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赛涧回族乡回—汉族群众语言交流中的"语言界限"基本消失。社区成员在与本地人交流时,颍上话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一般仅限于与陌生人交谈以及在外地与外地人交谈时使用。社区成员对普通话的功利性评价高于颍上话,情感性的评价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3.
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是蒙古族为主的自然村,多数蒙古族最先学会蒙古语;村民均会尚义话①,半数以上的人会普通话,近七成的人会蒙古语。尚义话是当地主要交际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之间,使用蒙古语的以中老年蒙古族为主,青少年和部分中年人主要使用尚义话。村民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对蒙古语文社会地位的评价低于汉语文,对尚义话的实用功能评价最高。因语言环境、语言态度的变化,蒙古族的蒙古语程度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蒙古语的使用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4.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5.
选取25名会讲普通话和壮话的壮族双语儿童为被试,要求被试运用普通话和壮话来完成简单数学计算、奇偶数判断和语音押韵判断三个任务,考察被试教学加工和语言的关系.结果发现:1.数学计算任务中,壮话比普通话具有加工速度上的优势,但壮话比普通话的反应正确率低.2.奇偶和押韵判断任务中,壮话比普通话具有加工速度上的优势,在押韵判断任务中,壮话也比普通话正确率高.3.结果支持了Campbell等人对熟练信息的加工具有速度上的优势以及数学和语言间具有紧密联系的观点,印数学加工的语言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南京市高淳县语言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通话作为中小城市通用语的主体交际地位正在形成中;高淳话的使用范围有所减少,但依然在家庭等非公共场所保持着较强的语言活力。普通话和方言在中小城市将长期保持竞争和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南京市高淳县语言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通话作为中小城市通用语的主体交际地位正在形成中;高淳话的使用范围有所减少,但依然在家庭等非公共场所保持着较强的语言活力。普通话和方言在中小城市将长期保持竞争和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资阳话中的"蛮是"一词进行了考察,认为其形成与南方方言中常用的程度副词"蛮"以及"是"的词内虚化有关,通过对比与"蛮是"的组成成分相似的"很是"的形成,认为"很是"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蛮是"。"蛮是"在资阳话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绝对程度副词,在句法上只能作附接语,通过对比普通话中的"很"与资阳话中的"很",发现资阳话中的"蛮是"程度义高于资阳话中的"很",而资阳话里的"蛮是"与"很"都与普通话中的"很"的用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因此判断资阳话的程度副词系统不同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言专家的研究,兰州话属于汉语北方话系统,和汉语普通话比较而言,兰州方言有以下特点。一、兰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一)声调变化大兰州话和汉语普通话类似,有四种音调,但有其自己的发音规律。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在兰州话里发阴平;汉语普通话中的阳平,在兰州话里  相似文献   

10.
高云玲 《文教资料》2009,(23):69-70
本文从方言与音韵研究的角度概括了潮汕话与普通话之间的巨大差异,指出了古代"民族共同语"的使用与今天普通话推广之间的渊源及其意义,并在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错误形成的可能的原因,旨在突出大力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对于潮汕地区语文教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兴安话的归属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研究者在论证兴安话属湘语时存在如下问题:属性判断所依据的语音特征不具有排他性;研究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尽理想;对兴安话中的官话成分未做充分解释;将民系与语言简单对应。结合历史人文材料从语言传播、接触、转用角度探讨兴安地方话的归属,认为在湘南桂柳官话盛行背景下,兴安城区官话区移民继续使用官话,而非官话区移民则一致转用了官话。兴安话凸显更多的是官话间的共性而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而言 ,文化特征、语言应用特征等是方言的外部特征 ,都是体现方言特点的重要方面。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不仅在说方言时有所体现 ,而且在说普通话或用共同语写作时也会体现出来。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等一起 ,共同营造作品言语的浓郁的地方特色 ,体现作家作品的地方风格 ,都是作品语言风格不可忽视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3.
以黄梅戏为个案,调查地方戏观众语言认同情形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使用安庆方言的原因主要是语言习惯,并普遍对普通话持肯定态度;但黄梅戏未来发展的观众基础仍然存在,各年龄段人群大多都认为黄梅戏用方言表演好。这对各方言和地方戏的保护发展存在一些普适性的启示:一是方言的作用渐渐被削弱,视方言为语言资源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亟待展开;二是解决地方戏改革中的语言选用问题要重视并促成地方戏传承和方言保护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临夏方言属于汉语西北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次方言,兼有兰银官话及中原官话的特点,还含有阿尔泰语成分。本文对临夏方言的"体"范畴(起始体、将然体、先行体、持续体、已然体、经历体、反复体、伴随体、短时体与尝试体)进行了探讨,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部分现象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前,国语和闽南话是台湾社会的强势语言,而闽南话较之国语又略占优势。当今台湾社会,国语和闽南话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国语的优势远远大于闽南语。闽南人只有在家庭内部,与祖父辈、父辈交谈时及在菜市场时使用闽南话的比例超过国语,其余在面对各类交际对象、交际话题和交际场合时,使用国语的比例均超过闽南话。外省人、客家人、少数民族的国语能力、使用、评价更是远远高于闽南话。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族群对应语言已经退到家庭内部使用,在家庭之外,闽南话在客家人中的优势比客家话明显,闽南话在少数民族中和少数民族语不相上下。客家话及少数民族语处于令人堪忧的弱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得知:北方大学生在湖南的语言使用情况,他们大部分时间使用标准普通话,但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南地方普通话或方言的影响。他们认为湖南人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但受当地方言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声调和某些音节上。  相似文献   

18.
白马人的语言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白马语词汇差异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研究,较详细地揭示了白马语各方言土语差异的状况,并以此为依据,讨论了白马语划分方言土语在词汇上的主要依据,并对白马语方言土语的历史层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语言地位的确认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差异,文章根据白马语的方言划分的讨论,主张应该将社会历史、政治与语言结构差异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语言身份的识别。文章还联系到国际上语言沟通度区分语言和方言界限的方法,讨论了那种方法的缺陷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