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质疑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以问题驱动引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高阶思维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问学的驱动下,培养高阶思维品质的策略是:自主质疑,激发思维的活性;自主探疑,触发思维的弹性;自主拓疑,启发思维的创性。  相似文献   

2.
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问学问,学会提问,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小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3.
杨俊萍 《新疆教育》2013,(16):62-63
学贵在疑,大胆质疑和善于质疑是做学问者的一种可贵品质。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质疑,是求变思维的开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在质疑中探幽索微,发展思维,发挥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一无疑一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  相似文献   

5.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教师也要努力创设质疑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对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及认识,教师要多加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全体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有关质疑问难的教学,笔者见过不少课例,如《跳水》的变序质疑,《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抓关键词质疑,《她是我的朋友》对思想内容的质疑,《麻雀》结尾的拓展激疑……这些都是不错的质疑方法。但我认为,还可以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质疑,不使质疑流于琐碎,不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瞬间活跃,把学生的“疑”充分地诱出来,让“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偶然挖掘到某个思维训练点,巧设疑问或让学生质疑,就引学生发散开去,议一番,练一番,读一番,以为这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实…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是启发学生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设疑,即由教师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质疑,是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而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释疑,是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主要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解答疑难问题。古人云,学起于疑,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我们通过设疑,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宋代教育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教会学生质疑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静心阅读,并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9.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上进。"让学生主动质疑,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开动思维机器的表现,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依照"九义"大纲和"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丝毫离不开学生的思维,如何引发学生思维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文就此谈些体会。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了。从无疑到有疑,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维、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能便于教师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知识点,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他们成才呢?  相似文献   

13.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善于巧问,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有一定水平和质量的问题呢?如何依据教材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呢?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也是当今社会培养创新思维的必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利用教材,设置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易错处,关键处。教师应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宋代心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好方法。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引起的,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宋代心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好方法。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引起的,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 ,下面就激活学生思维 ,让思维的火花呈放异彩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质疑善问 ,激发思维学贵有疑 ,疑是思维的火种 ,它可以促进思维的拓展和升华。朱熹曾说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既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中 ,思维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创造性的因素存在。1、鼓励质疑。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受 ,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教师要利用这一点 ,树立学生质疑问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但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提问能力的培养,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欠缺思维的独立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的能力,就要革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质疑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按照他的“指引”步步紧跟,学生显得“无疑无难”。殊不知,这种教学,学生受益终身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学生只能成为一群“跟随”族,得到的只是不经“咀嚼”的“食物”。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