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课堂应是美的旅程,因为它是最生动、最活泼,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可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改来改去,语文的特点似乎越来越淡,无从发现语文的魅力,更无从体现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不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我认为语文之魅力就在于其“美”,不美的语文,不美的语文课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喜欢,不会让人着迷。不能让人喜欢,不能让人着迷和陶醉的语文课常必将永远不会让人心灵震颤,也不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邓萍 《新疆教育》2013,(15):104-104
语文课标中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呢?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 ,我听过很多人的课 ,但真正能够做到语言优美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却不多。那么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充满魅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 ,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 ,受到教育呢 ?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有美感呢 ?一、必须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 ,就是要有内容 ,要紧紧地围绕课堂教学。否则 ,无论语言多么优美 ,多么生动 ,如果跟课堂教学无关 ,都不能说是美的。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呢 ?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的钻研教材 ,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应该是美的,应该让学生得到美的愉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用美的魅力征服学生,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美的板书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马卫 《陕西教育》2008,(7):55-55
语文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这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语文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怎样才能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服务员呢?  相似文献   

6.
常有感于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的韵味无穷,不要说学生,连教师的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情感也被深深打动。反思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总觉得“上语文课没劲儿”.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乏味”密切相连。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上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  相似文献   

7.
能否给学生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让学生不再觉得“语文乏味”,这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那么,如何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发掘语文课自身特殊的美味。一、语言美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篇佳作。优美的语言,是理想的母语教育范文,虽久经岁月磨砺,却依旧熠熠生辉。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其教学的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能把“坚定与动摇”、“倔强与脆弱”、“高昂与低沉”、“稳重与轻佻”、“美丽与丑陋”、“高尚与卑鄙”、“欢乐与悲哀”等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既需要教师生动的引领,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其中师生语言交流的规范有效,更能体现出成果语文的生动魅力.那么,如何提高师生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展示人类审美的语言艺术。语文教材选编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从内容到形式无不蕴含美。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审美的过程。但抽象的“问、答、讲”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生厌,不爱语文课。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教师应以自身的教学魅力,让课堂生动闪亮,变得可爱起来。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极富魅力呢?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不少的语文教师认为,为了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任务,而死啃书本,这语文课是越上越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浓。针对教师们的这种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在“活”字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陶跃宏 《职教论坛》2002,(14):32-32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一些感受:一、在阅读范文中感受美1.语言的渲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语文教学也必须凭借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呢?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堂语文课,听起来能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与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息息相关。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3.
胡三立 《小学生》2010,(8):49-5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更是一门艺术”,大而言之,指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的有限时空内会获得美的熏陶、美的净化、美的感染、美的教育。小而言之,指一堂成功语文课教学境界的艺术魅力。语文课的教学境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审美信息的感悟和体味,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为一体的教学艺术氛围。它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目的,以知识性、科学性为前提,以形象美、生动美、情感美为主要因素,是富有艺术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理想艺术境界。语文教学的境界美…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干扰影响下 ,不顾学生的感受 ,多年一贯制教师讲学生听 ,虽然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文学能力的培养 ,这是应该肯定的 ,然而由于忽视了情感教育 ,导致语文教学缺乏美感 ,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学语文乏味 ,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 ,语文教学质量下降。要改变这种现状 ,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应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补充情感教育的因素。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 :“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 ,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 ,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 ,让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兴味盎然 ,获得艺术享受。”于老师的真知灼见启…  相似文献   

16.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魅力。这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会和感受。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获得思想启发和审美体验。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品读语文课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感受语言带给人的魅力等.而对语言的品读便是实现这一切目标的有效手段.品读不仅仅能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语言的美妙,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达到自我总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让语文课生动有趣,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品读,作为语文课堂的核心,是上好语文课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妨试着培养学生养成品读课文、斟酌文童字句的好习惯.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方面,许多语文名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上海的于漪老师语言生动,词采丰富,感染力极强;辽宁的魏书生老师,语言自然流畅,幽默生动,富于哲理;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语言亲切自然,层次清楚;上海的钱梦龙老师,引章摘句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人们都想掌握和使用好语言这个工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掌握好这个工具,提高课堂的语言素质,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语言素质就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