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文化主要以"红色资源"的形态表现出来。红色文化具有包容性、时代性和稀缺性的基本特征。红色文化从区域文化到全国文化、从边缘文化到主流文化的发展历程,与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社会变迁历程恰相吻合。努力推进红色文化的时代化与大众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是新世纪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25日,第三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开幕。本次研讨会由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承办,芜湖市社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办出各自的特色"成为了中小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组织开展了"开红色会议、写红色字画、登红色舞台、唱红色歌曲、演红色戏剧、奏红色乐章、进红色讲堂、上红色网站、办红色报刊、出红色书籍、走红色道路"以及中国红色文化的教学、培训和咨询等系列活动。由此,创建"红色学校",便构成了我们韶山市镇泰小学创办特色小学的一个客观背景。  相似文献   

4.
汉梁文化的内涵与研究旨归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梁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传承久远,积淀深厚,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汉梁文化由横向的"汉梁文化圈"与纵向的"汉梁文化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共同构成,对其内涵应予以科学的界定。汉梁文化的研究旨归,概在西汉梁国区域历史研究、汉梁文学与艺术研究、商丘特色文化史研究三途。  相似文献   

5.
"羊"在中国民族文化里是"温顺""吉祥"的代名词。但是目前对"羊"的英文译名不统一,出现了一些误译。"羊"的英文译名应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视野下进行合理规范的翻译。作为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应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传播本国文化的责任感,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降低"文化折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通过用冯小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贺岁系列"电影与其以国际配方制作的《夜宴》作对比,从文化亲缘性市场、电影题材的选择、文化价值观的适应性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电影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海外学者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疑,明清至"五四"才被看作一个联系的文化整体。以内在理路考察明清至"五四"的文化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的文化重心由雅文学向俗文学下移,其背后的根本推动力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在激烈社会文化震荡中中国知识分子自身言说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王斯一  王致兵 《教师》2011,(20):114-115
"天涯文化"的"定义"值得商榷。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天涯文化的源头和根系;其次黎族文化和海南的热带岛屿特征,是天涯文化最独特之所在;再次天涯文化接纳和融合了诸多域外文化,使天涯文化具备了包容和开放的性格。天涯文化也许很难准确概括,但天涯文化绝不是各种文化的简单"拼盘",而是一种文化吸纳和融合后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10.
杨萍 《池州师专学报》2010,(5):54-56,60
本文指出了文化对区域经济及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分析了宣城文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文化对策,即要提升"六个"方面的文化,形成"六种"力量,并加以融合,从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字[2010]143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目前,出版社组建挂牌事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设立,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我校服务于安徽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为繁荣发展国家的文化出版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磊 《文教资料》2011,(26):53-54
许多人认为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但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并没有被日本人全盘接受,而是受到日本的社会和人文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异。本文通过中日儒学传统文化中"忠"、"孝"地位的对比分析,阐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育》2014,(10):11-12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杨周教师回答:一、乡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实践性"乡土"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性区域环境资源实体,"乡土文化"是居住于某一地区居民思想感情上的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乡土文化资源"有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在大学中都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该课程缺乏鲜明"时代意识"和回应时代文化问题的理论自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善中国文化通识教育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正确确立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课程的文化属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建设也要体现"文化自觉"的精神,幼儿园课程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同时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始于晚清,是以民族主义诉求为出发点并效仿西方模式而逐渐成型的。由于据有优势文化资本,本土的知识精英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并带动整个知识阶层对自身固有文化资本进行积极转化。因此,倚重西方资源,具有明显"西化"色彩的现代教育虽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性象征资本从儒家传统向"西学"转移,但文化资本在社会阶层和地理区域等方面的分布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提升"中国英语"的认知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前提,而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本土文化几乎呈缺失状态。建议从政策导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三个层面构建适合"中国英语"发展的高校教学模式,顺应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也在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呈现成为各国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之下,中国必须传承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原则,吸纳引进先进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