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了一类基于某种时态约束的周期时态关联规则的有关问题.首先,引入了时态型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概念.然后,给出了一种时态事件模型,用以描述基于时态型的不同属性的各种状态的事件,同时定义了一类事件问的周期时态关联规则,它能在诸如股票波动、天气预报、商品销售等领域提供短期的预测和决策.最后,给出了发现此类周期时态关联规则算法的主要步骤,并且给出了对股票数据挖掘的实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学家将英语动词的时态解释为"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语法范畴"。"多时态"的支持者和"双时态"拥护者都试图证明时间和时态的一致性,这样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定义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将时态定义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与参照点之间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奥古斯丁和柏格森的时间观为哲学理论,文章提出"统一时态"的观点,认为英语只有一种时态,即现在时态,它包括"现联时态"和"现距时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英语时态表达的基本意义是谓语动词所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所处的状态。但在特定的语境里,时态还能表达丰富的情态意义,也就是说,时态不仅是对谓语动词表示动作的发生时间和所处状态的客观描述,而且可表明讲话者与事件和情况的关系和对它们的态度或者看法。文章拟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探析英语时态的情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事件发生使得系统状态进行转移,事件历史中事件变更对时态数据库具有很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时态数据库和事件的形式化定义和规范化处理,系统分析了事件变更对时态数据库的影响,实现了在事件变更时对时态数据库的调整算法。  相似文献   

5.
时态是英语动词的重要语法范畴,从时态体系的角度讨论非谓语动词的运作规律。对英语动词的非限定动词短语(间接时态)与谓语形式(直接时态)之间的时间、语义关系进行研析,通过分类研究,揭示其与说话时刻的关系,概括语义和句法特征,将非谓语动词纳入时态范围进行研究,使英语动词时态语法范围具有更大的概括力。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辩论中时态和人际功能的关系具有非常的意义,时态的选择及运用的频率的高低与发话者的人际目的相关,它们反映的不仅仅是对所叙述的事件的描述,更是发话者当时当地对所述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即情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TimeDB的时态数据库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是信息的重要属性。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时态信息处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时态数据库记录时态数据并反映时态信息。文章论述了时态数据库的发展历程,介绍了TimeDB的工作原理,并结合TimeDB实现职员工资管理系统,最后论述了TimeDB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时态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中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时态数据中的多维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维时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给出了一个多维间时态关联规则的算法主要步骤,并给出了数值实验分析,这种多维时态关联规则可以用于商品销售、股票价格等问题的知识发现和短期的预决策。  相似文献   

9.
时态是英语动词的重要语法范畴 ,从时态体系的角度讨论非谓语动词的运作规律。对英语动词的非限定动词短语 (间接时态 )与谓语形式 (直接时态 )之间的时间、语义关系进行研析 ,通过分类研究 ,揭示其与说话时刻的关系 ,概括语义和句法特征 ,将非谓语动词纳入时态范围进行研究 ,使英语动词时态语法范围具有更大的概括力  相似文献   

10.
进行时态是动态的,既可以指量变过程,又可以指含量变的质变过程,它的时态标志是“在”,而持续时态既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但却只能指量变过程,而不能指质变过程,它的时态标志是“着”。两种时态之间的联系是:进行时态如果特指量变非质变过程即是动态的“持续”;持续时态如果特指动态的量变过程,即是“进行”,这正是两种时态配合使用的基础。因此[+量变]是两种时态共同的语义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时间基准是确定一个时间词语所指时间的量度或在时间流中的位置的基本标准。时间基准按性质可以分为天象基准、人为基准、经验基准、事件基准和当前基准;按关系可以分为共点基准和互为基准。每个时间词语都有基准,理解基准是理解时间词语意义的关键,“上(下)、前(后)”与T组合而成的时间词语之间的种种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可以从基准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extraction of temporal arguments from event,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However,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requires a lot of hand-marked work,and exploring more features from discourse.A method of two-stag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TSMLTRC)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events.The firs...  相似文献   

13.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extraction of temporal arguments from event, 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owever,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requires a lot of hand-marked work, and exploring more features from discourse. A method of two-stag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TSMLTRC)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events. The first stage is to get the main temporal attributes of event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learning. The second stage is to compute the event temporal relation in the discourse through employing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stage a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also employing some new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rtificial golden rul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first stage is much higher, and the F1-Score of event temporal relation which is computed through combining multi-features may be increased at 85.8% in the second stage.  相似文献   

14.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时间整合是时间上分离的事件或现象被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是知觉加工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物体识别和场景组织研究中发现时间整合的效果受到刺激类型、刺激强度、刺激时距等因素的影响,时间整合的理论解释也不尽相同。近来,在面孔识别研究中也发现分离呈现的面孔部分也能进行整体加工。目前,面孔识别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面孔识别是整体加工还是局部加工?面孔识别是否存在特异脑区?深入开展时间整合的心理机制及其脑机制研究,特别是面孔识别的时间整合的神经机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优、劣汉语阅读者在视觉、听觉时间加工任务中的表现,探讨不同水平的正常阅读者中存在的时间加工能力差异。选择阅读能力正常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筛选优秀阅读者18人,拙劣阅读者16人,施以瑞文智力测试及一系列阅读能力测试。采用时间顺序判断的经典范式,分别考察了两组被试的视觉、听觉时间加工能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优秀汉语阅读者的视、听觉时间加工能力,均显著地高于拙劣汉语阅读者,但当智力因素被控制后,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消失。  相似文献   

17.
分析梯级期望理论中决策过程的一些模型并具体以时间泛化任务、不完全时间泛化任务以及时间二分任务为例,探讨在这些任务中被试的心理决策机制以及一些量化的决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量化的决策模型都有一个相似的模式,就是阈限-标准化差异模式。也就是说,它们都要用到两个时距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要被某些量标准化,然后与一个阈限值相比较。最后,文章提到了在以往研究中发现的单独影响决策过程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对于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几乎都是从句子中谓语动词出发来反映句子的时间性。作为一种分析性的语言,汉语的时间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时间词语来体现的。鉴于此,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孟子》中的记时词语从其来源、分类、语义、语法功能,及其记时的模糊性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