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利和妻子西尔维亚已经是第七次攀登珠峰了。这对奥地利夫妇在前六次的攀登中都没有能够登顶。一头长发、身材高大的威利说:“今年是人类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更是我们的银婚年,希望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能够见证我们的爱情。”威利记得,他们是从1997年4月开始走进珠峰的,每年攀登一次,或者由于天气不遂人愿,或者其中一人身体不适,登顶的机会总与他们擦肩而过。“在2002年我们第六次攀登珠峰时,威利和我都已经到了8600米左右。威利本可以登顶,但由于我有严重的高山反应,头疼欲裂,他为我放弃了登顶。那时,珠峰就在我们眼前,我真觉得对不起威利!”…  相似文献   

2.
《西藏体育》2003,(2):29-30
距离希拉里和丹增首次登顶珠峰已经50年了,尽管攀登路线越来越熟悉,攀登技术不断进步,从技术角度讲攀登难度也不是特别大,但珠穆朗玛峰对登山者耐力的考验始终没变,而且无论多少经验和技术都不会让她变得更仁慈。5月21日22日,中韩联合登山队的4名中方队员先后登顶珠峰。23日晚返回大本营后,他们向记者讲述了在珠峰山区接受的生死考验。他们都是一些普通的藏族登山队员,口中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小齐米,39岁,西藏登山队国际级运动健将,中方队长,他先后6次登上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和珠穆朗玛峰。他说:我是在21日3时…  相似文献   

3.
尽管是73岁的高龄,但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满头银发的美国人里查德依然精神矍铄,讲起话来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我这是第五次到珠穆朗玛峰了。三次是从尼泊尔一侧攀登,两次从中国一侧。”他说。1982年,里查德曾和同伴一道首次从珠峰北壁攀登,只到达海拔8300米处。这次进山后,他已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适应了一次。陪同里查德进山的有他的儿子丹。他说:“父亲是一个爱好户外运动,喜欢挑战极限的人。”由于珠峰山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里查德于7日离开大本营回国。他说:“我不是一个职业登山者,只是一个高山徒步者。”就是这样一个高山徒…  相似文献   

4.
2003·第二期·西藏体育身为国家登山队的副队长、高级教练,体能、技术都非常好的罗申却在珠穆朗玛峰留下了诸多的遗憾:1988年中日尼双跨珠峰,罗申在南坡,未能登顶;1993年海峡两岸联合登珠峰,他在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返回大本营途中遭遇暴风雪,不幸冻伤;1998年中斯联合攀登珠峰,他任中方副队长,但在登达7790米营地时,一名队员有高山反应,他护送下来,再一次与珠峰失之交臂。2003年的珠峰之行,对于罗申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在第二次进山准备突顶时,罗申道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说:我没有珠峰8000米以上的经验,这是首次挑战,心里没底。而且我还任…  相似文献   

5.
《西藏体育》2003,(2):31-32
为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中国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和庆祝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组织中国业余登山队和中韩联合登山队攀登珠峰,中国西藏登山探险队攀登马卡鲁峰。5月14日,西藏登山探险队5名队员率先登顶世界第五高峰,5月21日和22日,中国14名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6月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北京接见了部分登山队员。她代表国务院对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感谢他们为祖国争得新的荣誉。陈至立说,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关键时刻,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不仅极大地鼓舞了…  相似文献   

6.
《西藏体育》2003,(2):48-48
傍晚,在珠峰大本营夕阳的余晖下,藏族汉子多吉拿着移动电话向县城里的一位亲戚通话,要他帮忙第二天送几箱可乐到珠峰来。多吉是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一位普通的农民,今年在珠峰大本营开了家简易帐篷“茶馆”。由于登山者太多,他上周刚运来的饮料和啤酒几乎都卖完了。“现在可方便了,我能用手机从珠峰打到任何地方,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多吉笑着说。今年是人类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28支登山队的500多位登山者会聚珠峰。高科技使得一直以神秘、遥远著称的珠峰近在咫尺。4月25日,西藏自治区移动通信公司把无线基站、卫星接收…  相似文献   

7.
《西藏体育》2003,(2):17-28
国际登山运动中的高山协作历来是尼泊尔夏尔巴人的“专利”。但是,这一垄断的市场近年来正逐渐被中国人打破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开始在国际登山团队中担当重任。23岁的阿旺在3年前就被瑞士著名高山向导卡利(KARI)“预订”,已经参加了3次卡利组织的国际登山活动。在此期间,他圆满完成了协作任务,并成功登上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和珠穆朗玛峰。在今春中国业余登山队攀登珠峰活动中,他首次承担高山摄像,并于5月21日再次登顶珠峰。阿旺是西藏登山综合培训学校培养的首批学员中成绩最突出的。目前,他的30多名同学几乎都在各大高山区活动,分别在…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登山协会和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共同组织《2003,站在第三极》中国搜狐珠峰登山队,于今年4日至5月攀登珠穆朗玛峰。届时,中央电视台将派出强大的直播阵容,在登顶期间的最后一周在央视5频道现场直接登顶实况。  相似文献   

9.
5月27日下午,布达拉宫广场彩旗飘扬,欢庆的人们跳起了奔放的“锅庄”舞,西藏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西藏军区、武警西藏总队的领导、拉萨各族各界群众一起,热烈欢迎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和央视直播队全体人员凯旋。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欢迎仪式上,代表西藏各族人民向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们和成功直播登山实况的中央电视台直播队全体人员凯旋拉萨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为纪念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中央电视台、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联合组织了此次攀登珠峰和电视直播活动,全国关注,世…  相似文献   

