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活着>与<尘埃落定>在叙述角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方式叙述,并且将第一人称的经验限知视角和全知全能的视角加以糅合,通过视角越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读者叙述上的参与和阅读时的对话姿态,造成叙事视角的多重叠置.在阅读效果与文本审美趣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现行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大量叙事类课文,其中既有虚构的,也有写实的,既有来自经典的改编,也有来自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因为它们具有故事性,所以对小学生的吸引力特别大,影响力也特别大.就像诗歌有个抒情角度一样,叙事作品也有一个叙事视角的问题,这在西方叙事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本文所说的叙事视角只是对这一术语的借用,有着自己特定的含义. 所谓叙事视角,最早源于对小说的研究,指的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它又可以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而"外视角"和"内视角"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形成不同的叙事形态和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盲刺客》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其完成谊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作者把高超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现代女性的情感、地位和所处困境.本文以叙事学为论述依据,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采用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叙事的作品,《呼啸山庄》给传统叙事风格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文学叙事技巧做出了重大贡献。《呼啸山庄》以其大胆创新的手法,率先突破了传统的架构式小说形式,开创了第一部从三位不同的非主角叙述者的视角出发,在三个不同的叙述层面上讲述同一个故事的叙述结构,进而创造了多视角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复调现象,从而产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宏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人被定位于某一制度、国家、民族、集团、人民和他们的观念及信仰的“代言人”,亦即叙述人常以全知视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新时期文学中,宏大叙事是最主要的叙事规范,但这种叙事规范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在叙事文学中的艺术感染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叙事视角入手,阐释了第一人称叙述不同的叙事眼光、越界现象、不可靠性及对作品感染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一人称转述的结构是经常被采用的叙事视角,这一类型文本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序幕式结构、书夹式结构和复现式结构三大类。结构内部涉及叙述时间与被叙述行为发生时间的跨度、套层结构中第二叙事层的视角以及叙述内容信息来源不同等问题,与叙述的主题和内容相配合。第一人称转述结构不仅起到整体架构的作用,而且便于叙事人更好地控制叙述距离和节奏。并在心理上增加读者的接受度和文本的可信度,是一种有效的艺术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女作家黄玉雪在其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中没有采用自传通常采取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而是刻意以第三人称叙述整个故事。本文拟从叙事学叙事人称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试图发现这一与自传体相矛盾的叙述方式对叙述效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揭示小说作者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现传统中国文化、以促进白人社会对华人的理解和同情这一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3.
《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分别是钱钟书和王蒙的代表作,二者在内容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结尾艺术、象征意象、叙述视角方面又有很大差异。从而显示出其主题思想存在不同。《围城》是哲学—生命层面的,《活动变人形》是社会—文化层面的,显然前者要比后者深刻得多。其原因表现在作家气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现当代作家中的同类题材中也有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是常见的叙事类型.在中国20世纪小说史上,十七年第一人称小说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本文分析了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的原因、类型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小说形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形态就是文字对现实的表述形态,它与小说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和叙述方法密切关联。不同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叙述方法的分别组合,就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四种不同的小说形态,即社会解释型小说、生存观照型小说、生活还原型小说、官能表演型小说。  相似文献   

16.
图像是一种重要的叙事媒介,汉画像在图像叙事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作为汉画像代表的武梁祠画像在叙事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尤其令人瞩目。根据叙事学理论,从时间性与空间性两个维度分析武梁祠画像,能够对其叙事艺术上的成就有所体认。首先,叙述者通过单幅画像的构建、群体画像的安排以及榜题的运用对叙事时间进行了充分地把握;其次,三种类型画像的不同位置安排和历史人物图像的有意选择也体现叙述者对叙事空间的把握。从叙事学角度观照汉画像可以为解析它的艺术魅力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小说叙事的时序变异主要表现为倒叙、预叙和无时性叙述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 ,叙事时序的变异有其不同的存在形态 ,各种存在形态又各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斯摩莱特小说《亨弗雷·克林克》的艺术成就之一在其叙事上的创新。小说把人物设置与叙事策略衔接起来,使人物前所未有地具备了叙事功能。借助五位叙述人的梯度设置,无论叙事风格、主题还是节奏都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兼顾。标题人物与隐性角色则引导叙事全面、有序地展开。两者互助的关系最终帮助小说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叙事诗在情节上有不同于西方史诗的独特性质。文章从叙事诗的概念入手,比照中西方叙事理论,通过对汉乐府叙事诗的分类研究,探索以汉乐府叙事诗为代表的中国叙事诗在情节上的独特性质,并从诗歌的社会功用、语言表现形式和流传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叙事诗具有如此独特性的原因。这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叙事诗的独特性,从而正确评价中国叙事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雪山飞狐》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而与众不同,表达了金庸在全知叙事基础上对客观性的追求,从而提升了金庸全知叙事的“真实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