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没有采用土地吸附房屋的一元立法模式,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性会导致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后如何续期等诸多问题。我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应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概念及范围,实行多种出让期,解决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问题,明确规定续期出让金及计算标准和住宅建设用建筑物的归属及补偿。  相似文献   

2.
我国没有采用土地吸附房屋的一元立法模式,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性会导致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后如何续期等诸多问题。我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应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概念及范围,实行多种出让期,解决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问题,明确规定续期出让金及计算标准和住宅建设用建筑物的归属及补偿。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切实维护了广大城市居民的财产权益。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转让制度,因此,城市居民购买房产之后,其虽然对房屋享有永久的所有权,但土地使用权则是有期限的。而土地使用权到期之后,地上的建筑物的所有权是否依然受到法律的保护,成为广大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土地作为一种排他性稀缺资源,由于受到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和耕地保护的法律约束,可供政府出让的土地使用权空间越来越小.介于改革初期的土地出让政策,当前已经有部分城镇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到期,急需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基于这一难题,在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民众生活安定、城市规划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地租理论、收益还原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等理论,按照合理的续期年限和收益还原率,提出住宅用地使用权续期定价的方法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关于国家所有权取得方式的规定,在征收制度的可操作性、无人认领遗失物的归属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国有土地收回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与不足。我们应当通过健全征收制度、确立拾得人有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制度以及妥善处理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国有土地收回问题来完善《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对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维系城市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城市规划如何充分利用新机制来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的价值和利用率?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传统用地定性模式调整为一种能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弹性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现行有关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分析,借鉴香港及国外的有关法律制度,从物权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对到期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续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矿业权制度与矿业用地制度之间在设置上、取得程序上,权利行使上存在冲突。应将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合并处置,用矿业权对抗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来协调矿业用地制度与矿业权制度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划拨土地使用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性质上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是国家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能的体现。有的则体现为地上权。只有用地目的具有公益性,相应的用地主体才可以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存的立法和管理体制在我国有长期存在的必要。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所谓的划拨土地隐形市场问题法律必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行以来,由于国家相关配套管理措施没有完全到位,使得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造成了伤害。如何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交易行为走上依法、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改进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方面提出一些构想,以期为解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应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是加强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动性,提升其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流转市场是土地流转的实践平台及交易场所,而实践中的主体角色缺位、越位,客体流转缺乏约束条件,相关制度不够协调等构成了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合法有效流转的现实威胁。以安徽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相关制度及流转市场建设实践为基础,得知应当在明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之上,合理构建平台及运行模式,加强制度协调,才能实现流转的公平与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严格来说,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不是因为法律对土地所有权人的限制而产生的,主要是现代社会人们为了不断开发和利用空间,而使空间使用权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而成为特殊的财产权,其设定将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物权法》承认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但法条较为简单。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为土地上下空间,主体为土地所有权人;因其客体的特殊性其设立程序与普通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同,具体规定与权利冲突的解决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制土地制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本文主张:政府应当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为国家所有制,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耕地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制度;保障农民获得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并允许自由买卖。由于农村土地对农民具有生活保障作用,所以城乡土地一体化改革须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后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本集体成员才能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而且是无偿的、限制流转的,同时规定集体外的建设用地原则上为国有土地.这与我国土地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背道而驰,土地改革要求实现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因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有偿有限期使用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面临的利益分配困难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有限期使用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在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依法向受让人收取的一项资金,是国家强化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存在着征收不到位,程序不规范等弊端,导致国有土地出让金流失严重,土地资产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为切实加强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从建章立制人手,规范管理,确保土地出让金的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应该以土地不动产为核心将自然资源分为土地(含林地、山地、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矿藏和水资源三类;以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财产和生态双重属性为基础,兼顾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完善具有用益物权属性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用地使用权和资源使用权制度;按照使用权的具体化权利和派生性权利两种思路,对自然资源法中诸多的资源使用权进行系统化构造。  相似文献   

19.
阎婧 《考试周刊》2013,(40):196-196
2007年3月16日,历时14年,8次审议的我国《物权法》终于出台。其对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将从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概述,对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反思等来探讨和分析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法律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和保护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泉州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实践,提出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基础的观点,并讨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澄清了一系列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