10.
老猫 《新体育》2008,(5):28-29
5月初,奥运圣火将第一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是一项奇迹。从人类首次征服珠峰到2004年,全世界共有2249人登顶成功,而死亡人数为186人,死亡率为8.27%,可见其难度与危险性。此次奥运圣火登顶世界最高点,不但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登顶,还要实现电视直播,难度与意义都极其巨大。我有幸能成为此次报道组中的一员,内心既忐忑又激动。4月12日,我们准时登上了飞往拉萨的飞机,15日进发定日县,随后进人珠峰大本营,之后的时间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天气合适,等待圣火登顶。  相似文献   

11.
一些我们曾经认为神圣的事物,许多时候却经不起时间的磨砺,在不经意的一刻,如昙花凋谢,让追逝者徒留“念天地之悠悠”的长叹。1975年,中国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于是,在许多孩子的作文里便自然写下“中国体育一定要去攀登世界最高峰”。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攀登,因此更持久。前一阵子,中央电视台正在直播大型的攀珠峰活动。攀登珠峰也因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登顶的喜悦,感受着精神绿地的勃勃生机。不久后的另一则新闻:随着越来越多的登山队攀登珠峰,在世界之巅已经留下了许多人类文明的副产品——各种生活垃圾。在看后一则…  相似文献   

12.
历史已经整整跨越了35周年。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从北坡胜利登顶成功,结束了中国人对珠穆朗玛峰尴尬的空白历史,创造了从北坡登上珠峰的新纪录。时针指向1995年5月25日。中国登山协会和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举行了纪念从北坡登顶35周年及为中外登山殉难者建造纪念碑奠基仪式。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22日11点08分,中国女子登山队暨珠峰测量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这是中国自1975年首次测得珠峰高度之后,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同时,这也是中国女运动员自1975年以来30年中第六次攀登珠峰成功。抵达4月24日,我们一行三名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一同抵达珠峰大本营,直到5月28日离开,在几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29日,是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50周年纪念日。当天,世界各国的登山者们,齐聚珠峰脚下,用登顶世界最高峰的实际行动,来表明人类探索自然,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永恒追求。而周密组织的“2003站在第三级”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行动,吸引着国  相似文献   

15.
桑珠生于1953年,是1975年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九勇士”之一。 桑珠现任西藏登山队队长。谈到他的登山历程,桑珠津津乐道的还是1975年攀登珠峰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6.
在珠峰大本营的一座小山包上,新添了一座登山者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 “公元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中国第一位只身登上珠峰的黑龙江人 阎庚华 永垂不朽 黑龙江电视台攀登珠峰报道组立”。  相似文献   

17.
“我已到达顶峰!我是次仁多吉!大本营!大本营!”5日12时44分,大本营收到了来自珠穆朗玛峰顶峰的喜讯!守候在大本营报话机旁的中国登山队北侧队长曾曙生急不可待地问:“三个人吗?”“我先到,他俩马上就到!”次仁多吉喘着粗气在回答,声音却特别宏亮。“你们那里是不是最高的地方?”“没错,周围的山峰都在我们的眼下。”刹那间,大本营一片欢腾。中、日、尼攀登珠峰登山队北侧跨越组3名队员,经过4小时零1分钟的艰苦拚搏,终于冲上了峰顶。这一喜讯通过无线电台、卫星电视立即传到北京、传向全国、全世界……“我是次仁多吉。北京,登山总指挥部吗?…  相似文献   

18.
征服自己     
我的邮集中珍藏着一枚不同寻常的实寄明信片,这是1924年由英国攀登珠穆朗玛峰探险队从印度加尔各答带出的邮件,左上贴有一枚“珠峰探险/1924”邮政标签,销“1924珠峰探险/RONGBUK冰川珠峰基地营”副戳。每当看到这枚明信片的时候,我都心潮澎湃、感叹万千,因为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困难、恐惧、死亡发起挑战的步伐,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这枚明信片上就凝聚着这种无畏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藏登 《西藏体育》2004,(3):29-29
屹立于地球之巅,俯瞰天地之际,是无数登山英雄的梦想。然而,在珠穆朗玛峰,更有一种勇士,他们除了内心登顶的欲望,更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修路建营、运输装备,协助其他队员攀登珠峰。他们就是勇敢的中国高山协作队员。 这些高山协作队员都来自西藏登山学校,在2004年春季珠峰攀登活动中,他们为各国登山队提供了高山协作人员23人,低山协作人员(7000米以下)12人。其中,协助美国国际登山队的有19人,协助罗塞尔国际登山队的13人,  相似文献   

20.
老阎,别笑我     
老阎留在了他心目中的圣地珠穆朗玛峰的怀抱,我手里还有他上次留给我的照片,那是他第一次只身攀登珠峰未果时拍下的一组照片。我本来应该给他送回去的,可他忙于训练,家里的电话始终没有人接,现在,也再不会有人接了…… 我想把照片留下来,我希望我能比其他人更经常地想起他。尽管有人在讨论他的离去“值与不值”,但是,我知道在老阎看来.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有的人可以为他们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努力,付出自己的生命便是这种付出的极至。那么,育多少人愿意付出这种极至呢? 我不知道。 那次半是采访半是聊天的会面,使我对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