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乎 假乎?     
正二十多年前,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枚实寄封(图1、2)时,立马蹦出一个十分俗气的词:扯淡!虽然我认同邮商"邮票是真邮票,邮戳也是真邮戳"的说辞,但是将民国邮票与解放区邮票混贴在同一枚信封上作邮资,这怎么可能呢?本来就对此封真伪犯嘀咕的邮商见我如此质疑,就更加没有底气。我也知假买假,权作趣味品将此封买下。尽管我以邮票发行政权的性质判定此封为假,但实事求是地说,仅凭这  相似文献   

2.
把邮票当老伴在我的眼里,周紫枫对于集邮的痴迷"痴"到了"家"。他9岁起开始集邮,徜徉于方寸世界,乐此不疲,终生不辍。周紫枫50多岁丧偶,我们曾劝他找一个老伴,他说:"邮票就是我的老伴,我要与邮票相依相伴过一辈子。"他履行了这一宣言的承诺,对集邮一往情深,老而弥笃。他生前并未在国家级以上邮展获过金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集邮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想法来自一瞬间的灵感,有一种追求叫做孜孜以求,有一种爱叫做不能放手。以此文,回顾我收集纪120孙中山信销邮票的一段难忘和执着的经历。2004年的一天,我收集到第一枚纪120孙中山信销邮票,这是一枚盖有"江苏南京"戳的信销邮票,孙中山与南京,有着不可割裂的历史渊源,这枚票品相非常好,日期也非常清晰:"1967.1.1.8",但戳上1961盖成了9167,这可能是由于营业员粗心,误将字钉置错。为此,我查阅到《集邮博览》2005年第7期彭茂吾《倒置戳大观》文  相似文献   

4.
正我一直非常喜爱中国文化,自从设计了"龙"、"蛇"及"马"年生肖邮票后,更加想来中国感受一下美妙的中国氛围。2013年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期间的中国之旅,让我收获颇丰。作为在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支敦士登对9月26日开幕的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非常重视。以这次展会为契机,我到中国体验非同一般的邮票之旅。在这次展会上,我设计的生肖系列邮票——"马"票,"一马当先",提前  相似文献   

5.
首日封情结     
我的两个女儿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出国读书,她们现在分别在美国、加拿大。多年来,我和她们除了通信、电话联络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纽带维系在我和我的孙辈之间——这就是"首日封"了。什么是首日封?它是一种配合新邮票发行而专门设计、制作的纪念邮品,上面贴有新发行的邮票,盖有发行日的邮戳,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  相似文献   

6.
李军 《集邮博览》2008,(11):60-62
我收集矿物宝石专题邮票多年,每年都将收集到的邮票做一个小小的汇总。在依例对2007年的矿物宝石邮票作"总结报告"时,我发现,比之2006年,2007年可谓"减产"的一年。2007年世界上有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矿物宝石专题邮票和与之密切相关题材的邮票共11套26枚,其中包括邮票16  相似文献   

7.
1982年暑假,我在北京表姐家住了二十多天,其间除了饱览首都的风景名胜外,就是到邮票市场"淘宝"。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乘车赶到六部口,原来那儿是北京邮票公司所在地,门前自发形成了一个邮票市场,有一二百人在那儿交换  相似文献   

8.
我在高校讲授集邮学课时,第一节课就要问学生:什么是集邮?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收集邮票"。我讲道:"集邮是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以及与邮政有关的邮品的一项文化活动",但这一讲法是狭义的、初浅的,不是集邮的定义。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习惯性地要对所讲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对于"集邮",办不到。这是因为:科学界公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25日,"外国音乐家"邮票终于问世。作为一名音乐专题的集邮爱好者,我盼了整整8个年头。在欣喜面对这套邮票的时刻,我又想起了8年来我所知道的有关这套邮票的那些事儿。那是2002年4月23日,在国家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5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鸿雁传书》邮票,虽只有一枚,但这枚邮票所传达的书信文化、民族气节、大师作品、两岸同题这四个信息却让我非常喜欢。爱屋及乌,因为对邮票的偏爱,我想方设法收集了《鸿雁传书》各种实寄封20多个,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朴实无华。通过品读欣赏这些实寄封,让我更加领略到这枚邮票的内涵和韵味。其一,邮票倡导了书信文化。由于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发展,传统的书信日渐衰微,书信的回归成了许多人的守望。《鸿雁传书》邮票能激起人们重视书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藏品中,有几枚非常有趣的邮票,拿出来与大家共享1 J.70《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上,周恩来题写的"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由于印刷原因造成复印。2 J.164.(2-1)《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上,李大钊左耳上部有一白色疤痕,可能是由于邮票印刷时局部漏色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笔者先后收到朋友从悉尼的中国城邮局寄来的马年生肖邮票首日实寄封和国际无面值邮资图实寄封。仔细欣赏,发现这两枚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实寄封非常独特,特请邮友们一起欣赏。为了庆祝中国甲午马年的到来,2014年1月7日澳大利亚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中国马年生肖邮票,由香港出生的墨尔本设计师潘德妮设计。这套邮票共2枚,一枚面值1.8澳元,上面印有一个黑色的中文"马"字,马字下部一个红色的马蹄铁中藏着一个小"马"字;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喜欢钓鱼?因为活蹦乱跳的鱼比我们沉寂的邮票有魅力。然而如果你一旦认识了邮票的文化内涵与魅力,让邮票也成为遨游大海里非常肥硕非常鲜美的鱼,那么也会吸引更多的局外人来到集藏之岸,享受"垂钓"的愉悦。集邮者收集邮票的嗜好,不但可以增加知识,还有强化的功能,具体说:一是"拉近",二是"推出",这一拉一推,神妙无比,且情趣浓浓,是邮票化鱼的关键。先说"拉近":我们从小就知道长征的故事,我们对毛  相似文献   

