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阅读观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阅读教学的过程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全面渗透"快乐学习"思想教师要把"快乐学习"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个性化阅读呢?1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课程的理念精神出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整个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教学中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读者思考感悟的过程,也是彰显个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成为思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远隔千年之遥、万里之远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行。一、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其实,"对话"就是一种"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共享智慧、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情感的体验。有些教师这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课成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的过程。"为了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那么,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谈一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阔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之间的一种认识、情感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探究、精神上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本色阅读。文章从倡导本色阅读谈起.教读自读相结合,精读略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立足文本,从而凸现阅读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个融合了语言、心理和文化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客体的对话和交流,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达成构建"新我"的创造性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透过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去"探究"、"理解"、"发现"他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观察、感悟与思考,并在自己的话语体系内建构起自己对文本乃至对世界的认识与体验。探究性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13.
<正>黄厚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要三"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素养。基于文本的阅读,应该包含两层意义上的对话:一是学生和文本主体间进行教学对话;二是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显然,学生是阅读的直接执行者,而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主要通过课堂对话来促进学生和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语文的课堂营造的是一个共享、共融、共进的氛围。而良好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前提是课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金克勤 《语文天地》2013,(14):56-58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相似文献   

15.
于瑞生 《快乐阅读》2011,(17):22-23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16.
彭玉兰 《教师》2013,(16):60-6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学生对文本有兴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美国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时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读,才会努力去阅读,才会想怎样阅读更好,并从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使阅读成为积极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18.
荣良娟 《快乐阅读》2011,(26):112-1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是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的讨论来得以提升和锻炼的,我们将这种开放式、讨论式的课堂阅读教学称之为"协商对话式阅读"。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呢?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和过程,笔者总体概括为三个段落,又称"三段式"阅读。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在本预案中实践"对话"思想,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