有炎黄子孙在繁衍生息,并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的文化遗址,向世人充分展示了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远古文明发源地的灵魂与风姿。以吴越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0):48-50
《丹道要旨》是静功范畴,是炼养生气功最上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途径。它包含乾元功(男工修炼丹道之功),坤元功(女工修炼丹道之功),卧功和外丹功。 第一节乾元功 一、乾元功简介 乾元功即男子修炼丹道之功法,其功分四大步,三十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一、引子春节前.我随吴彬老师赴浙江宁波参加四明内家拳年会暨研讨,成果汇报会。每年我都会来浙江.但都是到浙西参加登山户外运动.浙东还没有涉足过;从事武术宣传这么多年.经常与这拳,那拳打交道.却没接触过四明内家拳。因此宁波之行对我而言颇有新鲜感。宁波.我是因桑兰而走近她.那年桑兰伤后.在北京宁波饭店举行的生目Party上.我知道这位坚强而又乐观的小姑娘就是宁波  相似文献   

12.
张如安 《精武》2009,(2):27-29
虽然说四明内家拳已成为全国性武术比赛的一个项目,被众多武学专家力挺,被国内各类媒体广泛关注和支持,但是对四明内家拳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却还处在一个拓荒阶段。如何使四明内家拳古为今用、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使之更具有持久发展性和学术价值,实现哲理上的升华和突破,是摆在夏宝峰与四明内家拳分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极为赞同夏宝峰的一个说法,即弘扬中华武术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进行的事业。我也相信夏宝峰先生有勇气去运用好自己的理智,并具备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所要走的道路的能力,因为对四明内家拳的发扬光大,是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认为犬是有灵性的动物,有些部族甚至尊奉犬为图腾。《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诨,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我国汉族传统文化中奉"龙凤鳞龟"为四灵。晋干宝《搜神记》曰:"张然犬名乌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狗》:"犬,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相似文献   

14.
一枚枚薄薄的美术信封,不仅饱含了设计者的艺术志向和抱负,而且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回顾起许多当年未曾留意的历史事件。雷锋的事迹和精神,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全国各族人民踊跃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6,(21)
引言由创业之初负债累累的小厂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光威集团在一代又一代光威人的努力下.创造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奇迹。走进今天的光成集团不仅能领略到现代化企业的气息,而且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大众文化,光成集团的企业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光威的企业文化既融入了齐鲁文化深厚淳朴的传统精髓、又吸收了欧美文化现代开放的开拓精神,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缔造了开放、开明、开拓的光威精神。在深入走访了光成人后发现.光威精神浓缩了光威集团的发展历史.并直接体现了光威人的价值观.是支撑光成集团发展壮大的动力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虽被称之为“中国的盲肠”,但自古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的土家、苗、白、瑶、回、汉等各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反动统治阶级作斗争、求生存的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是穿缀在这民族文化光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和丰富的儿童游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体魄顽健  相似文献   

17.
王玉龙 《精武》2014,(4):6-6,8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在传承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民族文化的新局面。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武术兴趣发展与培养为研究对象,就武术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促进高校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的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名楼名阁,虽兴建无数,但所剩无几;或剥于风雨。或毁于战火,能屡毁屡建者,除有山水形胜的辉映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名楼不仅仅以高大、显赫的形态留在人们心中,而是承载着中华主流文化的精髓,她的《记》、《诗》、《赋》、《联》无不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铭刻在人们心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9.
洞头海霞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是以电影《海霞》名字命名,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英雄事迹为基础,以洞头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模范行动为内容,以海霞精神为核心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复合体。“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传承至今,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海岛人们,深刻地影响着海岛生活和人民的精神财富,长期积淀的区域特有的海霞文化价值也成为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活教材。笔者通过基地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对洞头海霞文化进行探索,本文就从新的视角,分析海霞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海霞文化的发展,探究海霞文化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南门体育场做为自治区的一个老体育中心.曾为自治区政冶、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作出过重要贡献。自治区成立30年.40年大庆都是在南门体育场举行的.同时它也是自治区的群众性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方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南门体育场是体育的摇篮和基地.40多年过去了,尽管自治区党委、政府投资了数百万元进行改造和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