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美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二者的结合开辟了一个″微通道″,而数字图象就是产生于这个″微通道″.  相似文献   

2.
随文“微写作”,就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跟随课文的阅读,立足一点进行短小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写、读写融合。随文“微写作”能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是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习题设计,明确地表现出编者努力为学生搭建读写的通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写进行融合,组织学生开展随文“微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曾莲娟 《物理教学》2024,(4):62-63+61
文章通过微元法探讨了物理图象中“面积”实际物理意义的判断依据,然而学生要真正理解物理图象“面积”的实际意义,就要理解如何使用微元法求面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获得判断依据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发展,实现物理课程的真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立稳 《考试》2004,(10):29-32
高考命题涉及图象问题,有定性判断的问题,也有定量计算的问题;有根据物理图象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和求解的问题,也有根据题设物理情景。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物理规律,总出相关物理图象再运用图象判断、求解问题。概括起来高考对图象的基本要求是“四会”。  相似文献   

5.
张飞 《物理教学》2010,(3):13-15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化,对于图象教学的要求凸现由“注重由图象获取信息、对状态的判断”,转化为“注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得出结论”、“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评价”等。以图象为载体呈现相关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思维的转变,为课堂收益创造良好的“性价比”,可以另辟蹊径,促进物理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图象斜率的“疑”与“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高一物理课本“直线运动”一章中,引入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u-t图象)。图象斜率有着一定的物理意义,在s-t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在u-t图象中斜率表示着加速度。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刚人高一的学生极易出现以下的疑惑与混淆。  相似文献   

7.
在新浪微博搜索栏里输入“微小说”、“微剧本”字样,可以发现相关话题还有“微诗歌”、“微故事”、“微家书”、“微简历”、“微影评”等,几乎涉及全部的文学及非文学的文体,也带动了不同年龄、职业的网友的创作热情,可以说微文学正在成长为一种全方位的、全民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8.
图象几何变换与图象配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图象几何变换、图象配准及其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得出了“对于两帧来自同一视点具有不同内在参数的重叠图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二维平面投影变换模型来描述”的结论,并给出了具体证明。  相似文献   

9.
图象问题涉及面广,灵活性大,迷惑性强。在解图象问题时,首先要看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注意图象中特殊“点”的独特意义。如:“起点”、“交点”、“折点”、“最高点”、“最低点”等。通过其中特殊“点”的比较,巧妙求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下面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题中图象题好象发生了“井喷”,迅速地多了起来,在2005年的中考卷中有好几个省市出了多达三个题的程度,有希望成为题量最多题型.另外,图象题的内容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只包含物态变化和直线运动两个知识点,现在所包含的知识点大面积“泛滥”,有把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包含进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围绕一个“微”字,通过“微写作”“微训练”“微修改”等形式,破解学生“选材难”“构思难”“描写难”“修改难”等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着大量低效运作的现象,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庄学培 《师道》2014,(7):22-24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各种冠以“微”的热词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国已悄然进入全新的“微”时代,教育也烙上了“微”的印记“微课堂”、“微教研”、“微观察”、“微课程!”、“微公益”……彤微”时代下的课堂内外会有什么样新的风貌呢?能否给我们教育教学新的启示?让我们跟随几位老师一起来体验。“微”教育吧!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期下来,开发的图片“微课”使用殆尽,可以说是“弹尽粮绝”。假期,便喜欢上网“搜索”图片,以丰富作文“微课”图片资源。高中作文“微课”类型很多,我们课堂上设计与使用最多的是图片“微课”,特别是“点式”图片“微课”。这种“微课”内含一张或两三张图片,配上音乐或者背景文字,用于解决作文单个“点”上的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的作文素材作“点”式补充。当我们设计、建构、使用这种“单点式”图片“微课”时,如何增强图片“微课”的课程意义呢?一、从课程层面审视图片 设计、建构图片“微课”可以促进作文课程建设。有了“微课”支持,作文课堂上,图文之间就实现了相互解码,情意之间就实现了相互叠加,言语与精神之间就能够交会整合。但网络空间中图片资源包罗万象,自己拍摄的又技术平平,要遴选出具有语文“微课程”价值的图片并非易事。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微课”图片必须彰显课程价值—充满诗意、启迪哲思、促进认知,又必须富于强烈的刺激、趣味高尚、瞬间难忘。只有这样,进入作文课程的图片,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触发言说,表达心声。因此,一张课程视野内的图片,其教育价值往往超越了图片本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3,(12)
细胞如同一个由城墙围起来的微小城镇,有用的物质不断被运进来,废物被不断运出去。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猜测细胞这一微小城镇的城墙中存在着很多“城门”,它们只允许特定的分子或离子出入。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有关这些“城门”的研究成果。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研究的细胞膜通道就是人们以前猜测的“城门”。  相似文献   

16.
摄象机视频通道的信噪比是影响图象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预放级是该通道的前置放大器,其信噪比又是视频通道信噪比的决定因素。可见,找到提高预放级信噪比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现以日本胜利公司ky-310三管式彩色摄象机的预放级为例:作理论分析.从中找出提高摄象机电路信噪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课虽然内容“微”、时间“微”,但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教学活动的“精华”,同时兼具数学需要的“深刻”与儿童需要的“生动”,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易学。  相似文献   

18.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讲座、微电影、微公益、微感动……“微”事物如雨后春笋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一不留神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微而不卑,草根明星登上星光舞台,微薄之力铸就爱的奇迹,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微言行影响社会人生……我们的作文教学当然不能无视社会的变化,而应该与时俱进。如何将这些“微元素”融入作文教学,也应该是当前作文教学思考的范围。本文以“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图像文化盛行,文字业已沦为陪衬,文学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以文字媒介主导的文学似乎正让位于大众和电子媒介中电影、电视等话语形式的文学。海德格尔的“真理论”对艺术真理重新划界,阐明了艺术真理如何可能的根基。他发现了“思”可以建立艺术存在的真理。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一方面文艺创作者要努力挖掘文字介质的优势,并实现其最大化,给读者留有“思”的空间,使以语言文字为介质的文学传统在“读图时代”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面对文学“视觉化”冲击,读者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文学意义的凸显有赖于读者的静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文学。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加快实施孙凤礼,吴宝居在当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等现代化快速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微电子时代发展的需要之际,“信息高速公路”脱颖而出。“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一个空前发达的光纤构成的高速通道和电缆、无线电传输等中、低速通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