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第37届世锦赛看女子体操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华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1):5-7,10
依据第37届世锦赛女子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体操发展的新动向:美、罗团体对抗的局面将形成,“稳”将更为突出地成为团体赛的先决因素,“6-3-3”赛制也将为中国、澳大利亚等国提供更多挑战奖牌的机遇;全能奖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针对各单项潮流性动作技术特点的“王牌”选手培养,是单项发展的重点;而完成10分起评的10分成套动作编排,也将是优秀选手雅典奥运会前所要解决的急切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3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体操的优势和差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第33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俄罗斯、罗马尼亚两支强队及其优秀选手与中国女队各项比赛成绩、个人全能各项比赛成绩、各项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的统计、对比与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女子竞技体操的优势和差距。中国女队总体技术实力与俄、罗两队相当,个别项目编排有欠缺,完成动作的稳定性及比赛表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系统分析了当伞世界女子体操优秀全能选手的四个单项竞争倾向特征.结果表明:在2005年FIG"不封顶"新规则下,由2001年体操规则催生的单项奖牌扩大化趋势,在2005-2008奥运周期内相对萎缩.未来大赛具备"顶尖项目"的优秀全能型选手,将可获得较大的奖牌竞争空间.全能选手的单项竞争力度将增大,但奖牌争夺将主要集中在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三个项目上,而尤以高低杠争夺力度最大,其次是平衡木和自由体操.  相似文献   

4.
世界女子体操优秀全能选手单项竞争力度及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体操优秀全能选手的单项竞争力度及趋向。结果表明:在2005年FIG“不封顶”新规则下,由2001年体操规则催生的单项奖牌扩大化趋势,在2005—2008年奥运周期内相对萎缩;全能选手的单项竞争力度将增大,但奖牌争夺将主要集中在高、平、自三个项目上,尤以高低杠争夺力度最大、其次是平衡木和自由体操;未来大赛具备“顶尖项目”的优秀全能型选手,将可获得较大的奖牌竞争空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裁判评分、调研考察等方法对参加国际体联2003年世界杯蹦床比赛的44名中外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成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尖子选手的动作难度、成套动作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具有在2004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竞技实力和冲击金牌的可能性,但我国女子一线选手的竞技水平发展得还不平衡,整体水平与世界强国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成套动作还没有达到在高难度、高质量、高稳定性上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强化动作质量和稳定性,并积蓄一定的难度储备,是下一阶段备战2004和2008年奥运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界女子竞技体操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体操比赛团体、全能和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结合新规则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下世界女子体操的格局多极化,团体与全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单项奖牌的竞争呈现出垄断性,单项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动作稳定基础上不断提高动作难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第42届体操世锦赛女子团体、全能和各单项的决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子竞技体操的格局有了新的变化,即团体和全能奖牌的竞争形成中、美、俄"三足鼎立"之势,其他各单项的争夺将变得更加激烈;中国队的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在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但跳马和自由体操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队来说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体操的优势与差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队与美国、罗马尼亚及世界优秀女选手的各项比赛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女子体操的优势与不足:中国女队整体实力与美、罗两队相当,平衡木优势突出,高低杠不够“顶尖”,弱项太弱、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及能力等方面还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3届世锦赛俄罗斯、罗马尼亚二支强队及其优秀选手与中国女队团体各项比赛成绩,个人全能各项比赛成绩、各项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的统计、对比与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女子竞技体操的优势与差距。中国女队的强项是高低杠和平衡木,弱项是自由体操和跳马,以跳马项目最差。团体技术实力与俄、罗两队相当,但比赛未能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四个项目实力不均衡,个别项目编排有欠缺,弱项较世界优秀选手相对较多,完成动作失误过多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理统计法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女子体操发展态势及实力格局。主要结论:世界女子体操呈美国独大,中俄对抗激烈,朝、罗、意赶超发展之格局;我国女子全能冲击金牌未果;高低杠优势仍在,但平衡木实力出现下滑迹象,自由体操和跳马与世界强队有一定差距。提出:深挖规则、把握制胜规律;重视全能型选手的培养;寻求跳马和自由体操的突破、注重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的创新;以赛带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动作稳定性;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妥善处理好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等中国女队备战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奖牌情况进行分析,并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奖牌走势趋向于集中,各国在优势项目上以军团作战的形式扩大战果;美国依然领军世界田坛,俄罗斯稳中奋进,牙买加依靠短跑优势继续称霸短跑项目,非洲中长跑强国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成绩下滑,中国竞走迅速崛起;世界田坛风云变幻,未来田径赛场依然不会淡定。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3届田径世锦赛奖牌分布及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世界田坛格局存在不平衡性、地域性、地区间差异;美洲国家田径竞技实力霸占着主导地位,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紧随其后属第二阵营,非洲个别国家少数项目竞技实力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似有"三足鼎立"之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南非世界杯,看世界足坛依然呈现欧洲和南美洲两强争霸的局面,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水平十分接近,与欧洲和南美洲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南非世界杯给中国足球的启示:中国足球必须保证职业联赛健康和稳步发展,大力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让更多球员到欧洲赛场发展和锻炼。  相似文献   

