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玮 《视听》2023,(8):146-148
基于南宁广播电视台“直播南宁”融媒体频道的实践探索,可总结出一套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打破区域性限制,提升新媒体移动直播理念的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二是创新直播形式,打造舆论传播新范式;三是策划内容新颖,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姜岩 《新闻世界》2021,(2):47-49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网络直播活动已成为网络空间常见活跃的交互方式,特别是遭遇新冠疫情以来,网络直播课堂、直播娱乐、直播带货等直播样态迅速发展壮大,吸引大量受众围观甚至尝鲜直播。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居安思危,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挖掘业务潜能,以全媒体视域深度参与媒介实践,持续提升有效传播力。本文通过对近来广播电视主持人频繁参与网络直播带货活动案例的分析,探究主持人群体全媒体发展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紧紧围绕"四全媒体"的要求,强化全媒体采编能力,创新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通过举办多场"云招聘"等多个主题的系列网络直播活动,有效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宗颖 《新闻世界》2022,(5):27-30
随着5G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等的广泛普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条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为广播媒体的“可视化”发展带来了机遇,视频直播已经成为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常态。本文分析了广播媒体进行视频直播的优势及必然性,指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重塑广播”的变革背景下,本文从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融媒视阈下的能力重构出发,以宁波广播电台的全媒体直播新闻访谈《我是党代表》系列节目为实例,浅析广播主持人应具有的全媒介传播主持能力,着重讨论了直播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真实感”的建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要求,提出基于人格魅力的传播才是强黏度传播。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山东电台广播融媒体的建设步伐,增加广播融媒传播力的手段,增强广播传播的影响力,延伸广播的传输平台,将广播办成"看得见的广播",满足当前受众通过移动终端收听、收看、互动参与的方式,结合电台目前融媒体发展的情况,搭建一套广播可视化融媒互动直播系统,实现视频直播的采集、互动,网络平台和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发播,继续完善电台广播融媒体的功能。我们说的是"可视化直播"而非"视频直播",这个就是充分考虑广播的特点而做出的技术方案,不是所有的广播节目都适合视频直播,所以系统是"可视化"而非纯"视频"。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影响及移动互联时代的迅猛发展,学术直播活动异军突起。通过《航空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以下简称“两刊”)的直播活动实践,从5个层面总结直播成效影响因素:优质内容选择,主播的行业知名度和号召力,直播覆盖的受众画像,合适的直播平台,恰当的营销宣传;探析学术直播助力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层面:助推行业发展,积极塑造品牌,编辑涵义更加多元。同时以两刊的直播实践思考学术直播的未来走向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为学术期刊建立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加快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玮 《视听》2023,(10):154-156
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南宁广播电视台“老友云”全媒体指挥中心拓宽传播渠道,为新闻的采编、审发环节开发相应板块;基于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新闻预判、采编决策、线索挖掘提供参考依据;在全平台多渠道分发,实现更及时、更高效的宣传;对新媒体直播进行采、编、播、发的一体化管理,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客户端的多样化,全媒体的传播环境渐渐形成,过去依赖从传统车载媒体获取新闻信息的受众被分流,交通广播新闻采访面临着变革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当下交通广播新闻采访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探讨媒体融合下交通广播新闻采访的方向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柏清 《新闻前哨》2023,(20):22-24
直播起源于广播电视,却兴盛于网络平台,在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中,多维度的直播形式日益被传统广电媒体采用,并成为助力广电媒体转型融合的新的传播形式。广电媒体也将直播再次细分,并运用到不同场景,在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广电媒体的直播形式也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色,紧紧抓住技术引领的方向,重视跨屏传播的需求,建立品牌IP,形成相互融合的新直播体系,展现出新的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动了"直播+公益"传播新模式的崛起,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入局。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方法,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定量、定性地分析了主流媒体公益直播带货的受众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其传播效果有待提高,主播自身素质、直播形式、产品质量及售后、公益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名人效应、创新直播形式、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来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最新国家政府专业机构发布的数据和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实证为例,对直播带货这一热点现象进行透视,具体分析了直播带货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从拉斯韦尔传播“5W模式”的角度,对直播带货的传播要素进行解读、分析,指出作为“电商+直播”的升级版,直播带货的高峰期已经到来,未来市场发展或将持续加速;在“后疫情时代”,直播带货将成为我国重启经济的新引擎,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和消费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4.
刘申  苏浩  胡媛 《新闻前哨》2022,(1):75-76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媒体演播室作为可视化新闻生产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重视.2019年10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全景化、全媒体、全高清、交互式的演播室正式启用.2年多来,依托演播室制作推出的视频访谈、网络直播、MG动画、VR全景等不同形式的新闻产品超过1000条(部).为实现新闻"从可读到可...  相似文献   

15.
谈牧 《新闻前哨》2020,(2):83-83
2019年,湖北日报推出《直播新湖北》系列报道,内含《腊月进农家》、《神奇的生产线》、《工业遗产如何焕发新生》等系列,以多主题多形式的方式在报纸、PC端、移动端推出,带领读者网友在建国70周年之际看湖北新面貌。全媒体传播与报道效果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阐释了"全媒体"概念,认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志峰  刘爽 《传媒》2018,(13):61-63
全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成为媒体竞争的新战场,并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笔者在阐述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闻直播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为直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争相试水,期望实现新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的概念入手,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层面分析其传播特征,提出定制综艺、素人综艺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田建明 《新闻战线》2022,(7):116-118
得益于低成本的摄录设备和高效率的移动传播APP,即时性、临场感、互动化的新闻移动直播在新的传媒业态中方兴未艾。新闻直播时,传统摄影记者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出有摄影特色的新闻直播;要主动尝试并掌握文案策划、主持表达、运镜技巧、现场突破等多种能力,在新技术的浪潮中主动接受考验,快速转型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在电力、通讯、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广播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广播作为收听人群众多、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广播媒体,在"平时服务、突发应急"的原则下,成为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最佳媒介。本文以延边交通广播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直播报道为例,从交通广播应对突发事件、承担社会责任分析交通广播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应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直播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传播游戏理论角度看,直播电商与传播游戏理论实现了高度契合,受众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游戏式愉悦体验。从受众角度看,直播电商受众在直播间形成了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集结成了游戏共同体。从传播需求角度看,直播电商对受众参与式传播、场景式传播、反馈式传播的游戏传播需求满足,有助于提高传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