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万宽先生研究饮食文化30多年,立足烹饪专业,力图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探寻中国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邵先生对《金瓶梅》饮食文化的研究,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分析金瓶梅菜谱的特点、金瓶梅菜肴烹调技艺的特色及其贡献。邵先生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给予烹饪和饮食文化爱好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四川地区的六次移民高潮,都伴随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习尚,它们同西蜀原有的烹调技艺相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巴蜀地域饮食文化的发展,形成与完善了独树一帜的川菜大系。  相似文献   

3.
有五岳之首美称的泰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她由于有着丰富的食料物产资源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泰山人的聪慧,在漫长而辉煌的泰山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风格独到的泰山饮食文化。清新淡雅的素馔斋食,得天独厚的山珍野味,唯此独有的佳蔬香蕈,寓功于食的食补药膳,历久益精的烹调技艺,是孕育和积淀泰山饮食文化厚实的基础。泰山饮食文化的形成,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近代广东饮食行业的能人巧匠们利用岭南的地理气候优势、土产优势和传统工艺优势,进一步发展了发酵工艺技术,制作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酱、醋、腐乳、腌制菜、腊味等发酵食品,对粤菜菜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岭南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也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方人们在饮食观念、烹调标准、饮食结构、用餐方式和用餐礼仪方面的不同来剖析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以期增进中西方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避免由于不当行为所引起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一书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先秦时期饮食文化和烹调技艺的珍贵资料。该书最早提出"和合"饮食,可以分析为"合"与"和"两个层面上,而这种"和合"饮食主张与是书所提倡的治国思想是一致的。"天人合一"是其哲学基础,"大羹不和"则是其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为视角,研究中国菜肴的英译原则、英译基础元素和英译方法,可以较准确形象地英译中国菜名,使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菜肴美味的同时,还能从菜名中了解中国菜肴的烹调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每一道菜都深深凝聚着我国饮食中的文化精粹。勾芡作为烹调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技术之一,在中式烹调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并成为烹调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对菜肴进行勾芡的过程中,由于芡汁材料的不同,勾兑出来的芡汁也各种各样,并且不同的菜肴对芡汁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芡汁是对菜肴勾芡成功的关键点。本文在简要概述勾芡对菜肴的作用、芡汁的原料、芡汁的种类以及勾芡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勾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我国菜肴的烹调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式菜肴的英译方法和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希望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其中,饮食文化备受关注。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调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各种水陆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生长条件。因此,岭南人所食之物纷繁多样,尤其喜欢"野味",这给许多外省人造成了岭南人无所不吃的印象,但甚少人了解这种习惯背后的溯源和文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岭南饮食文化业与古时候的遗风已大有区别。本文通过史料的搜集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探讨了岭南人爱吃"山珍海味"背后的原因,也揭示了外省对岭南饮食文化的误区所在。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岭南人"敢吃"的文化原因和岭南人饮食上的今夕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广西作为岭南百越民族文明的一个摇篮,其饮食文化与这块古老土地的人类文明一样,史踪清晰,内涵丰赡,成就灿烂。通过对商周至战国时期古壮族饮食文化踪迹的探寻及秦至隋时期广西壮族饮食文化态貌的史料考析和文化钩沉,首次对商周至秦隋时期广西饮食文化态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以岭南文化为切入口,以弘扬岭南文化,推动幼儿可持续发展为办园宗旨,致力于整合各种具有岭南特色的园舍建筑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饮食文化资源等,营造了幼儿园的岭南建筑环境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热带亚热带地理条件下,岭南具有丰富的服饰原料资源。岭南服饰原料棉、麻、蕉、葛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加工技艺精湛、质量上乘,因而有向岭北传播等特点。岭南服饰原料的外传,改进了人们的衣着质料,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在中国服饰历史地理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只在鸦片战争后,在洋货倾销下,岭南服饰原料生产和加工沦于消亡。  相似文献   

15.
岭南(尤其广府)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日常厨具、食具仍存留着古代遗风,并渗透到方言俗语中。  相似文献   

16.
神木地处秦晋蒙三区接壤地带,区域内文化集他域汇融和自域濡染为一体,民风淳厚,其方言别具一格,承载着众多民俗事象。神木独特的饮食文化编织出一个个地域色彩浓厚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又构建了神木特有的地域文化语场。以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神木方言词为例,窥探蕴藏于词语中的豪放、厚道的酒文化,纯正、浓厚的食文化及古朴、创新的烹调技艺文化,品读神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祈求绥安和顺的民俗愿景,感知豪放、淳厚的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17.
话题导入 奥运短篇《品味北京》以“食在北京”为主题,以“天、地、人”的精神来体现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展示了各种耀眼夺目的烹调表演,更让观众从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感受到北京的伟大与瑰丽,体验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仅以楚国为例,饮食结构丰富多彩,烹调之法娴熟精良,盛食之器精致优雅,乃是楚人饮食文化的三大特色,它们为楚文化增添了绚丽多彩的风姿。  相似文献   

19.
杜甫居蜀饮食诗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杜甫晚年居蜀饮食诗的探究,认识杜甫的人格与风格以及四川的天然地理、人文风情、川菜食材、烹调方法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