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美育职能部门,引进专门师资,积极开展美育教育;积极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美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美育教育与学校艺术节、工技杯、社团活动、运动会、“文明风采”和“璀璨星光”竞赛活动、住宿生文化活动、校园心理剧展演、健康周等活动载体有效结合,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弘扬民族文化、传播高雅艺术的同时,丰富我校艺术教育内涵,构建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校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美育职能部门,引进专门师资,积极开展美育教育;积极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美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美育教育与学校艺术节、工技杯、社团活动、运动会、“文明风采”和“璀璨星光”竞赛活动、住宿生文化活动、校园心理剧展演、健康周等活动载体有效结合,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弘扬民族文化、传播高雅艺术的同时,丰富我校艺术教育内涵,构建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田明 《甘肃教育》2024,(4):6-10
<正>“孩子从小就喜欢唱歌,但家里条件有限,没办法让他上校外艺术培训班学唱歌。现在不愁了,可以免费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合唱班。”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学生王涛的爷爷告诉记者。2023年7月,甘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假期“艺术课程超市”正式开放,甘州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优秀美育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开设了书画、掐丝、手工、合唱、舞蹈等10余个项目,供全区中小学学生自主选择,免费享受美育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梁杨 《广东教育》2022,(3):57-58
学校美育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个方面.中学生美育社团作为"在体验中审美"的重要平台,是课堂教学成果的体现和延伸,对班级课外活动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它不但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生动最鲜活的符号,也是校际艺术展演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指通过各种美的事物,进行审美化教学。它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所以,在小学艺术课程建设活动开展期间,应注重把美育教育渗透其中,由此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和形式,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体验空间,让他们的审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分析了小学艺术课程建设现状;然后阐述了小学艺术课程的改革路径,旨在实现美育教育向艺术课程的良好渗透。  相似文献   

6.
以艺术教育为主要载体的美育,不仅仅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美育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时代越发展,越证明美育的重要性;美育是一门基础学科;美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想要达成美育目标,应帮助学生寻找打开艺术殿堂的密码;在体验、思辨及对话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始终以好奇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艺术教育要抛弃以评比考试为主的评价,重视表现性、情景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崔彦彬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美术欣赏课...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按照一定的审美原理,通过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对受教育者进行美感教育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有缺陷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界对美育有一些片面理解:有人认为美育即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那么无关乎此任务的学校大可不必考虑有关美育的问题;有人认为美育就是组织一些文娱爱好者开展课余活动,学校举办一些艺术节;也有人认为美育就是开设一些诸如音乐、美术等欣赏课;还有人认为那是艺术类教师的任务,美育似乎和自己沾不上边。再来看  相似文献   

9.
美育与校园文化关系密切,但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较少被上升至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闽南一些高职院校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开展存在物质环境缺少闽南特色、美育类课程的比率偏少、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力度不够、学生艺术素质偏低等状况。实施具有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创设良好校园环境、开发多种形式的美育资源、增加美育课程的开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育类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核心素质。小学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基本情况,积极进行校本美育课程开发,为学校的美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从美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重要作用出发,积极探索小学教学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美育类校本课程,以此提高小学学生的艺术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11.
西城区展新小学管乐团成立已经16年了。作为学校德育和艺术教育的主管者,十几年来,我注意以管乐团为龙头促进学校的美育工作,同时学校的美育活动又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实践证明,少年管乐活动能使孩子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同时它也是锤炼学生思想,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管乐团的美育——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与美育●山西周敏作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写作对象是社会的、自然的,间或一些艺术的,这些均来自生活实践。学生的写作过程大都是:搜集写作材料,经过头脑选择分析,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认识活动、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语文教学的艺术化进行了探讨 ,内容包括 :用形象启迪学生 ,用情感打动学生 ,搭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 ,创造合作交流的气氛等 ;文章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必然渗透着美育意识 ,运用着美育的教学手段 ,不仅体现着科学的方法 ,还应表现出艺术的品味  相似文献   

14.
学校美育社团的建设,是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对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补充。什邡市实验小学将艺术社团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玩美”中成长“玩美”美术社团是学校美术兴趣活动小团体,于2009年9月成立,美术教师王文菊担任“玩美”美术社团的团长。  相似文献   

15.
美学及与其紧密相关的艺术学、心理学、哲学,属于历史最为悠久的人文科学。中国人文科学曾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分的观念中饱受挫折,复兴三十五年来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新时代。中国的美学教育开启于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首开的美学课程。而较之专门性的美学教育,美育更广泛地存在着。美育全面地、决定性地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所直接表现的活动必然包含着美育和德育,学生对教师的感觉中,最重要的、最起作用的,就是美感。  相似文献   

16.
张建银 《天津教育》2024,(10):135-137
<正>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通知》强调加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美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融合,实施校园美育文化营造、美育评价机制优化、社会美育资源整合等行动,充分展现了“大美育”的观念。这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实施开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14-115
钢琴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艺术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培养钢琴受教者的艺术审美品格,成为了钢琴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从美育角度出发,对钢琴教育中所应该遵循的美育原则与美育教学途径展开了探究。以期钢琴教育者能够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从艺术的基本理论课程出发结合着美育去教学,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和认识钢琴艺术与"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美育概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五十余种“美育”这一学科概念界定的搜集、整理、剖析、可以将之分为八大类: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是美学知识的教育;是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是美感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等。这八类概念界定均从不同视角对“美育”进行了阐释,反映了学界对“美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学科本质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因为美育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走出美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审视了美育的概况,指出当今美育教育中存在着七大误区,呼吁全社会不应把美育单纯作为艺术教育来对待,也不应仅把美育的任务归之于美育教师和负责团队工作的教师,而应根据美育的基本原则在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中渗透美育,同时力避功利主义、技能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单一化、低俗化对待美育的歧误,使美育能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素质,为国家造就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