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锐 《围棋天地》2005,(5):54-55
在众多有围棋特色的高校中,不论是从招收职业棋手的人数、水平,还是开展围棋活动的时间、厚度来说,复旦大学都显得尤为突出。“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所坐落在上海滩的百年名校享誉中外,以排球作为传统体育强项的复旦,能够与围棋结缘实属偶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围棋进入捷克。在刚开始时,捷克的棋手和邻国波兰、德国棋手一起下棋。从70年代起围棋开始繁荣,棋手的数量大量增加,大约有300到400人。起步早的棋手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捷克围棋渐渐融入到欧洲围棋中去了。  相似文献   

3.
大满贯之争     
“达到什么样条件的棋手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围棋大师?总是赢棋的棋手并不一定能称得上是围棋大师.因为棋手都有输棋的时候。围棋大师的标准应该是不留遗撼。”  相似文献   

4.
王锐 《围棋天地》2014,(10):72-75
1995年,中国试行职业棋手等级分制度,1997年开始正式实行。2005年,韩国亦开始推行职业棋手排行榜制度。两大围棋强国相继参照其他体育项目,引入等级分,这是围棋职业体系前进的一大步,意味着职业围棋进入了以表现分数评估棋手当前状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10,(13):15-15
日前,中华台北正式宣布了广州亚运会围棋参赛名单,男棋手五人为王立诚、张栩、周俊勋、陈诗渊、林至涵,女棋手三人为谢依旻、王景怡、黑嘉嘉。这是一个混合阵容.其中日本男女第一人张栩与谢依旻及王立诚与王景怡父女为台湾旅日棋手,周俊勋、陈诗渊、林至涵为台湾棋院所属棋手,而黑嘉嘉为大陆齐鲁晚报围棋俱乐部所属棋手。此外,队伍并聘请了旅日大棋手林海蜂为总教练。  相似文献   

6.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11):16-24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们在抗争、赶超日本围棋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日本顶尖棋手的尊敬,这些高手的称谓如雷贯耳——超一流。当时日本六大超一流高手因强大而自负,他们的棋艺和战绩也确实给人以须仰视才见的感觉。尽管聂卫平、马晓春在擂台赛期间不断战胜超一流棋手,但直到90年代,舆论才将聂马以及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13,(7):118-118
由大同市围棋协会举办,晨祥苑金苹果幼儿园承办的大同市少儿围棋预备级比赛于2月2日在金苹果幼儿园收兵。此项赛事是大同市少儿围棋定级升段赛的预备赛.小棋手由此进入围棋殿堂。  相似文献   

8.
三星杯预选赛在韩国举办,韩国棋手参加预选赛可以免却舟车劳顿之苦,因此其参选人次大大超过了中日两国总和。凭借人数优势.韩国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出线总人次的冠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公开预选的赛制为韩国众多青少年棋手提供了难得的练兵机会,为韩国围棋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06,(8):58-58
早些年,每看到围棋盘一侧或两侧端坐着金发碧眼的棋手,总感到有些不甚协调。似乎这古老的东方艺术配以黑头发黄皮肤才更为搭调。因少见而多怪,必然。身在欧美的中国棋手,或许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吧。《欧洲围棋见闻录》以翔实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以往被称为“围棋沙漠”的地方,正在渐渐生成越来越广的绿荫。围棋,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与第二届一样,我国又有五名棋手进入了八强,形势一派大好。  相似文献   

