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推荐理由宗白华先生作为一代美学宗师,和凡人俗世眼中的学者标准似乎相去甚远,非著作等身之人,可是每每读他的《美学散步》,总不由得击节赞叹:既源生于传统文化,又汲取了西方美学的精髓,艺术的灵性和诗情洋溢在书中的每个角落。2017年是宗白华先生诞辰120周年(1897—1986),特推荐先生的经典之作,以臻纪念。宗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共写过30多篇美学论文,《美学散步》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也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这些文章是宗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识就不值得去求,生活就不值得去过了……” 科学理论的辩护要从它的美学价值上去寻找,科学方法的辩护要借助它的美学价值去获得。所以我们看到指引科学家的动机从一开始就是美学冲动的显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杰出的成就和他的艺术理论、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究鲁迅,从他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中,探索他运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把握现实、反映现实的独特性,研究他留给后人的创作经验和美学传统,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一般指他一九○二年东渡日本到五四运动发生前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别从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审美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在审美教育中,既要学习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又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感受美、判断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美学的理论,他的诗歌真正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在其诗歌中追求形式美、音乐美、忧郁美。强调"为诗而诗",拒绝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原的诗歌美学广博而又深刻,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既是他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的科学结论,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经验的总结。绿原的美学观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能经受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其诗歌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诗的发展,促进新诗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虽然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这部巨著中,它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的历代创作经验,建立了系统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是属于光辉的篇章,是传之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老庄的宇宙本体论和万物生化论为哲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老庄哲学对其形美、德美、道美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老子关于美的论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美的最初探索。有人根据《老子》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句认为老子是“美”的否定者。其实,老子并不反对美,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无为的、自然的;美和恶是相反相成的,美有功利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重自然、朴拙的美学传统,给我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语言学、语音学、语言美学、美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文章深入、具体地分析了构成英语节奏旋律美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培养学生节奏旋律美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美在朦胧     
偶尔,在杂志上看到瞿颖一张朦朦胧胧的照片,顿觉与以往不同,似乎娴静、丽质了许多。这不禁使我想起美学老师曾讲过的:“看着我,看着我,别过来,别过来。”细细品味,不乏深奥的哲理。平日,当我们透过玻璃窗看着自己的影像时,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学和美学的第一人,他大量作品涉及政治和美的问题,其中集大成之作《理想国》也不例外。文章从柏氏的《理想国》出发,分析柏氏政治学和美学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统一性。柏氏的正义理念和美的理念统一于善理念之下,是善理念的具体表现,体现出其理念中的政治美学;政治实践和艺术与美的相互渗透,他的政治学中蕴含美的意蕴,同时艺术也为城邦政治服务,则体现其现实中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14.
读过许多诗人的作品,发现绝大多数诗人,都歌咏过太阳和光明。诗人艾青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写太阳,火把,野火等,特别是那首长诗《光的赞歌》,达到了对光明的登峰造极的赞颂。  相似文献   

15.
周宗岱先生是画家、书法家,美的事业的实足者,创造者。他并不热衷于美学的思辩,不愿意把精力耗费于概念的解说、逻辑的推论上,更无间于建立庞大的美学理论体系。但凭他对创造美的天职和热爱,对美学问题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敏感。八十年代和他一起参加几次美学会议,听他陈述自己的看法,坦率热忱,讲得津津有味;他对他不赞成的意见,往往激昂慷慨,旗帜鲜明地予以反驳,说得有理有据而又词锋尖锐,往往使争辩者难以应对。他的直率,他的诚恳,他的学问才华,令人佩服,也感到其人格上的力量。后来他把这些意见整理成《美辩》。这些文章材…  相似文献   

16.
佐佐木健一作为日本当代著名美学家,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他是继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之后,取得可观成果、成就突出的日本美学家。在其整个美学体系之中,自然美思想独树一帜。文章将其自然美思想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拓展阶段。通过论述其自然美定义的发展变化,分析其自然美思想的本国理论起源和对西方环境美学的借鉴,从而洞悉日本自然美学的发展现状,这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的我国自然美学发展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勰(约公元465—约523年),字彦和,梁东莞莒人(今山东莒县)。他的《文心雕龙》既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历代的创作经验,又系统地建立了自成体系的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明刘勰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8.
席勒的《论美书简》是席勒最早表述他的审美人类学观点的重要文章,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一直重视和挖掘不够。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席勒根据康德的哲学理论,最早把美与实践理性密切联系起来,认为美根于实践理性之中。这种观点,不仅基本完成了康德开始的由认识论美学向本体论美学的转型,而且开辟了通向人生论美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新道路,同时还是走向德国古典美学的实践观点,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美学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形象美,领悟语文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捕捉生活中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胡琨 《文教资料》2008,(35):29-30
狄德罗·德尼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其思想极具进步性和丰富性,<论美>是他早年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着手从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等方面论说他的"美在关系"说,以此进一步说明这一美学思想的开创性、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