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伟忠 《集邮博览》2003,(5):54-54,55
前几天遇到一位久违的邮友,谈起天来未能免俗,三两句话就说到投资邮票的事情上。我随口问他近期买没买些邮票,谁知却勾起他二十余年前的一桩憾事。二十余年前的某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上海太原路邮市买《庚申年》邮票,那时面值8分的《庚申年》已卖到2元钱一枚,他将三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共200元全带在身上(当时他每月工资还不到60元),准备买100枚《庚申年》藏在家里,以便日后升值与人交换其他邮票。谁知他一到邮市,《庚申年》已涨到2.2元1枚,他一算200元只能买91枚《庚申年》  相似文献   

2.
补正与回忆     
周炳揆 《上海集邮》2010,(11):45-45
黄祥辉、潘光华《半世纪前的老邮社》(参见100635)史料详实,读来饶有兴趣,但“文革”前有地址记载的邮商和邮社中遗漏了杨毅邮票社。约在1965年,我曾去河南中路杨毅邮票社买过邮票,  相似文献   

3.
正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归入"佳邮"行列,一般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初显这类题材在广大邮人心目中的地位,此后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又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即使承袭着《西厢记》邮票风格的《牡丹  相似文献   

4.
本来我已经将香港澳门邮票的事逐渐淡忘,与港澳的联系也仅仅限于两三位邮友,互寄首日封以及纪念封等,此外决不主动大买港澳票。尽管这几年港澳邮票价格有所回升,但是,1997年和1999年,港澳邮政大肆发行邮票,淘内地邮人的钱淘得太惨,内地邮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我注意港澳邮票,源于武汉著名邮商陈维瑞  相似文献   

5.
黄明心首次参加戛纳电影节归来,送我一把在法国买的邮票钳,弹性较足。在’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的会场里,细沼茂送我一把吉本斯出口的邮票钳。连同初识水原明窗时他送的刻有JPS(日本邮趣协会的缩写)记号的一把,我现在已有三把作为纪念品保存的外国制邮票钳。吉本斯的那把金光锃亮,只是掂在手里可知其材质并非黄金。也许是银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邮友来访,谈话中他说最近在整理集邮报刊时读到一些文章,文章对邮票定义有新说--认为邮票到了集邮领域就不可再用原来的定义了。"邮票是邮资凭证"天经地义,当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时。可能会令一些人大惑不解,甚至引起争论。不过,这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谈佐麟(1919-),名祖麟,字佐鏖,生于苏州。12岁那年被花花绿绿的各国邮票所吸引,便常去张景盂开设的五洲邮票社购买袋票。之后,他专注于成套,成系列的民国票、清代邮票,以及商埠邮票的收集。同时,开始广泛浏览中外邮学书刊、邮票目录,从献资料和实践中积累邮识、吸取养分,成为苏州地区小有名气的青年集邮家,并陆续参加了当时国内三大集邮组织:上海中华邮票会、杭州新光邮票会和郑州甲戌邮票会。  相似文献   

8.
周今觉自1923年开始集邮,兴致极高,到处购买邮票,结交邮友。这年的12月,他购买了外籍邮商薛多尔(T.Siddal)的一部中国商埠邮票集。1924年初,周今觉主动写信给比他小二十多岁的青年集邮家陈复祥。陈复祥劝他不要漫无边际地收集邮票,并指点他从当时发行的中国邮票收集起,慢慢向前追到1878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陈复祥又将原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员,业邮者区甘源介绍给周今觉。1927年冬,周氏回忆道“区甘源,在闸北做邮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藏品中,有几枚非常有趣的邮票,拿出来与大家共享1 J.70《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上,周恩来题写的"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由于印刷原因造成复印。2 J.164.(2-1)《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上,李大钊左耳上部有一白色疤痕,可能是由于邮票印刷时局部漏色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1月5日是生肖邮票首发的日子,多年养成的习惯使然,让这天成为了集邮者们忙碌而欣喜的"节日"。一大早,全国各地的邮友就开始奔赴"战场",排队、购邮、盖戳、实寄……忙得不亦乐乎,有人还要"转战"几处,连续"作战"。各地邮政部门也都铆足了劲儿,各种创意、各种巧思、各种奇招,让生肖邮票的发行一年比一年精彩,成了每年集邮圈的"开年大戏"。今年也不例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乙未年》特种邮票是第三轮生肖邮票的收官之作,这更  相似文献   

