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不协调和金牌至上、体教脱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三大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体育,要从变革体育观念入手,确立体育运动以人为本、锦标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追求、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的理念,改革我国的体育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内涵的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对“体育强国”的不同理解,着重阐明了体育强国的7个标志:1)国民体质强;2)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发展,国际大赛金牌处于领先地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3)大众体育普及,体育人口达到经济发达国家中上水平;4)体育科技水平高;5)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6)体育文化繁荣;7)体育产业发达。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51枚金牌吹响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角,“何谓体育强国?奥运结束后我国体育改革将走向何方?”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水平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从“科技兴体”的提出到科技意识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科学健身,科技渗透入体育发展的各个领域。文章从“科技兴体”的视角入手,分析了科技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水平的体育科技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体育强国需要高质量的体育科技服务、体育强国需要先进的科技理念指导、以及体育科技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效益化发展、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数字崇拜的嬗变: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了数字崇拜的思想渊源,中国体育数字崇拜的兴盛和表现形态,并从经济转型、国民体育意识以及体育文化等方面论述中国体育数字崇拜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的民意基础已经形成。基于以上理解,从"合理性"角度论述中国体育挣脱金牌的枷锁,寻求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战略转型。因此,体育行政部门应改革体育考核评价机制;媒体建构多元化的金牌报道;运动员不再以成败论英雄等。只有这样转变以金牌为导向的数字崇拜,关注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让更多人自觉落实健康的理念,中国才会真正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5.
体育强国概念的缘起、演进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是否是体育强国和如何实现体育强国引起了体育界内外的广泛讨论.认为我国对体育强国的理解历经了以奥运竞技为主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以及综合多维体育强国概念等演进历程.并提出我国体育强国内涵将体现出:注重科学发展观念;普及基础上的体育强国;和谐发展的体育强国;既重视金牌又超越金牌;参照体育强国的国际标准和建设经验等未来发展走向.梳理和探讨体育强国概念变迁对于更好地把握体育强国内涵,实现新起点和高度上体育事业发展新辉煌目标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对建设体育强国这一提法进行审视,探索体育强国与文化自觉之间的联系。研究认为:体育是一个文化事件,建设体育强国从更深层面讲是一个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体育发展格局中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的过程;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将是体育文化自觉的实现,这不仅仅是体育文化的成功,更是大文化的成功;充分挖掘体育强国的文化价值,发于文化而兴文化,体育强国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明朗。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中国体育的综合实力不仅可以通过体育硬实力加以显现,更要善于借助体育软实力来达到。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理解定位以及体育强国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述,并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提出的总计划和总策略的基础上,针对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着重对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探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策略,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把握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定位,提升其传承发展效能,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辨析得出体育强国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互促共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软实力,体育强国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硬支撑。研究阐释了体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定位与传承路径,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定位是竞技文化:弘扬拼搏有为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提升全民健身健康水平;校园文化:彰显铸魂育人教育使命;产业文化:创造经济多元发展路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路径是突破地域传承:增加地域间文化交流共享;突破民族传承:增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突破文化传承:增强文化间融合传播赋能。  相似文献   

9.
红色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理论层面梳理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从问题层面指出现实困境,从实践层面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历史、文化、教育、健康、强国等方面价值。存在教学双边红色体育意识淡泊、红色体育文化教学地域限制、红色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缺乏红色体育元素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可行路径:增强“主导+主体”教学双边意识、推行“有形+无形”智慧教学方法、实施“育体+育人”双育教学模式、丰富“项目+创新”学科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向静 《体育世界》2014,(2):43-44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主要途径,在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和竞技体育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体育强国概念被提出。体育强国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与社会体育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体育强国与社会体育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推进体育强国在推进文化改革、社会繁荣和国家发展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慎重将体育强国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融合起来,以社会体育为基础推动体育强国,以体育强国为动力发展社会体育,努力将我们体育大国迈向世界体育强国的愿望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健康积极的大国体育形象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有效通行证。目前中国体育形象有所扭曲,表现为竞技体育异化、锦标主义盛行、体育强国战略饱受争议等。以法治代替人治,遏制竞技体育异化,淡化金牌考核,让体育回归来义,明确建设体育强国的主题,加强体育强国建设步伐,使中国体育树立健康、公平、公正的国际化形象。  相似文献   

12.
郝清亮 《新体育》2021,(4):111-111
中国是一个金牌大国,或者体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提出,被写进“十四五规划”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是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成绩、金牌、产值等体育硬实力而言,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的吸引力、体育发展的话语权等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构建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对中、韩两国冰雪体育的软实力水平进行研究。通过对冰雪体育文化的感召力等几项要素指标的对比发现,由于体制、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冰雪体育的软实力明显落后于韩国。中国冰雪体育软实力的提升必须从改革冰雪体育发展模式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使冰雪运动大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始终突出金牌战略.随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笔者就如何做好竞技体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要唱响“五首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于体育强国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维型的理解"向"多维化认识"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单维型的体育强国理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认识阶段和汇集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国际交往、体育法制、体育科技和体育教育在内的多维化体育强国认识的三个阶段.研究认为保持和扩大竞技体育的优势是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前提,群众体育的普及是体育强国的基础,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向驱动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积极扩大体育产业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文化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我国体育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繁荣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面对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战略构想,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弘扬民族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刘长春的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刘翔的雅典夺冠,中国人实现了从病夫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89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骄人战绩,使世人不再怀疑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然而,体育大国并不是中国人体育梦的终点,体育强国才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及以后各届奥运会上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体育强国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体育强国战略,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体育的整体功能及价值。体育事业一定程度上归属于文化建设的体系中,在构建体育强国的进程中,需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体育强国,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的综合体。体育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体育强国可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重要表现。而体育文化建设是灵魂,其核心就是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文化建设最好的切入点,就是高校教育。高校无论是体育人才的培养,还是体育教育和科研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高校中创建一流的世界体育大学,也就毫无疑问成了构建体育强国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体育强国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慧敏 《体育科研》2009,30(4):28-30
从文化研究视角论述了要成为体育强国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基因上的可能性,继承传统体育文化模式的必要性,提升体育文化竞争力的策略性,以及争取世界体育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校园金牌文化谋求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文章试图通过对校园金牌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分析,剖析校园金牌文化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关系,认为以校园金牌文化建设培养人、塑造人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校园金牌文化建设过程中竞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努力打造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