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李何 《收藏》2009,(4):33-38
张大千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国画大师、书法家、书画鉴藏家,他艺术经历传奇,艺术交游广泛,融汇古今,创立了泼墨泼彩绘画新技法,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其绘画作品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市场流通领域,市场价位基础坚实,因此是在美术史上和拍卖市场中得到双重肯定的艺术大师,如此境遇,实为古今所少有。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直是艺术交易市场中有着“大盘”地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何鸿  何如珍 《收藏》2001,(11):14-16
自1993年6月20日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敲响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以来,大陆的艺术品拍卖已走过了8个春秋。在8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艺术人不断探索和进取,艺术市场的培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大中小型画廊约3000余家,小型拍卖公司几千家,具相当规模的拍卖公司有几十家。这些画廊和拍卖公司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上海、北京、南京、深圳、广州、杭州、台北、香港等为中心。中国的艺术市场面广、潜力大,但从制度、立法、运作机制等方面与海外艺术市场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3.
方鸣 《收藏》2006,(10):50-5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中国书画成为广大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青睐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各类书画拍卖会和画廊书画作品的总成交额已达到120多亿元,书画作品的成交率之高,出入意料,令人感叹。然而,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繁荣,急功近利的行为日渐突出,大量古代、近现代书画的赝品和仿品充斥市场,使得众多书画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是,一些颇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收藏思路,把投资购藏的目标锁定在一大批有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上,从而走出了一条投资收藏书画而有望回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赵榆 《收藏》2006,(7):134-137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备受世人珍爱与关注。随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发展,中国书画在众多的拍品门类中脱颖而出,至今已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应该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发展的十年,也就是中国书画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走过辉煌历程的十年。  相似文献   

5.
好运 《收藏》2006,(4):131-132
2005年是我国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为了争抢艺术品市场这块“蛋糕”,一批拍卖行杀入了这一领域,使得艺术品拍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5):168-169
F2016年3月24日,胡润研究院在京发布《2016胡润艺术榜》,榜单内容为前10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5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的排名。今年是《胡润艺术榜》连续第九次发布。这份榜单,为读懂当前收藏市场现状提供了一份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单海澜 《收藏》2010,(11):168-169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开始诞生并日渐繁荣起来。西安的艺术市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组成部分,而成立于2000年的陕西秦宝斋书画拍卖公司在这10年的时间里,也经历了从摸索到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秉承信誉至上、操作规范的企业文化,为广大藏家和投资机构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并取得良好业绩。截至2010年夏,秦宝斋共举办拍卖会25场,总成交量近万件。  相似文献   

8.
未晞 《收藏》2009,(12):167-169
金秋将至,各大拍卖企业正如火如荼地准备着秋季拍卖会,在这样的时间,笔者采访了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寓榕女士。中嘉国拍拥有国家一级一类拍卖资质并且是在国内最早从事艺术拍卖的大型企业之一,近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业绩斐然,而作为掌门人的董寓榕女士更是被称为“收藏界的大姐大”。采访中,董总畅谈了金秋大拍的种种,探讨了当前收藏的热点以及市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4):34-35
继推出2011年艺术市场信心指数分析及法国销售情况报告之后,Artprice在其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对2011年的全球拍卖情况进行了回顾。2011年的艺术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尽管金融市场在2011年衰退了1%(资料来源:标准普尔500指数),7月至10月期间更是下滑了18%,但是艺术市场的销售量却在2011年攀升,涨幅高达15%。  相似文献   

