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的产生伴随着文化的传递,在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对于汉语文化词语的准确翻译显得至关重要。翻译活动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都对其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翻译视域下的这五个特性入手,对文化词语的英译进行具体探析,能够使翻译活动更加精确地传递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也是一项过程复杂、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活动。在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英译充满挑战。本文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来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从而更好地体现汉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
邓黎 《文教资料》2009,(27):47-48
汉语民俗词语凝聚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一大难题.如何传递民俗词语中的文化信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其次在讨论俗语"童养媳"的翻译同时,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翻译的六种方法.最后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译出俗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其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可造成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失误。本文以引用、举例、对比、归纳为解决途径,对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失误进行分析,根据两种语言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异同,将文化词语的翻译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武侠小说中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一直是译界的一个难点。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首部英译本也成为了翻译学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射雕英雄传》中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为语料,收集了这四章的汉语文化词语,并按郝玉青的译本对文化词语翻译的策略进行分类统计,探讨《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中有关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和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文化词语的概念及其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从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两方面入手,着重比较汉英文化词语的差异,并借助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剖析以上翻译的错误,探究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词语的翻译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补偿是翻译过程中的无奈之举,但其对原语文化的再现功能是无庸置疑的,文章以《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中的补偿现象为例,探索汉语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补偿策略及准则,提出功能补偿概念。对于补偿准则,我们认为应遵循三个准则:量与质的准则、关联准则及方式准则来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补偿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8.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为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为例,分析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探讨翻译转换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最后提出相应的识解转换的三个方面,使译文最大程度体现汉语文化词语的内涵,并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9.
李元宵 《海外英语》2014,(8):180-181
外事翻译的政治性、时事性、文化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它有别于其他翻译。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负载词,如古诗词、成语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是外事翻译的难点。通过在外事笔译过程中采取文化移情策略,译者对作者和读者适度移情,从而准确地将这些词语转化成目标语,为读者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以《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中的补偿现象为例,探索汉语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补偿限定因素与准则。补偿是翻译中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可以随意补偿,补偿泛滥会对原文造成损害,因此要在充分考虑译者翻译目的、读者群体以及文本类型等限定因素的前提下应用补偿准则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补偿加以限定,以确保补偿实施的有效性、准确性。文化词语英译补偿应该遵循三个准则,即质与量的准则、关联准则及方式准则,以此对补偿进行限定。翻译过程中补偿手段的选择受到翻译目的及目标语读者等因素的制约,对这些手段的选择及使用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译者一方面要准确理解并传达原文内容及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的补偿手段对文化缺失进行弥补,以达到异域语言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80):94-95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其中用来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说真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本文以颜色"Green"为例,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了"Green"在翻译实践中在不同情景下的各种翻译方法,对更好地了解关于各种颜色的翻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化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汉语中的文化词语是学好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之处,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文化词语是学习汉语词汇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取2010年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词语作为语料.根据文化词语的界定从中筛选出130个文化词语并进行分类,找出文化词语在《等级划分》中各等级的分布特点,最后指出《等级划分》中的文化词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植物词语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一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民俗、宗教、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英语植物词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要能准确再现源语的信息,用通俗易懂的汉语译出原文内容的精神实质.文章在分析英语文化植物词与汉语的对应关系基础上提出了3种翻译方法:移植法、借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5.
汉英翻译活动是中国文化对外传输的重要通道。然翻译过程中,由于我方译者自身的目标语水平所限,常常将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则迁移进英语表达之中,从而形成Interlanguage现象。文章就汉英翻译中的Interlanguage现象,从词语运用的层面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在翻译时往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对等的语言来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影响深远,本文将尝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中国学生能较为准确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语。  相似文献   

17.
汉语四字词语作为一种特有的经典文化形式,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汉语的博大精深,而带数字的四字词语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介绍了带数字的汉语四字词语英译时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文化特点,揭示两种语言中利用动物词语表达语言意义的差异性,拟对英汉语中最常用的动物词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促进语言学习、翻译和跨文化交际,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国俗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国俗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汉英翻译颇具难度。针对相应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国俗语义的异同,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借代、意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20.
崔媛 《考试周刊》2015,(1):29-30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已超出了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交网络的通用词语,正确的英语翻译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提出释译原则、文本功能原则、文化距离原则、文本效果原则四个翻译原则,以适应英语使用者的社会文化需求,做出适度性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