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发达的科技、民族气节、维护统一、革命斗争传统等八个方面,挖掘了富含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江苏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提出的学习要求是:“(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相似文献   

3.
王小维 《中国德育》2007,2(9):76-78
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所谓“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学校就是“明人伦”的场所,教育“得天下英才以育之”的涵义主要就是指以德育人。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德育也占有重要位置,关系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集中阐述了老子德育思想的教育目标、方法内容及修身之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老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培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其深刻的思想主题正是借助其完美的文学语言来表现的。《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纯真之美和个性之美,已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可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丰富多彩。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出版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 :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 ,几乎有一半以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 ,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下表的内容中可见一斑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 1~ 4 0 0年 4 52 86 2 % 1738%公元 4 0 1~ 10 0 0年 4 532 71% 132 9%公元 10 0 1~ 150 0年 6 738…  相似文献   

7.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这个学习专题讲的是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它是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编写的。下面,我们谈谈编写本专题课文的想法和做法,供广大历史教师备课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政以德以德育人以德治国──孔子德育思想的可鉴性北京师范大学王炳照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教育思想遗产是最为丰富的,积累的德育思想和经验也最为珍贵。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古代德育思想的奠基者。因...  相似文献   

9.
王若东 《历史学习》2002,(11):12-13
古代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创造了无数个“世界之最”。正因为如此,中国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捧读这些“世界之最”便会陡增无比的民族自豪感。现将新版试验本《中国古代史》中的世界之最整理如下:一、科技发明创造。中华民族以智慧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世界之最,除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以外还有: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纹口文化中晚期。我国先民学会养蚕缫丝,发明了丝织技术。后来中国的丝织品传往欧洲,深受欧洲上层社会的喜爱,中国也因此被称作“丝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强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与此同时,世界文明的另外的三个起源地: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在大江大河流域建立了古代文明。而这些文明都以古代的农耕生产和农耕文明为基础,也就是说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以农业生产立国。因此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教材中突出了农耕文明教学这条主线,因此,如何把握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地位是古代史教学的关健。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 ,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是先人留给人类的瑰宝 ,是古代灿烂文化和文明的见证 ;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文明的标志。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宗旨是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使之世代传承、永久利用  相似文献   

12.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理论专著。据郭沫若考证 ,它成篇于公元前四至三世纪 ,是儒家思孟学派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全篇共二十节 ,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 ,语言精辟 ,言简意赅。它比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早了一千八、九百年 ,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对于它的学习和研究 ,教育理论界以往更多地是关注其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一面 ,而对其给以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影响的一面却少有探讨。笔者认为 ,绝不能把《学记》仅仅看作是对教学活动的阐释 ,因为古代的智育与德育是分不开的 ,孔子向学生讲学 ,是既传授知识 ,…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古代农业文明曾以它的光辉照耀世界。近代科学之父弗兰西斯·培根并不知道中国人有何重大科技发明,但他对印刷术、火药术、指南针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一切事物。印刷术使文学改观,火药使战争改观,磁铁使航海改观。”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远不止于四大发明,此外还有龙骨车、水力鼓风机、拱桥、瓷器等。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他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列举了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和发现有!"种之多。据统计,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大约…  相似文献   

14.
古代学校教育,是文史哲一揽子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古文教育。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教学专论、被梁启超誉为“专标诲人之术”的《学记》,以其一千二百余字的篇幅,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在世纪之末,语文教育备受责难之秋,客观地研究一下《学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升,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代汉语的重要地位也日渐凸显。《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文选记载了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文明,折射着中国人的人伦德育,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诸多文化。我们以该课程中的一篇文选《郑伯克段于鄢》为例,概述该文选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6.
德育乃思想品德教育之简称,古代称为教化,是研究“应当怎样做人”的学问,是一项促使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的活动,《三字经》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1.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典型代表,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自耕农经济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东莞农业发展的历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它的创作、真伪及流传始终是六朝以来的历史之谜。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唯一可信的记载,唐野史的记载在其后,不能因唐野史之谬误而怀疑何延之记载的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06,1(4):F0004-F0004
2006年3月15日,《中国德育》改版出刊座谈会在中教育研究所举行。《中国德育》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办好这份有中国气质的德育杂志。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文章,记述的是孔子和曾子的思想。全文1832字。这是一篇中国古代论述修身治国的佳作。为此,宋代儒学大学师朱熹将其抽出,列为四书之一。《大学》不仅充满着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和伦理观,而且也洋溢着古人治学修身的颇有价值的德育思想。作者认为,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学,在探索我国德育发展的今天,《大学》是一篇不能忽视的古代作品。一、关于德育任务的论述《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的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