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成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 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义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个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代表,,是指导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面伟大旗帜。他于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纲领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初步形成,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和民权主义思想萌芽的具体表现。接着发动的  相似文献   

4.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必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盟三个原则时,他的民族主义才具有国际主必倾向。以国际主义倾向的三个原则为尺度,孙中山民族  相似文献   

5.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该会的政纲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十一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从同盟会纲领的确立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7.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主张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有反满的内容又有反帝的深意,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的过程。孙中山思想演变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原因,又是一种策略考虑,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也是孙中山反帝口号最终提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辛亥革命前,章太炎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同有异,互为补充。他们在阐发民族主义理论时,均具政治实用性这一思想特征。但两者最根本的差异,即章太炎观察问题的视线多射向往古历史,故长于纵向考察思维方法;孙中山则对世界各地政治经济现状作全景式鸟瞰,因此擅长横向思维方法。这一差异使之在分析问题时依据不同的参照标准,两者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各呈特色。这一差异又与其各自学养,即知识背景之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辛亥革命前,章太炎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同有异,互为补充。他们在阐发民族主义理论时,均具政治实用性这一思想特征。但两者最根本的差异,即章太炎观察问题的视线多射向往古历史,故长于纵向考察思维方法;孙中山则对世界各地政治经济现状作全景式鸟瞰,因此擅长横向思维方法。这一差异使之在分析问题时依据不同的参照标准,两者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各呈特色。这一差异又与其各自学养,即知识背景之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领域的一个闪光点,学术界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源流与演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其他人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比较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以期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对民族形成和区分的自然力理论,奠定了其民族主义观的基础。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有着对朱元璋民族主义观的承继,又因国情的变化而有所扬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有着动态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着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根据时局灵活应变,将革命的阶段性、策略性结合起来的韬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孙中山集体人权观的内容、成因以及深远的意义。认为,顺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两大革命任务的需要,是孙中山集体人权现形成的政治根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与个体人权观念的隔离和对民权政治的祈盼,是孙中山集体人权现形成的经济根源;中国传统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因大而遗小”的思维方式,是孙中山集体人权观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主义之说,从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斯多葛派提出以后,纷纷嚷嚷,喧闹不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不断传人中国,世界主义亦从欧洲东来,对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孙中山说:“近来讲新文化的学生,也提倡世界主义,认为民族主义不合世界潮流。”。孙中山是一位综览世界风云、高瞻远瞩,洞察时局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澄清当时的一些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6.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要研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研究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就必须研究平均地权思想。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产生最晚。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集议创设兴中会时,即立张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说明至少在那时,三民主义中最先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第二年秋,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又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订为入会的秘密誓词,亦即是兴中会的政治纲领。“创立合众政府”的提出,说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思想,也已产  相似文献   

17.
甲、教学目的讲述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使学生知道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和领导组织。乙、教学要点一、孙中山的早年生活二、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组织兴中会 2.成立中国同盟会 3.黄花岗武装起义丙、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加紧侵略,清政府逐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期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的爱国志士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在二十世纪初年,成为时代潮流的先锋。而孙中山就是他们的杰出领袖。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878年至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研究者歧异较大的问题。对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一、章太炎青少年时期虽然受到传统民族意识的影响,但促其形成的主要是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对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吸收。二、章太炎的“排满”是以爱国救亡为出发点的,是直接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又是同建立民族民主国家相联系的。三、章太炎明确地提出了反帝思想和亚洲被压迫人民联合反帝争取独立的思想。由此可见,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范畴的。  相似文献   

19.
在如何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阶级性的问题上,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赞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说”在分析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和评论其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基础上,对主题观点作出了新的论证和阐释,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从主观表现形式上看,确实被涂抹上了各阶级的色彩,似乎是超阶级的、但从客观实际内容来看,只能是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检讨格尔兹的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 ,讨论了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虽有自强求富 ,但陷于文化民族主义的冲突之中。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没能认识到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 ,导致了辛亥革命后这一话语的崩溃 ,“新三民主义”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陈独秀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利益受到侵犯 ,提出中华民族存亡和富强的诉求 ,整合了各民族的力量。当前我国仍遇到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 ,我们应结合自身历史和西方经验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套具有整合力的民族主义话语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