12.
谢锐 《围棋天地》2005,(5):50-51
对于棋手们来说,棋盘中的天地很大,但棋盘外的天地却变得很小。尽管他们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在围棋领域有所作为,但生活的空间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拓展,棋手们对于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这其中,最让他们神往的,莫过于大学生活了。年轻棋手没有不想上大学的,但因胜负世界竞争激烈,能完成大学梦的棋手因此少之又少。对于鲜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求知的棋手来说,大学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如今围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大学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铁杆棋迷,他们今天正是各个领域的栋梁精英,围棋事业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愿围棋更多地走进大学之中,我们的围棋,我们的大学,两者的相融,又该是怎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春晓围棋学校和围棋研究院成立于今年9月,学校和研究院由马晓春九段创立并主持,同时聘请了曹大元九段、吴玉林六段、朱松力六段、李君凯五段、徐莹五段等职业棋手担任定期指导和执教工作。学校以开展围棋的梯级培训、强化训练及围棋研究为主,已正式开设了职业班、定段班、业余高段班等,并定期组织以职业低段棋手与业余高段棋手为参赛对象的集训营。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04,(16):45-45
定段赛就像一个驿站,无数带有围棋梦想的棋手聚集在这里,然后大家各奔东西。即使进入初段之门,棋手们的道路也是大相径庭。几乎所有的棋手在定段之后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拥有职业段位后的道路如何走?尽管有一些象罗洗河、陈耀烨、檀啸这样在入段前就不俗天赋展现的棋手,但能否留名于棋坛还要看定段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职业围棋制始于一九八O年,但时至今日职业棋手们的生活状态仍不尽如人意。所幸的是十九岁的周俊勋为台湾围棋确立了新的起跑线。在第三届LG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上,周俊勋进入了前八名。在去年十二月,周俊勋还成为了台湾本土棋士中的第一个九段棋手,这是台湾围棋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一、林海峰名人带来了围棋热潮一九六五年,二十三岁的林海峰在日本成为了名人。这件事情使台湾刮起了一阵围棋旋风。其影响有如中国女排初夺世界冠军后,在大陆掀起的排球热。就是在这个时候许多少年开始学下围棋,这便是台湾围棋史上的第一次热潮…  相似文献   

16.
韩国大部分职业棋手都是自费到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围棋普及活动的。有时候,职业棋手虽然得到了外国的邀请函,但由于对方不能够全额负担费用,往往都难以成行。对于生存状况并不好的韩国棋院来说,这项费用支出的确勉为其难。虽然有一部分职业棋手到国外普及围棋,但大多数往往是得到一些围棋爱好者的支持才得以实现。韩国围棋目前已经被世界广泛地接受和了解,现在到了国家给予支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年度盛典     
《围棋天地》2013,(2):15-15
12月27日,2012韩国围棋大奖在首尔颁奖。李世石获得最优秀棋手奖(MVP)。白洪淅获得优秀棋手奖。朴廷桓囊括多胜、胜率和连胜三项第一。徐能旭获得元老棋手奖。安成浚获得新锐棋手奖。朴志娟获得女子棋手奖。全俊鹤获得业余棋手奖。为构建韩国围棋职业排名体系做出巨大贡献的裴太一博士获得了功劳奖。Hangame记者韩昌奎获得媒体奖。已故的釜山围棋协会专务理事自胜异获得围棋普及奖。  相似文献   

18.
谈谈围棋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艺术,围棋 本身具有两重特性,其一是它的娱 乐性。 从娱乐角度来看,围棋起着陶冶性灵、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适意延年等作用,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人士多半视弈棋为一种益智的消遣。 围棋的另一特性无疑是它的竞技性。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现代,国际、国内各种围棋大赛蓬勃兴起,竞技性就显得高于一切了。在我国,围棋被列为体育项目;在日本,优秀棋手被赞为“胜负师”,都说明围棋竞技的重要。 凡遇上围棋大赛,人们首先关注的总是谁胜谁负。一个国家围棋事业的兴旺与衰微,也主…  相似文献   

19.
幻影之谱     
一年一度的定段赛已经曲终人散,20位少年棋手如愿进入梦境般的职业围棋门槛,这是对他们以及父母、师长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  相似文献   

20.
免费信息     
《围棋天地》2005,(9):78-78
研究生围棋对抗赛 首届浙江大学VS南京大学研究生围棋对抗赛于4月16日在浙江大学永谦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本次比赛双方各指派六名棋手参加,其中指定一名为主将。参加比赛的双方棋手都是在两校内经过选拔赛产生,基本代表了两校围棋的最高水平。比赛还邀请了浙江省围棋队总教练姜国震大盘讲解双方主将的对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