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找一种诗的思维术”,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支柱,它显示了中国诗人对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的思维术理论主要包括:诗人“要住的是诗的世界”;诗“要有大的暗示能”;写诗“用诗的思考法去想”;诗的语言秩序要“超越形式法的组织法”等。  相似文献   

2.
论文提出了关于诗歌内容的七条标准:政治正确、情感健康、普世道德、真实信念、意象鲜明、神秘体验、严肃游戏;关于语言形式的两条标准:语言伦理、形式自觉。任何一首具体的诗歌,都必须同时符合“语言伦理”和“形式自觉”这两条形式标准以及七条内容标准中的至少一条,才有可能是好诗。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思想: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一个考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思维能力的强弱。从近几年作文命题的走向看,比过去更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现状和思维发展潜力的测试,因为它不但在形式上可以让考生不拘一格的尽展才华,而且在内容上更可以让考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在想象中展现自己思维的卓越,在冷静分析中表现自己思维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信息迁移是指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贮存在脑子中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方法与策略,把待解决的问题转为比较熟悉、比较简单的基本问题,实现“化归”,从而思路明确地解决问题,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品质。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掌握应用信息迁移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选入的课文中有房龙的《〈宽容〉序言》。   这篇课文从写作目的来看是学习、了解序言,但课文形式上是散文诗,或者说是哲理诗、寓言诗。“序”的作用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帮助读者接受理解,要说明写作目的、内容,以及写作的过程和背景材料;而“散文诗”“哲理诗”则具有“诗”的特质,有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有能引人身临其间的意境,有鲜明生动的语言,也有着启人睿智的哲理。深刻的思想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使得这篇序言成为人类文化中的瑰宝。   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学会反思     
反思是指在完成某一件工作以后,回过头来再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无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形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安排了“想一想”栏目,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和独创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代数》第二册第184页“想一想”内容为例,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8.
“汪洋恣肆”是《庄子》散文的基本风格。从思想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思想的开放性和超前性,题材的广泛性与奇异性,从艺术形式来看,主要表现在文章体裁的开拓创新,章法的变化莫测,语言的幽默辛辣,铺张扬厉,“汪洋恣肆”实际是对儒家伦理的一种强力冲击,是对文学体裁,章法,语言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背诵美文经典是积累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相似文献   

10.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特征差异。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1.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反映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具体表现在善于思考、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等方面。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以下几点:(1)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知阅读内容的“然”,还要知阅读内容的“所以然”,借此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2)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能听懂对方语言的表层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 ,诗歌是最富于灵气与美感的一种言说形式。诗歌之美 ,不仅源于它所传达的内容 ,也表现在它所呈现出的形式上。正是基于对诗之美的理解与体认 ,在对强调绝对自由的现代新诗有所不满的情况下 ,2 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代表的诗人们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主张。其中 ,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说 ,并进行了卓越的实践。所谓“三美” ,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前二者分别是对诗的词藻和音节的要求 ,更多地是对接受者产生听觉以及想象上的美感冲击 ;而后者则是对诗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的要求 ,对人产生的是视觉…  相似文献   

12.
音乐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思维、观念。作用并适用于人类任何音乐文化的研究。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系统中的一员,涵盖于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大视野中;运用音乐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视角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解读,透视出其在中华重“意”文化背景下的“诗”、“乐”、“画”意境相融的本质特征;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本身也是一种中华文化审美的象征。中华民族音乐倾向于以“文”来化“乐”,即从表达诗词内容和歌词语言的音韵关系上决定音乐的形式。这一思维特征运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就表现为“乐”与“诗”密切结合以使音乐与歌词切实、整体地共同刻画诗的意境与神韵.因此.意境的刻画与准确诠耘便成了中国艺柬歌曲轰洁曲妻醺.  相似文献   

13.
闫苏 《湖北教育》2000,(6):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在今天以前和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作文应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不与生活实际、思维规律相结合,没有内容,作文起来也就只是无源之水,照抄习作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时真正是有感而发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尝试: 一、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并激活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成为作文的“会学者”  相似文献   

14.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朱其伟 《山东教育》2005,(13):34-34
吕叔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除了要记住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要开动脑筋,要靠思维。因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李吉林说:“言语的发展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高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说话教学,一定要从学生言语发展的心理阶段特点出发,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说话。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古人云:“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没有语言,思维很难实现。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9.
《春夜喜雨》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准备】1.唐朝李约诗《观祈雨》 ,宋朝苏轼诗《望湖楼醉书》。2 .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3.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探索内容】1.律诗艺术形式。2 .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3.与诗歌、诗人相关的情境及内容。【教学目的】1.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操作过程】一、拉开心理距离 ,引发探索动力情境创设 :“经历过冬天的人 ,最懂得春天的温暖” ,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 ,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 ?当然是…  相似文献   

20.
一、思维与语言 当人们被问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时,很多人会回答是“语言”。确实,只有人类才能完全掌握语言,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思维”。的确,语言总是与表达一定的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思维是一种行为,行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非口头的,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历史文化学派代表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不仅用语言来表达,而且思维是通过言语产生并存在的。认知发生论代表皮亚杰强调,人的智慧愈发展、思维愈进入高级阶段,语言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语言和思维统一论的代表人物华生认为,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思维的行为是内在的言语活动,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马克思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由此来看,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