10.
宋磊 《收藏》2008,(11):22-23
纽约苏富比拍卖一直都是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尖兵和重要风向标。鉴于其每季拍卖的时间都早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时又居于世界艺术市场的中心位置,所以它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每季拍卖都牵动着内地和香港拍卖公司的神经。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在纽约苏富比开槌之前,很多人都预想这次秋拍会遭遇”滑铁卢”。但当拍卖真正结束后,它所交出的拍卖成绩还是突破了很多人的心理底线。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4,(9):23-26
火爆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和大量爱好收藏的人群,让许多不法分子发现了可乘之机。近日被媒体曝光的广州佳昊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古今通宝展览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借境外拍卖之名骗取服务费的行为,即属此列。这一事件表明,这些既不是拍卖公司,也不具备拍卖资质的公司,搅浑了中国的拍卖行业,长期以来屡禁不止,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和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赵榆 《收藏》2006,(9):140-141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2006年春季大型拍卖会6月6日收槌,一共拍出文物艺术品3268件,成交总额5.36亿元,单件成交额超过百万元的拍品有87件,超过千万元的有3件,成绩令人满意。透过嘉德春拍可以看到大型拍卖公司的运作原则,及中国文物艺术拍卖市场2006年的良好走势。  相似文献   

13.
发现胡佩衡     
吕友者 《收藏》2015,(5):54-61
在当今火热的拍卖市场上,一些被历史所遗忘的画家,往往会在一夜之间创造出高价,渐渐地成为了市场的宠儿,然而这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而只是其本身艺术价值的合理回归。如民国时期在京城画坛上与萧俊贤、萧谦中并称“二萧一胡”的胡佩衡(1892~1965年),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4.
陌北 《收藏》2006,(4):138-140
2005年国内艺术品投资热带来的拍卖市场的进一步火爆。从各大拍卖行可观的成交额和拍卖会的动作情况及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向超级拍卖会融合。  相似文献   

15.
钱志坚 《收藏》2013,(5):155-159
2013年3月的纽约,依然是春寒料峭、雨雪恼人。但在艺术界,似乎已是夏意甚浓、热闹非凡,上半月围绕军械库艺术周展开的众多艺术博览会,和下半月伴随亚洲艺术周出场的各类亚洲艺术品拍卖活动,让人们在赶场中忽略了漫长的严寒。  相似文献   

16.
薛宣林  朱同 《收藏》2007,(1):32-33
中国画最佳投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中国画投资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世界接轨的问题。有数据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自然启动。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在为数不多的人参与下,不愠不火地进行,可到200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画市场突发火爆行情,很多人将上涨的原因归于股市低迷、房地产热退潮,其实,根本在于中国国民收入提高后的必然趋势。如2005年,上海、北京的入均国民收入已超过5000美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入佳境,参与艺术特别是中国画艺术品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因缺乏投资知识而欲投无门,当前困扰中国画投资的根本问题,除了赝品之外就是投资方向迷茫。对资本而言,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就可确保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中国画最佳投资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谢晓冬 《收藏》2016,(5):147
正过去这周,寒流袭击了中国和美国,其情形颇有两国金融市场的味道。电视里,财经评论员和经济学家们部在探讨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而美国是否并未走出经济复苏——总之,一片悲观论调,艺术市场当然也被裹挟在这种气氛当中。不管各家拍卖行大佬如何公开表示乐观,一个事实是,大陆拍卖成交额和成交率以及  相似文献   

18.
王金坪 《收藏》2016,(1):158-163
2015年,从春拍到秋拍,各大拍卖行的青年艺术专场给寒冷的拍卖市场增添了一抹暖色。以佳士得上海秋拍设立的专场"+86 FIRST OPEN"为例,32件作品成交近1400万元,其中刘韡的一幅油画以363万元高价成交。这个专场定位为新兴艺术家,绝大部分是70后和80后。实际上,在不透明的一级市场上,青年艺术板块已经热了好几年。  相似文献   

19.
老耕 《收藏》2008,(10):160-162
金秋将至,艺术品市场又将迎来一年中的黄金时段,掀起新一轮艺术品竞藏和拍卖的高潮。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对于艺术品经营行业,尤其是拍卖企业来说,却是“一年之计在于秋”。只要看看各大拍卖公司对于秋季大拍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明白此言不虚。在这样一个“热火朝天”的时段到来之前,找一个立足点,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对近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向作一些理性的回顾和前瞻,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陌北 《收藏》2007,(7):175-175
自5月1日起,根据中国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对艺术品拍卖的个人所得税收进行强征。规定发布以后,艺术拍卖品个人所得税如何征收?业内人士会作出怎样的反映?已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