11.
罗华生是一位资深老集邮家,曾担任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重庆市邮协副会长等。 1950年初,他在湖北省军区工作。一天,他与一位参谋在办公室谈集邮,提到没有集得军用邮票。恰巧司令员王树声路过听见,问他:“你集邮呀,很好,军用邮票我还有。”随即对警卫员说:“把我的那些军用邮票拿来送给他。”一下子,他就有了22枚黄军邮。  相似文献   

12.
肖高键 《集邮博览》2010,(10):80-8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国际形势一派大好,集邮交友也不仅限于国内各省市,还发展到与外国邮友的友好交往,互通信息交换邮品,增进邮谊。在那个时期,我也曾收到过英国一位"邮友"的来信,要与我交朋友并要我给他寄一些中国的邮票邮品。  相似文献   

13.
徐洪 《收藏》2007,(7):147-147
实寄封是组编邮集的必备要素。“今日之邮封,明日之邮史”是对实寄封的重要史证作用的高度概括,所以邮界有“邮票好买,佳封难求”的慨叹。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14,(11):84-84
正邮海茫茫,开此小小窗口,管中窥豹,一览"天下"。"天下"栏目以介绍外邮及港澳台邮票的相关文章为主,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放眼世界的渠道。为更好地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邮中"天下",现特面向全国征稿。稿件要求:一、与外邮及港澳台邮票相关的各种文章,记叙、游记、人物皆可,内容要有新意、有趣味。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邮政局购买邮票或邮用物品(邮资片、首日封、信封等),可要求发给"购买邮票及邮用物品证明书",即是通常所说的"收据"。这种"证明书"大约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初期的"证明书"采用油印,当然不及现在使用的证明书美观了。另外,顾客购买邮票时,如预先准备好一份清单,列出购买邮票的种类、数量及总额,也可以要求营业员在清单上盖上邮戳作为收据。现将1996年至今印制的5种不同式样"证明书"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毅民 《收藏》2009,(10):11-12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在红旗下长大的。小学二年级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集邮,从收集信销票、盖销票起步,还自己动手制作集邮册.星期天常去西安钟楼旁市集邮公司门市部,买新邮票并与邮友交换邮票。  相似文献   

17.
正印度发行过不少海军题材的邮票,该国相关集邮组织制作的"海军封"也颇有特色。每年的12月4日是印度"海军节"(Navy Day),印度许多海军邮票就是为此而发行的。1968年"海军节"邮票以"尼尔吉利"号(INS Nilgiri,弦号F33)护卫舰为主图(图1),该舰1972年服役,1996年退役。图2为首日封。印度海军军徽在1972年"海军节"邮票中亮相(图3为印度军邮局制作的首日封)。1981年"海军节"邮票的主角是"塔拉吉利"  相似文献   

18.
赵善长(1903-1989)江苏常州人,名国元,笔名善长,著名集邮家,甲戌邮票会创始人。今年7月22日是他诞辰百年纪念日,谨以此文表示缅怀。 1934年5月,赵善长与郑汝纯、阎东魁等在郑州创建甲戌邮票会,发行《甲戌邮刊》,博得邮人响应,纷纷加入。中华邮票会会长周今觉携全体董事加入,以示提倡。甲戌邮票会迅速发展、壮大,举办邮展,广交邮友,正当踌躇满志,意欲再展宏图之际,"七七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起了!  相似文献   

19.
陈谷 《集邮博览》2010,(10):12-12
珍邮是很有诱惑性的两个字,集邮者一提到珍邮,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清代的"红印花",民国的"宫门倒印",解放区的"赤色邮票"。这些邮票大家都耳熟能详。珍邮的发现、保存、传承脉络都很清晰,它们的故事已经流传多年,并为公众所认可。  相似文献   

20.
外语能力与外邮收集 掌握外语是外邮收集的优越条件,但收集外邮并非一定要具备高超的外语能力。在我国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但外票上的文字并不都是英文,如非洲国家邮票大多使用法文,大部分南美洲国家邮票使用西班牙文,不少阿拉伯国家邮票上的阿拉伯文,以及俄罗斯邮票上的俄文、希腊邮票上的希腊文。就说票面铭记也并不都源自英文,如瑞士邮票的"HELVETIA",奥地利邮票的"OSTERREICH",波兰邮票的"POLSKA",瑞典邮票的"SVERIGE",挪威邮票的"NO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