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包含创新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在结构视角下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空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征,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高校应用研究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空间依赖性,应采用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2)农业技术创新和财政支农正向作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整体效应较小;(3)控制变量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等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同;(4)分区域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和农业技术创新对优化发展区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效应最大,适度发展区次之,保护发展区更多依赖于化肥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省份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长生  简玉峰  陈华 《资源科学》2009,31(6):1051-1060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是“财富”还是“魔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首先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总效应大小,以及不同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对影响;然后以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且负面效应总体上大于正面效应,但在不同省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其负面效应主要通过降低投资、受教育水平、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度、法治水平而间接阻碍经济增长。中国不同省份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能够一定程度解释经济增长所存在的地区差异性,但不是经济增长所存在的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的空间溢出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都对区域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的空间溢出却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双对数”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加大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用中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数据不全)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与研发知识的门槛值后,进一步构建空间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研发知识溢出调节下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研发知识在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知识水平处于第一门槛值以下时,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研发知识水平跨过第一门槛值后,OFDI显著的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当研发知识水平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工业部门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情况下,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异质效应。研究发现:当前较低的贸易自由化水平并不利于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但贸易自由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即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效应有"度"的限制,当贸易自由化水平超过一定强度时,则会促进技术创新绩效提升;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在技术密集度较低,规模较大和污染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SFA方法,在估计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变量的同时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发现在根据知识生产函数所选定的固定变量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负面作用,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显然只重视了量的引入,而对贸易活动的内生技术资源利用不佳.另外,利用Malmquist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从内生和外生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从内生角度发现,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数量虽然在增加,但利用效率不高,从外生角度发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禀赋均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规模和发展速度的限制仍没对区域效率的提高产生明显的推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潘仙友 《今日科苑》2020,(1):45-49,69
基于政策实验法,本文以1998年"两控区"政策为例,构建了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专利数据考察了环境治理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结论指出:双重差分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计量模型所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合理的环境政策能够转变技术进步方向,有效提升中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即验证了"波特假说"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存在性。然而,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治理政策的反应具有时间维度上的滞后性,随着环境政策执行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出显著的惯性及加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环境发展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跨区域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万德数据库的2007—2017年的中国各省经济人口数据,通过建立中国金融环境、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中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对良好金融环境的敏感性最强。本研究的结论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营造有效的外部金融环境提供了政策指导服务,对各区域的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包含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市场化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为正,但其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市场化环境的影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市场化分类因素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人力资本产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则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显著正效应.而且,市场化的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及其直接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后建  张宗益 《科研管理》2014,35(12):160-167
本文运用空间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技术,基于1998至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改进,而金融市场化则妨碍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而弱了金融市场化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消极作用,但作用程度并不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技术创新效率除了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外,而且其空间效应强度会随着区域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经济因素是技术创新效率空间聚集的主因。本文为理解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理解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创新型创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我国2012—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缺少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3组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门槛特征和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研究了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分区域的情况下,创新型创业均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影响程度各区域存在异质性;全样本和追赶区域均存在2个门槛值,随着创新型创业水平跨区间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度也有所增加;创新型创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间接推动经济增长;高市场化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创新型创业正向经济效应的发挥。因此,各地政府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市场化水平,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洪竞科  黄河  王先柱 《资源科学》2023,(11):2103-2116
【目的】在技术创新减排效应边际递减背景下,挖掘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构建了一个描述经济转型驱动碳减排的解释性框架,运用中国2007—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的碳排放数据,分别从产业和空间维度,系统分析能源结构、投入结构、中间生产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与出口结构动态调整对碳减排的贡献,并按全国、区域和地区3个层次分别展开讨论。【结果】(1)观察期内由于结构变动带来的碳减排量约为1726.82百万t,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技术降碳到结构减排的动力转换;(2)中间生产结构优化是结构性减排的支柱力量,且经济部门间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远大于地区间资源要素再配置带来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3)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地理区位存在先天劣势的内陆地区并未能实现区域协同联动下的碳减排;(4)地区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效应间主要表现出“尾部效应”和“规模效应”特征。【结论】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生产侧和需求侧结构优化形成的“双轮驱动”效应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鹏  李洋 《科学学研究》2017,35(6):949-960
现有需求驱动创新理论尽管讨论了发达国家情境下消费者偏好、市场差异、市场缝隙、需求规模和增长以及需求多样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然而,对后发国家管理情境下本土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差异性与本土需求空间成长性两个维度描述本土需求,并通过小容量洗衣机和大吸力吸油烟机两个白色家电行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具有时效性。国内外市场需求差异性小、本土空间成长性弱且被主流市场拒绝的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具有短期效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差异性大、本土空间成长性强且被主流市场采纳的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具有长期效应。本文的研究打破了需求单一因素的格局,扩展了传统基于某一时点得到的本土需求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采用需求差异性与需求成长性的交互作用,构建起本土需求特征分析的四象限框架,对后发企业正确判断本土需求的价值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关注数字经济减碳效应在农业领域的影响。利用2010—202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引入社会化服务角度,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度刻画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效应和溢出效应,以期为依靠数字化路径实现农业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量化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这一路径会间接影响该抑制作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确实存在滞后效应,对将来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仍存在较强抑制效果;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其他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也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增强,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要提升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时间红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经济增长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严重.运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2006和2016年10年前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变异系数与自然间断点法刻画产业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分布,从时空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10年间我国大中型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的提升幅度约为20%,其中中部地区的提升幅度最大,10年后两大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均约为0.7,距离高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空间维度来看,我国四大区域两大产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有所减弱,但中部和东北地区内部省份之间产业创新发展不均衡较为明显,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各省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呈现出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高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纵向上的晋、豫、赣、粤4省与横向上属于长江经济带的沪、苏、皖、鄂、渝、川6省份组成“十”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城市化可以通过科教事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文中将城市化、科教政策、技术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2008—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线性与非线性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均对科教政策具有显著的简单的正向影响,城市化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简单的负向作用.科教政策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简单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表明科教政策的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即政府的"政策红利效应"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科教政策的影响较为复杂.当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将会促使教育资源及政府的科教支出不断向城市集中,促使科教支出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需要进一步协调城市化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使地区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域范围内,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广东各个经济特区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将带动广东其他非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02%.最后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研发经费投入和国际科技合作四方面提出推动经济特区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