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事物间的不同和联系。教师要教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幼儿的科学活动贯穿于科学绘本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如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主动操作,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仅以中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夹子》为例,通过精选材料、游戏导入、分层推进、互动交流、回归生活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董跃 《辽宁教育》2013,(6):67-68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科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怎样使科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科学活动游戏化呢?  相似文献   

4.
幼儿科学启蒙与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展幼儿科学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此有明确的阐述,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2013,(9):22-23
四、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凤玲 《宁夏教育》2013,(12):29-30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既能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因此,我们选择了农村幼儿身边常见的、能够接触的农作物水稻作为探究对象,以幼儿常吃的米饭为切入点,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了解水稻,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表述的核心在于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幼儿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不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而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儿童学习科学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做中学(在直接感知、观察、摆弄、操作物质  相似文献   

9.
陆启梅 《天津教育》2023,(8):128-130
<正>STEAM教育理念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培养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由此可见,STEAM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科学教育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本文谈谈屏南县光明幼儿园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探究中的收获。一、关注幼儿生活、兴趣,选择活动主题(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擎红 《福建教育》2011,(10):34-36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学习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中,交流有助于幼儿分享各自的经验,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正确认识事物间的关系;有助于幼儿发现新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当前幼儿科学活动已普遍认同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于是,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探究式"的科学活动频频亮相,很多幼儿园公开的科学活动都是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但仔细观察、解读这些课例,在"探究式"学习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  相似文献   

12.
周萍 《考试周刊》2014,(47):190-19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些关键性的话语都指出幼儿只有在操作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然而,我们经常奉行一种简单化的教育方式——告诉,忽视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探究。所以,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变"告诉"为"探究",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  相似文献   

1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了让幼儿获得科学教育的途径、方法,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科学素质,我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和研究,认为以下三种方法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将科学和游戏有机结合,把科学道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了科学学习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认为科学学习能够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指南》还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关系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都随之发生了转变,教师的科学教育行为也有了很大地改变。  相似文献   

18.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动态认识,使得幼儿科学教育已受到相当的重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幼儿科学教育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幼儿动手操作,它主张让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那么,在设计一次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到底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准确定位1.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学不同于过去的常识教学,在原“常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新内容,所以内容选择的范围相当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不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它更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发现、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自由活动时,幼儿喜欢将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块块排队,其实他们对磁铁有所发现并在探索;在玩弹力球时,孩子们将它们压扁又恢复,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2.教育内容的划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学中,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规律,可以提高幼儿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从利用环境开展游戏,引导幼儿总结规律;结合科学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认识规律;联系生活开展活动,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走进自然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规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学科学的过程比获得科学内容和事实更为重要,儿童去发现事物比知道它们的道理更为重要。这说明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过程的重要性。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已有很多的学者对幼儿从小学科学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如何组织幼儿科学活动,以及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指导,较少涉及到科学发现室的有关实际问题。我在任我园科学发现室专职教师期间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一是怎样才能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摆弄中,通过亲身的体验和与材料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