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的,一篇佳作的问世,必定经过作家的千锤百炼、反复揣摩、认真修改。传说,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时,其中的“绿”经五次修改才定下来。《火烧云》在入选课本时,编者对原文作了删、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雷雨》,从它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现实主义的悲剧力量,震动了千千万万读者和观者的心!在中国整个近现代戏剧舞台上,能象《雷雨》这样跨两个历史时代而历演不衰,至今仍充满艺术魅力的剧作实在不多。由于《雷雨》的巨大成功,几十年来《雷雨》版本之多之复杂,各版本之殊异恐怕也是其它剧作所少有的。曹禺是一个严谨的作家。他对艺术的完美有着一种执着的、不断的追求。因此,每次再版,或增或删,他都作了多多少少的修改。应该说,每一次的修改,都使《雷雨》更  相似文献   

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第九册)一,作肖复兴写到叶老修改他的作,是这样描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心里总是隐隐的作痛,我们修改学生的习作切不可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剧本《高渐离》(也即《筑》)经历了两次修改,而第一次修改的内容最多,但一直以来没有被学术界重视。一般的学者只是对它最后一次修改的版本进行评价。本文着重对《高渐离》的初版本和第一次修改本进行比较,分析改动的原因,评价改动前后的艺术效果,从而能较为客观、历史的再现这部剧作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道理。作品与手稿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 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仅开头就改过12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  相似文献   

6.
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是改好的,认为一稿就会成为“名文”,那是不可能的。毛主席说:“写文章不修改,就是不懂写文章的起码知识。”又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古今中外的大文豪,他们写文章都非常注重修改、润饰,那种科学严谨的态度令我们折服。如宋代大作家欧阳修,他在写《醉翁亭记》文章开头时,用了不少字词,把滁州这个地方四面的山峰描写了一番,但一读却不中意,他就把文章贴在墙上,天天看,天天改,最后改成5个字:“环滁皆山也”,既简洁又明快。同学们知道…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 作品与手稿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  相似文献   

8.
从《子夜》到《清明前后》——以描写民族资本家为主的系列作品和从《蚀》三部曲到《霜叶红似二月花》——以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女性的系列作品的创作,茅盾因此而被称誉为现实主义作家。“五四”时期,茅盾作为一名批评家,主张作家要寻求获得“冷静的客观描写”和“崇高的理想”,作品要有强烈的“时代性”。不久,他本人也开始走上了作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最新版本是1993年10月出版的,与1981年12月的版本相比,新版《中国石拱桥》作了以下修改。 1)“古代神话里说”改为“古代神话说”,删掉了“里”字。删去“里”字,意思不变。“古代神话”是名词,作动词“说”的主语比“古代神话里”更精练。 2)“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  相似文献   

10.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如何“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呢?鲁迅先生认为,研究大作家的手稿,看他怎样修改,“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在这方面他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习材料。请看《阿Q正传》里的一处精彩的修改范例——  相似文献   

11.
作文范围修改作文。指导建议一、诗文不厌改。玉器之精美,要经艺人千雕万琢;花卉之妍丽,要靠园丁辛勤培养;古今中外的好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无一不是反复修改而见功的。我国唐代的白居易写诗反复修改,他每次作诗,必问之老妪曰:“解否!”姐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近代、当代作家也是这样认真修改诗文的。鲁迅先生说过:“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写的小说《肥皂》,登在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的《晨报》上。过了两年,鲁迅先生又把它修改。  相似文献   

12.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如何“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呢?我国文豪鲁迅认为,研究大作家的手稿,看他怎样修改.“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他在这方面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习材料,请看《阿Q正传》里的一处精彩的修改范例——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10,(4):157-158
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日前在媒体上撰文首度披露了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解禁的全过程。何建明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他说,《废都》是1993年被禁的。当时出版上市只有半年,查禁者给出的理由是“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在类似的情况中,因为“色情描写”而被查禁是最令人不屑的。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就是把“不应该那么写”的地方,改为“应该这么写”。如何把握“应该”与“不应该”呢?鲁迅先生说:“应该怎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本册《鸟的天堂》是一篇老课文,再次入选义务教材时,文字作了多处改动,分析其成功与不足,对领会“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的改动有三种:  相似文献   

15.
屠格涅夫的这篇《麻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选读课文,通过对老麻雀神情动作的描写,把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在选编时作了较大的改动,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我采用了(《麻雀》的其他版本。我选择的这一版本有两个生词,学生学起来难度适中,而一些描写老麻雀神情动作的词句非常精彩,便于教学时挖掘引导。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的这篇《麻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选读课文,通过对老麻雀神情动作的描写,把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在选编时作了较大的改动,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我采用了(《麻雀》的其他版本。我选择的这一版本有两个生词,学生学起来难度适中,而一些描写老麻雀神情动作的词句非常精彩,便于教学时挖掘引导。  相似文献   

17.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这句话是值得珍视的,遗憾的是这个说法还是不够具体。什么是“不好的”呢?鲁迅先生曾说:“研究大作家的手稿,看他怎样修改。”如今这句话也用到了他的身上。早在1981年,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编辑家朱正先生就出了《鲁迅手稿管窥》一书(再版名为《跟鲁迅学改文章》)。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的产物,也是作家描写内心世界的产物。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则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反映社会,表达作家的主观精神,形象思维则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追念论”是老舍之子舒乙先生1986年在《一对“孪生”小说》中对老舍的一个文学主张的概括。在《小说里的景物》、《景物的描写》、《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我最爱的作家康拉得》、《小人物自述》四篇文章中,老舍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这个主张。在1931年10月10日《齐大学刊》二卷一期《小说里的景物》一文中,老舍首次提出这个主张,他在谈到景物的地方色彩以后说:这个地方色彩不仅是随手描写一下,有时候竟自是作小说的动机。试读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最多的是回忆体的作品。他们写作的动机,自然也许是因为对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能够淡看这几次改动吗  钱钟书自命“文改公”,已经发表的作品总是不厌其烦地增删修订,如《管锥编》,增订的文字几近全书的 1/5。《写在人生边上》再版多次,钱钟书也是反复修改,其中《读〈伊索寓言〉》有几处修改,不仅关乎语言运用,而且还可以咀嚼出钱钟书的一些思想。 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在 1984年版的基础上准备简体横排重版《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朋友”之后加“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可以看出,这一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