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影》作为名家名篇,其质朴的父子情感动了几代人,然而几次上《背影》,即使我做了很细致入微的分析,学生仍无明显的内心触动。在学生的眼里,《背影》所叙述的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没有什么感人至深的东西。我在这次上《背影》的时候做了一个新的尝试,请学生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动人动心的经典名篇。对于《背影》的称赞,世人不知讲了多少,大家都认为,《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品中渲染了浓浓的父爱,是父爱让作者一次又一次感动流泪,是父爱感染了读者,让读者动心动情。然而再读《背影》,我们会发现,作品感动读者的绝不仅仅是父爱  相似文献   

3.
王冬梅 《课外阅读》2011,(8):130-130
一、到底是学生情感缺失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经典名篇,文中父亲为儿子爬月台买橘的背影,感动了几代人,它已成为最精彩最动情的定格,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在作者、读者的心中。因为它是感情的浓缩与展现。  相似文献   

4.
背影是离别时最后的留念。它总是渐渐远去,渐渐朦胧,让人想把它留下却又无法挽留。这离别的惆怅“常使英雄泪满襟”。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分别,要目睹多少个背影远去。可是,一个身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却是朱自清心中挥之不去的感动。这《背影》也感动了我,让我想到另一个穿着黑色夹克在雨中奔跑的背影。  相似文献   

5.
上完《背影》,我的脑海里仍不时浮现出那幅令朱自清先生几次流泪、致无数读者感动不已的“背影”。下一堂课。自然是写“背影”——一般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反映父母和子女亲情的作文。我上过好几轮《背影》,都让学生写亲情作文,但收效都不大。不少学生觉得写不出什么,写出的作文也十分平常,甚至还有学生把“作文选”中的一些段落移植来交任务。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1.突出特点 ,抓住关键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宁鸿彬老师讲《背影》 ,紧紧围绕“背影”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1)课文几次写“背影”?(学生回答 :四次。)(2)四次写“背影” ,写了几个“背影”?(学生回答 :两个。)(3)四次写“背影” ,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 :两次实写两次虚写 ,实写一详一略。分别从四个角度写“背影” :思背影 ,望背影 ,找背影 ,现背影。)(4)为什么详写第二次“背影”?(学生回答 :详写这段“背影” ,表现父爱。)(5)“我”为什么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学生回答 :父亲年高 ,体胖 ,…  相似文献   

7.
汤效荣 《宁夏教育》2014,(12):53-54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回忆性纪实散文,具有很多美点,比如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匠心独具的选材、灵巧回环的结构、质朴含蓄的语言、冷暖和谐的色调等。但《背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今天相比已发生了近百年的变化,教师如何引导才能使新时代的孩子为那个泪光中的"背影"而感动,才能使课堂学习更有效?尝试让家长参与到孩子学习此文的过程中,同交流、共感悟,可以带动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体悟,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流泪表现亲子之爱是《背影》的主旨。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的背影:在浦口车站,看到为我买橘子而艰难地攀越站台时父亲的背影,当父亲一切安排妥当而离开车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时的背影。两次背影使得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我非女流之辈,多愁善感,而是大丈夫一个,年岁已二十。自古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使得我七尺男儿泪落沾襟?是父爱。我在浦口车站与父亲分离时两次流泪有别于文中的另两次流泪。在徐州见到父亲,得知父亲徐州烟酒公卖局长之职被除,又看见满院的狼藉不堪,顿时触景生情,倍感命运多舛;加之思念起去世的…  相似文献   

9.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发表至今已八十多年了。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中学生学习《背影》应该得到些什么呢?语文教学有渗透德育的功能,起教化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背影》学习提示中指出:"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心,认识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美德。"课本已经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点似乎被忽视,在此,提出我的认识,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就挪不开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父母双亲吗?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背影     
读朱自清写父亲的那篇散文《背影》时,我年纪小,只觉故事极平淡。父亲给儿子买橘子也值得感动?估计同学们跟我情商差不多,没人能理解一个背影所能承载的人世悲欢离合。人与人面对面时习惯戴上面具隐藏内心,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刻,无需再掩饰,所有真情都会在那个默默无言的背影里赤裸流露。  相似文献   

12.
讲授带着情感的作品已不计其数,但唯有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令我久久难忘,每读一次都会受到一次情感的荡涤,眼前每每浮现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笨拙地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就会禁不住赞叹不已。特别是自己做了母亲后,更加深切地体会了那种舐犊的亲情。但是,如何让这些正值花季年龄、快乐无忧地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的初中生,体会出作品中所传达的浓浓深情呢?  相似文献   

13.
<正>教完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想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也写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文章。为了使习作真实感人,我特地引导学生:在你们的生命旅途中,父母给予你们的关爱一定很多很多,请细细回想,父母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让你体会到他们对你的至爱亲情。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相互提示,也为了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流畅,我打算采取先说后写的方式进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什么可写。于是一些学生开始为完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一次,笔者布置了一作文题目:感动了我。交上来的作文有为亲情感动的,都是写儿时半夜发高烧,父母连夜送医院,如何的照顾让人感动;有为人物事迹感动的,事迹是很感人,但全是报纸上搬下来的汶川地震或《感动中国》的人物新闻报道;有为友谊感动的,  相似文献   

15.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16.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时每刻都有感动存在.父母牵挂的目光、一天一天憔悴的背影是你一生一世的感动;朋友的信笺、一条祝福的短信是你温暖心灵的感动;口渴了,同学帮你打回一杯水,这是感动;夕阳中,看着一对满头白发的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向路的尽头,这也是感动…… 生命中总有让你感动的瞬间,请以"那一次,你让我感动"为题作文.  相似文献   

17.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疯娘祭》。觉得好。于是我把文章拿到班上去念,没想到。孩子们兴趣高涨,听得投入专注,当读到动情处,竟然有几个孩子伏在桌上抽泣了起来。由此,我(不禁)顿生感悟,谁说我们今天的孩子只会沉浸在动画世界、网络游戏、流行歌曲之中呢?如何让孩子们受到感动?曹文轩在《草房子》附语中写道:“能感动弦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8.
爸爸的目光     
徐驰 《新读写》2011,(12):22-22
读此文不由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小学时没读懂一爸爸只不过是去买了一袋橘子何需感叹?如今十几年过去,那种不善言说的爱,我终于感受到了些皮毛,所以—直觉得《背影》应该放在大学甚至更晚的时候来学。然而读毕此文,我发现自己错了。还是初中生的徐驰就有了这种领悟,她用流转的笔触勾勒出细腻的情感,这顿晚餐,我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有个问题始终萦绕心间,那就是有些学生为何越来越冷漠甚至无情。在教学过程中,一篇篇曾感动了无数代人的经典名作,无论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还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都已无法让所有的学生产生共鸣,更不用说泪流满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