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目标]1.把握“王几何”的人物形象;2.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幽默语言的特点.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圈点勾画法是指学习文言文时利用一套富有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宇、词、句、段上做各种标记的方法.文言文圈点勾画法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动手画,组内互检查.2.课内勤交流.全班来讨论.3.课后做整理,积累又拓展.文言文的圈点勾画法很有意义,它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它可以让我们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的叛逆性格,学习其反封建精神;2.学习小说对众多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教学重点]鉴赏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人物形象描写的异同点[教学设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鉴赏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营造鉴赏气氛1.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梦楼》开头序曲,教师同时以抒情语调诵读《题<金陵十二钗>》,并引入下面一段故事,营造鉴赏气氛;2.(引入)这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二、整体感知1.作者曹雪芹历经家族盛极而衰的过程,于悼红…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 《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且会读.教学设计为如何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抵达学习的"终点",本课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对小说情...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  相似文献   

6.
一、理论依据单元作业设计既熟悉又陌生,它不是课时作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别于课时作业的全新的作业形式。於以传老师认为:"单元作业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学习任务集合。是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学科技能,进而形成学科思想方法的重要保证。"[1]王月芬老师提出"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一定的学习目的,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 :课时计划  学案课题 :磷及其化合物学习目的 :1、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以磷、氧、硫、碳等为例 )。2、理解磷及其化合物的结构衍变与相应性质。3、培养创新思维和推理能力 ,增强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学习方法 :主体主动研修 ,主导指导提高。研讨重点 :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研修难点 :无机笼状物演变为笼状有机物。学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主体 :武汉中学高三某班全体同学教学用具 :(1 )实验仪器、药品 ;(2 )分子结构模型 (两人一盒 ) ;(3 )投影仪等。[教学程序]一、实验演示 ,导入新课[研讨题 1 ]由《必修本》第一册P .…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教学重难点] 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计算机课件(包括难词句理解,比较阅读文章)。 教学时数:1课时  相似文献   

9.
圈点勾画,顾名思义,就是将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能用自己固定符号圈点出来的学习方法。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一些自己习用有助于理解意义的的符号,在书中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分层次,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是很好的方法,能促进理解,易于检查,增强记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Howmany......doyouhave?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是一篇运用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 1.Howmanycrayonsdoyouhave?Ihave....../Youhave...... 2.Openitandsee. 3.That'sright. [教学方法] 听说法、情景教学法、全部动作反应法、交际法[课前准备] 1.CAI课件2.John、ChenJie和OldM…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方法。2、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摹声音的方法。3、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经典名篇。放  相似文献   

12.
陈丽萍 《现代语文》2006,(12):34-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体会精妙语言,把握人物形象。3.发挥丰富想像,深入理解主题。教学重点:体会语言,把握形象。教学难点:训练想像,深化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圈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解决。2.试着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可填词、短语等,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将来结识一位大师。他用他的童话唤醒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他也用他的童话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准备] 1.仪器 略 2.药品 略 3.多媒体课件(Authware)、网络链接。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练做评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对于氧气,大家已经比较熟悉;而对于氢气,在生活中大家曾经接触过的也许只有氢气球,其实氢气球因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逐渐被淘汰,在其他领域氢气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4.
第一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学习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学习这一单元时应明确以下两个教学重点。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欣赏人物形象,应从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 2.欣赏小说的语言。欣赏小说的语言,应从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等角度切入。[方法点击]  相似文献   

15.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理解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民族自信心。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全面的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 1.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2 .新型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3 .新型工业化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工业化。[教学方法 ]问题研讨法、例证法、归纳法等。[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课时 ]一课时(导入新课 )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马路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安全地通过马路,受到交通安全的教育。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知道怎样通过马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通过自编童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过马路的规则;交通安全教育;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故事情景,初步感知“马路安全”的重要。1.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森林小学的小猫和小狗特别爱捉迷藏。有一天,他…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引导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为了有效落实课标要求,从整体入手认识文本基本内容梗概,感知文本大意,发展整体思维,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是第二课时精读文本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目标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文[1]认为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不同层次(其中课程目标是宏观的,单元目标是具体的,课时目标是微观的),并指出课时目标存在缺乏个人思考、描述模糊笼统、行为主体错位等不良现象,应该予以纠正.文[2]认为数学教学目标应该可控、可测、可操作,而不应该是模糊、笼统、不易操作的.文[3]认为高中代数的主线就是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单调性的典型代表,幂函数是奇偶性的典型代表,而三角函数是周期性的典型代表;各类函数的学习侧重点不一样,课时目标的制定要将其侧重点凸现出来.文[4]认为"弧度制"教学应该注重概念生成,凸显概念本质.本文拟以苏教版必修4"任意角、弧度"为例,分析高中数学课时目标的定位、测控与操作,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