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器材已有多种,如弹簧秤上加触点信号电路、圆盘测力计上加记忆指针、平衡杠杆的一端挂一对折的链条等。这些装置能够演示物体曾经受到超重、失重的现象,但不能留下记录,无法演示物体完全失重现象,更不能量化失重、超重时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1特点和用途超重失重是在运动中的现象,运动停止,现象也停止。笔者利用钢丝圈挂上砝码(物体)容易发生形变,借助固定在其上的纸带是否拉断,来说明超重失重现象。实验直观、简单、可见度大。供高中物理超重失重演示。2制作材料0.3mm钢丝100cm,夹子4个,2kg砝码,传动线,支架,滑轮  相似文献   

3.
对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和失重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的学习内容。 对于中学生而亩,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若在新授课中,配上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一般中学的实验室又没有专门的器材来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身边物品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设计该演示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间效果定格显现出来。以前很多教师采用如图1的装置,手突然向上或向下加速运动时,让学生观察测力计读数,并与静止时的读数相比较。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思想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作加速或减速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支点上的受力增加或减小,从而使支点上受到的力大于或小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就称为超重或失重。怎样演示超重失重现象,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1)特点:装置外形仿机器人。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转化为观察杠杆失去平衡的现象,并配以红灯或绿灯的亮与灭来加强实验演示效果的激发作用,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此演示器实验原理简明易懂,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6.
1仪器装置图(见图1) 2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 ①本演示器既能演示金属的线膨胀现象,又能演示许多非金属固体线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7.
1 仪器制作目的 关于安培力的演示实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74页图16.15实验及J2448安培力演示器,只能定性地表明: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正比。反映的现象只是通电导体摆动幅度的变化、导体受力滚动的快慢而已,正比程度不明显。删去了F∝Sinθ这部分内容实在可惜(但是感应电动势E∝Sinθ是保留的)。  相似文献   

8.
物体超、失重演示有多种方法,在自制教具中,有教师们熟悉的喷泉法、链条法、斜面小车法等。这个实验要求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超、失重现象才明显,但演示现象匆匆而过(若加速度为0.3m/s^-2,位移为1.5m,则时间仅为3s,加速度再大些,时间就更短了),教室里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演示现象。  相似文献   

9.
自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以来,同学们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表现出热烈向往。而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学中却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打破定式思维障碍,演示实验是关键。一般有两种演示实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将单片机测力装置用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演示,既可以进行定性演示,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教版三下《冷与热》中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将加热前的铜球与加热后的铜球是否能套过铁环来说明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笔者认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固定架的稳定性较差,且不能以铜球的一个实验来说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我制作了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相似文献   

12.
1 实验目的 (用途 )本仪器用于演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时出现的超重、失重现象。2 仪器构造 (如图 1)图 1  用有机玻璃做成的小方箱A(像升降机的箱体 )里面有一弹簧B固定在底板C上 ,在弹簧B上放一个质量适当的物体D(如木块 ) ,在底板C的下面固定一电池盒E ,在小方箱A的一侧上下各固定一个 2 5V的小灯泡F、G ,在适当位置固定开关弹片H ,触点I、J ,箱顶固定一小绳K ,通过滑轮L到手摇轮M ,滑轮L可固定在天花板上 ,或固定在支架上 ,在箱底固定一小钩N ,用于挂钩码。3 原理摇动手摇轮 ,加速上升 ,物体D处于超重状态 ,…  相似文献   

13.
惯性定律演示器的研究制作李君康,周祖珍(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65009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其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物体具有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学生在学习惯性定律时,由于直观经验上的错觉,...  相似文献   

14.
1特点和用途①本演示器为全透明立式结构,制作简单,材料易寻,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浮力产生过程清晰可见。演示器整体结构见图1。①透明饮料瓶储水器②大烧杯③进水口④细线⑤乒乓球⑥透明胶带卷心瓶口垫图1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②本演示器采用两球对比实验,更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有关单摆振动图象的演示实验,使用的是沙摆。在实验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图像曲线不均匀,有时漏孔被堵。②教师演示时学生不易观察。因为沙子撤出的图像是在水平面上,要想立即看到图像必须近距离观察或借助于正投影。③沙子用起来不卫生、不易收拾。经过不断实验,我们最终制作出一架简单、实用的单摆振动图像演示器,利用水流将单摆振动图像由平面图像变成立面图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6.
静电的应用足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配备讲述该内容的演示仪器,为了便于教学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部分内容,笔者制作了一个除尘烟囱演示器。该演示器制作简单,材料易取,使用方便,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涡流作用演示器以强磁场结构为基础,可方便地演示涡流、电动机、发电机原理实验,效果明显。它解决了人教版八年级教科书第十六章第七节无教具演示的问题。此演示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通过用此演示器,可以亲身感受涡流的存在,能深入探究涡流的作用及危害,探究增大或减小涡流的方法,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此外,利用该演示器还可演示电动机与发电机原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做丁达尔现象实验,以前通常是用手电筒或普通电灯照射胶体,由于光的亮度不够强,现象很不明显。为解决光源问题,本人曾采用节能灯、石英灯、溴钨灯等试验。情况都不理想,后来采用激光做光源,情况寸大有改观。用激光照射胶体时丁达尔现象明显,实验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进行。现在介绍用小型激光枪制作的一种丁达尔现象演示器,它制作简单,价廉,轻便灵巧。操作容易,适合于教学上作演示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的超重失重演示器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和原理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过去习惯用弹簧振子来演示受迫振动,用共振摆来演示共振现象。在90年代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共振在技术上的意义增加了共振筛的内容。笔者认为以共振筛作为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器,它既能说明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原理,又有实用的意义。有一些实验书籍上,用一片弹簧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安装一只带有偏心轮的小电动机,逐渐改变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来演示共振筛的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但终有"不真实"之感。所以我们完全按照书本上所提供的条件,用四只弹簧,筛架上安装偏心轮等而制作成功。今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一、结构和原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