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广播新闻中,现场报道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报道形式。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前要做好“热场”并充分准备报道内容、准确设置时间悬念、恰当运用报道语言、做好点位设计等,使现场报道充满现场感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两会"对"三农"的关注度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尤为重视,做好广播农业新闻报道也成为了电台的新课题.《乌鲁木齐新闻》节目农业版块的报道实践证明,广播记者"三农"新闻报道应该按照受众所需,一要把农业新闻做广、做新,二要在"四季歌"的报道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使广播新闻真正成为指导农民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深受广大农民喜欢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广播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报道和文章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目前已知较早的有关广播的报道,是晚清以政治、历史、技艺等为主要内容的《政艺通报》在1907年6月号刊登的《美国传声机之新发明》所介绍的美国正在试验的有线广播①,以及1920年8月民国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17卷15号《无线电传达音乐及新闻》报道的美国正在试验中的无线电广播.  相似文献   

4.
聂巧 《中国广播》2010,(7):55-57
如今的新闻竞争很难做到信息源的独家垄断,要想抢发“独家新闻”更多是要在报道方式上追求个性以吸引受众。利用声音优势,大量采用讲故事的报道方式、回归广播本质,是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本文选取中国之声对玉树地震的报道案例,从不同方面论述广播报道中故事化新闻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要做好广播民生新闻报道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拓宽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民生新闻的内容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这些内容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小中见大,要在老百姓身边小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做好民生新闻的文章。二、探索适合民生特点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些搞笑类广播节目迅速走红,收听率居高不下。如沈阳都市广播的《娱乐二人转》、辽宁乡村广播的《农村乐子笑掉牙》、长春交通广播的《头号大喇叭》等都在当地的收听市场中鹤立鸡群。这类节目大都是模仿和借鉴"二人转"艺术,用东北方言、俗语说笑话、讲故事,注重即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对港澳广播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本文以中央电台华夏之声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为例,阐述如何做好对港澳广播中的主题性报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四川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在2013年春运报道的实践,阐述了广播在春运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广播传播的伴随性适应了春运客流主体的移动性,广播传播的及时性契合了春运信息的多变性,广播传播的隐秘性迎合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广播传播的互动性满足了春运服务的贴近性和针对性。作者认为,广播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从五方面着手:要明确自身在春运报道中的角色和作用;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要提前做好应急报道预案;要以情示人、以情动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9.
黄铭敏 《今传媒》2014,(12):141-142
广播由于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等特性的影响,受众对其所传播的内容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写作倾向,目前已让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本文从广播新闻和故事的关系、广播新闻"讲故事"的方法、广播新闻"讲故事"的原则等方面对广播新闻如何讲好"故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广播新闻工作者应培养讲述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陆素 《中国广播》2013,(1):71-72
主题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的广播主题报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效性较差、内容不够鲜活、形式比较陈旧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12年两会前夕推出的主题报道《我说我的幸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崭新的报道形式打破了广播新闻主题报道的原有模式,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广播人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改版为综合新闻直播节目后,以“追问”取势,拓展了节目内容,创造了早间广播新闻收听高峰。本文从节目选题、广播元素运用、深度报道等方面对《新闻纵横》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探究早间广播新闻的运作理念。  相似文献   

12.
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按广播规律用音响讲故事,以声音的魅力唤醒耳朵,直抵心灵"荣获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部作品展示了广播业者对声音的追求,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以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样本,解读广播如何塑造听觉形象,为广播新闻提升节目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广播是"头脑的剧场",讲故事是它的长项。这类内容不通过视觉手段便将听众带往另一个世界,如同身临其境,并对他们产生持久的影响。4月27日上午,媒体2020大会"在数字时代讲故事"环节,法国媒体报国际关系部主任约翰·马奎尔、澳大利亚媒体与通信专家巴里·基奥恩、英国超越广播负责人本·威廉、中国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围绕广播在数字时代怎样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受众等内容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韶华 《新闻世界》2012,(6):99-100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其“南周体”的写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独具一格。本文以《乔布斯: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报道为例,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南方周末》讲故事的技巧,以期对新闻报道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从报道的数据分析、报道的情感倾向、报道的内容主题、报道的形式等方面论证《中国日报》作为主流外宣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但是,通过分析发现,《中国日报》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也存在过于强调经济层面忽略政治和军事层面的报道;报道过程中讲故事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中国日报》在后续的报道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广播的外行,却是新闻的同行。《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这组节目,让我感觉到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效果,都是近年来高水平的广播报道,同时也让人对广播报道、广播的新闻宣传刮目相看。对《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的评论,我认为应该把它放在两个大的背  相似文献   

17.
衡量一篇社会新闻的价值,首先要看它产生的社会效果。《书中漏掉一个○,农民死鸡五百只》这篇报道,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在泰县广播电视台广播后,就象一石投入水中,立即引起了波动。《农民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社报道了这条消息后,又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功夫不负作者心,  相似文献   

18.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9.
薛建国 《中国广播》2006,(11):49-50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这里,我认为广播新闻的创新尤为重要。广播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观念创新开始,这是广播新闻改革、发展的先导。目前,广播新闻不时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会”报道工作,认真贯彻了“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讲求实效”的方针,把握住民主、求实、团结、稳定、鼓劲的基调,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了基调平稳、气氛热烈、重点突出的报道风格,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 在节目安排上,中央电台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报道分四个层次:一是《全国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二是《两会专题》;三是《新闻纵横》;四是整点新闻和《午间半小时》、《439播音室》、《对台湾广播》、《华夏之声》及对少数民族广播等综合性对象性节目。所有节目共发稿1198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