14.
以参加第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新时期世界女子体操发展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在国际顶级赛场屡屡大显身手的中国队,整体实力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继续保持金牌榜第一大户的角色,俄罗斯女队在鹿特丹世锦赛强劲崛起,成为今年国际体操界的一大显著标志。个人全能和单项比赛,中国和俄罗斯运动员实力最强,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一批高手也将参加角逐,胜负取决于临场稳定发挥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奥运各项目群体竞争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收集第24—28届奥运会上各国奥运会各项目成绩,依比较优势指数划分各国各等级项目群体,在分析俄罗斯与我国各等级项目群体制约与渗透情况基础上,研究俄罗斯各等级项目群体的国际竞技格局。研究表明,俄罗斯不同性别奥运竞技实力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该国比较优势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增长伴随着其有效竞技空间的日益拓展,俄罗斯对我国各等级项目群体制约面广,渗透力强;与此相比,我国对俄罗斯各等级项目群体的制约与渗透显得较为苍白。对俄罗斯比较优势项目群体的制约,已由美国、德国为主导地位的国际竞技格局,转变为以中国、古巴和澳大利亚为主导。俄罗斯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的发展受制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竞技实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以2006世界杯三站比赛成绩为依据,对当前赛艇项目的世界竞争格局形势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赛艇的2008奥运周期备战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赛艇项目世界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1)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强队实力犹存;(2)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成绩惊人;(3)以中国、美国为代表的非欧国家新生力量进步迅速。  相似文献   

17.
世界竞技体操优势转移过程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竞技体操优势转移经历了欧洲国家交错统霸、日苏对抗、苏联领军多国并进、从多国争霸到中美抗衡等4个阶段.表现出单项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优势集中依然突出、曾经获得过竞争优势的国家容易重新崛起、优势国家的展现在性别上有差异等4个显性规律.研究表明,竞技能力直接决定着优势的获取;创新与训练足提高竞技能力并获取优势的唯一路径;科研与资金是保证训练和实现创新的重要保障;政策导向使科技与资金支持通畅便利,群众基础为科技与资金支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地理足竞技体操存在的最低限度,政治直接影响着政策导向,经济通过政策导向间接支撑着竞技体操的发展,文化则直接影响着包括竞技体操在内的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探讨后人类主义的思想内涵,认为:后人类主义主张应用科技手段克服身体的有限性,强化并完善人类身体的整体功能;通过对身体观的考察,思考不同身体观对待科技改造身体的态度。由于竞技体育追求卓越、追求极限的特征,后人类主义所倡导的科技观在竞技体育领域有所实践,并使得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科技崇拜的现象。通过对竞技观的深入思考,认为现代竞技体育为消解技术理性的霸权,保持竞技体育的文化特性和价值底蕴,应加强“自律”,加强“自觉”,增强“反思”能力,确定并设置严格的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19.
从29届北京奥运会的302块金牌争夺结果发现,尽管中、美、俄金牌总数居世界前三位,但整个金牌分布格局在发生变化。作者从奖牌分布、强弱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备战下届奥运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向高校发展是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内在需要。从1986年至今,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的“始发期”,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与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比较,认为:新时期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应以促成常规化的“校际体育竞赛”为切入点,带动高校竞技体育训练、科研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整个高校竞技体育的前行:它将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成功,而且有益于我国培养当代高水平“文化体育人”之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