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高年级教材选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既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为中学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起步教学应该"从抓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抓语言形式美读文言文","抓审美意趣悦纳文言文","抓文化元素体味文言文"这四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阅读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注意信息性阅读的训练,那么,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在谈初中文言文信息性阅读的训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初中文言文的特点。从文章的角度来说,初中教材文言文课文(不含诗词)主要有三大类:1.写景状物类(大致是15-20篇,主要是游记,不同版本的教材选得比较集中的是:《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  相似文献   

3.
一、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命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文言文”学习 ,如果没有兴趣 ,或者兴趣不持久 ,肯定是学不好的。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持久兴趣 ,是攻克文言文学习难关的一个前提条件。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 ?第一 ,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拉近学生与文言文和古代生活的距离1.内容激趣。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文言文学习之初 ,所选篇目大多是生动的故事。例如 :初一的《扁鹊见蔡桓公》、《狼》、《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文言文传承着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通过我们的课堂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这一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吸收祖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结合这一要求,我在授《两小儿辩日》时,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贾有禄 《学周刊C版》2014,(6):145-145
文言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常用词语及词义的积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需要积累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而传记文言文在表述历史人物的职位变迁时又有其特殊的术语,根据人物职位的升降、任免、调动以及对其功过的褒贬都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述,而且具有常规性。积累这些术语,对于学习这类课文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纵观历年高考文言文选文,大多是人物传记,且文中常会出现一些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语,对于解读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从教学《张衡传》入手引导学生积累古代官职常用术语的做法作简略举例解说。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常用词语及词义的积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需要积累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而传记文言文在表述历史人物的职位变迁时又有其特殊的术语,根据人物职位的升降、任免、调动以及对其功过的褒贬都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述,而且具有常规性。积累这些术语,对于学习这类课文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纵观历年高考文言文选文,大多是人物传记,且文中常会出现一些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语,对于解读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从教学《张衡传》入手引导学生积累古代官职常用术语的做法作简略举例解说。  相似文献   

8.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传承华夏文明。"优秀的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和艺术精华。长久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因其太过沉闷而陷入困境。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文言文教学要么讲解、诵读、积累,要么实词、虚词、句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体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被动接受,枯燥记忆。教师枯燥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抄写、背诵与练习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特征,使本应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变成一种格式化和僵化乏味的呆板活动。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展开,初中文言文教学呼唤着打破沉闷,冲出困境。一、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常规教学,往往按照文言文  相似文献   

9.
吕绚丽 《广西教育》2013,(10):77-77
对于运用现代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陌生的语言。文言文难以读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不知该从何入手、文言文的教学课堂沉闷……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学生对文言文难以提起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和学习文言文的快乐。笔  相似文献   

10.
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从读的情况入手,来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发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给以指导,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读准字音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很重要,读准字音是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掌握文言实词的重要步骤。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首先要领读正音。如《中山狼传》一文,“鸷”“逋”“橐”“踢”“晷”“咥”“疐”等生字,及“羿”“旄”  相似文献   

11.
吴洪芹 《语文天地》2014,(28):48-49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从继承和振兴传统文化入手。文言文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录方式,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目前来看,文言文教学距离贯彻振兴文化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灌输教学以及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忽视理解文言文中包含的情感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一、界定概念,理清思路对于“文言文”这一概念来说,周庆元教授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描述,文言是以先秦的语言书写格式为标准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梁献芳 《广西教育》2008,(17):36-36
文言文时隔久远,博大精深,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是既敬之又远之,既爱之又怕之。其实,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文言文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就可消除学生的陌生心理,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从学生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加强朗读,体味文言文的美;加强背诵,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力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来看,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文言文的阅读需求,估计将来也不会有,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确乎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在五、六年级分别安排了四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与《两小儿辩日》,这在教材的编排上是一个突破。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语言凝练,意蕴深远,又不乏形象生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古今对汉语意思的理解有差异,学生在翻译古文时常常是"谈虎色变",感到枯燥、头痛,提不起兴趣。而"咬文嚼字"又是古文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始得西山宴游记》《李将军列传》《六国论》这三篇文章入手,对"咬文嚼字"具体展开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且分值为19分。那么,作为考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阅读文言文呢?笔者根据多年担任高三语文教师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精髓,其具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特点,被纳入了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之中。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文言文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小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学习中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负荆请罪》重点阐述了趣味阅读在小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中的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和《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反映的是古代生活,形式是文言文,因此,依据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  相似文献   

20.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文言文课的新课导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情趣导入,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