14.
集邮九问     
《集邮博览》2008,(10):37-37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请看著名集邮家游乃器是如何回答这九个问题的。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在我13岁时,有一位同学叫于丰玉,他给我看过他收集的苏联邮票,当时就觉得邮票真好看,并羡慕不已。我父亲知道后,便给我买了一些亚丁邮票,看了这些邮票就想起阿拉丁和辛巴德航海者动人的故事,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集邮生涯。我非常钦佩钟笑炉、居洽群、范兰如,他们都是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的集邮家。  相似文献   

15.
二十多年前,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枚实寄封(图1、2)时,立马蹦出一个十分俗气的词:扯淡!虽然我认同邮商“邮票是真邮票,邮戳也是真邮戳”的说辞,但是将民国邮票与解放区邮票混贴在同一枚信封上作邮资,这怎么可能呢?本来就对此封真伪犯嘀咕的邮商见我如此质疑,就更加没有底气。我也知假买假,权作趣味品将此封买下。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上海集邮》今年第6期《双喜童子粘印》一文后,我去邮票公司领取这套邮票,发现其中一张小全张背面粘印,四幅邮票图案的黑色线条都非常清楚(如图)。欣喜之余,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7日,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兴冲冲地带着一封信告诉我:"爸爸,我收到了集邮总公司寄来的挂号信,是我在网上买的邮票,真漂亮,好多同学都看了,很羡慕我。"顺手接过儿子递过来的信,还真是上次我们在网络上购买的邮票,面对这封包装得非常妥当的挂号信封,让我不禁忆起整件事的由来:我集邮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为保证买到真品,这些年每年除向集邮  相似文献   

18.
集邮手抄报     
正儿子放学回家拿了一张大厚纸,说老师让家长帮着做一张手抄报,想来想去不知道做什么内容,看着偌大的一张白纸,真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最后向正在整理邮票的我求援。好长时间没有整理邮票了,这不刚将这一段时间收集的编年票剪片倒在桌子上,准备挑选泡洗,看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邮票,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就帮你做份集邮手抄报吧",我高兴地说。"不行不行!"儿子回答得很干脆,"集邮手抄报好看吗?"说实在的,现在的孩子喜欢集邮的还真不多,即使我天天摆弄邮票,家里书橱里全是集邮类的书刊,可儿子根本不喜欢集邮,"一张张小纸片有什么好看的"是儿子的"至理名言",其他的小孩写信的都少,见到邮票的也不多,还谈什么喜欢?比起悠悠球、奥特曼来,集邮的诱惑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9.
现在借助电脑设计邮票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使用电脑确有一个过程。我用电脑设计邮票是比较早的,《香港经济建设》基本上是靠电脑完成的。用电脑设计邮票与传统手工绘制是两种方法,不能单纯说谁好谁坏。我认为两种方法完全由邮票的选题来定,有的题材画面适合借助电脑来表现,有的需要用手工绘制完成创作,早期的邮票设计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设计师每天要画格子、数字数、  相似文献   

20.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记得我上小学时,算术课本上有一道习题,大意是:小明有几张邮票,姐姐有几张邮票,姐姐的邮票比小明的邮票多几张。习题上的"邮票"两字是用"普8"冶金工人图画表示的,但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集邮。直到1961年,我在河北卢龙中学读初中那年,从北京四中转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