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山西新闻网报道,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届获奖专栏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内容权威,文风朴实;新华通讯社的《新华视点》对全国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跟踪,深入剖析,翔实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创新节目形态;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届获奖专栏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内容权威,文风朴实;新华通讯社的《新华视点》对全国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跟踪,深入剖析,翔实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创新节目形态;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31日,新华社播发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获奖名单,《玉林日报》的专栏“道德论坛”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新华视点》、《人民论坛》等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7.
你来信对《长城论坛》特别是对“主持人语”给了很高评价,我是很感激的。像你这样的来信我手头就收到不少,这是对《长城论坛》也是对本报其他专栏、专版、专刊的鼓励和鞭策。总政和军报领导历来很关心这个专栏。《长城论坛》2001年被评为全国名专栏.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我心里很清楚.这个专栏还有不少差距.需要不断改进.以不负广大读者的厚望。  相似文献   

8.
专栏言论,除了微型化小言论这种形式外,还有论坛式、杂谈式和专题式等多种表现形式。论坛式专栏言论属于篇幅适中、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专栏言论。这种新闻评论文体,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可谓由来已久。不过,就我国解放后的报刊实践而言,还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新闻评论改革的深入,才格外引起新闻界的重视。较有影响而又办得较早的论坛有1978年7月面世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专栏。《人民日报》自1980年1月创办“今日谈”专栏5年之后,于  相似文献   

9.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知识》今年开辟了“得奖新闻采写谈”的专栏,我所熟悉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看了后,都说:“这个专栏开辟得好”。我也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兵团日报的评论 专栏《世相杂谈》创办于 1997年,至今已刊出120 余期。在“首届中国新闻名 专栏”评选中,该专栏以其 犀利、鲜活、精致、贴近现 实的质量优势和风格特色 脱颖而出,在新疆新闻界 引起不小的震动。 一个开办仅两年有余 的评论专栏,何以能在短 短的时间里就引起社会反 响,并获得“首届中国新闻 名专栏”殊荣?主要是《世 相杂谈》作为一个新闻产 品,体现了经营意识、创新 意识和品牌意识。 走出评论写作的 误区,评说百姓关注话 题 在《世相杂谈》开办之 前,兵团日报亦曾开设过 一些诸如《群众论坛》《一 孔…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2003年第十期《新闻战线》上看到“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目录”。笔者大概统计了一下,总共38个获奖专栏中,纯粹是新闻评论的栏目就有14个,并且这样的栏目多集中在中央级的新闻媒体中,比如《人民日报》的“人们论坛”,新华社的“新华视  相似文献   

14.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全国许多小报都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小专栏。我最爱看具有地方色彩、社会新闻性强、被读者称为“小镜子”的小专栏。这些专栏,大都以本地简称、名胜古迹、典故等作为名称。如长沙日报的《麓山瞭望》、贵阳晚报的《南明河畔》、合肥晚报的《教弩台下》等等,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读者拿到报纸后,往往先浏览这类小专栏。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评论地方媒体刊播的“新闻”是“可看性不高、可信性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新闻业内人士对此也大声疾呼。认真分析当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多三少”现象来概括:日常公务消息多,贴近一般群众生活的报道少。季节性的“四季歌”多,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武汉晚报设立“范春歌工作室”据《新闻出版》消息武汉晚报在新闻改革中推出新举措,设立以著名青年女记者范春歌命名的“范春歌工作室”,并在报纸版评辟“范春歌工作室”新闻专栏。5月17日,“范春歌工作室”新闻专栏在武汉晚报头版头条亮相,报社专门以编辑部名义配发《开栏致读者》讲刊登了“范春歌工作室”三名成员的彩色工作照。在武汉晚报辛勤耕耘16年的范春歌,是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在她极富传奇色彩的新闻工作经历中,曾三度涉险走天涯.深入人迹罕至的戈壁、草原、深山.为广大读者采写了大量…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读者,这是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年以来,《邯郸日报》刊登的《知心大姐》专栏受到读者的欢迎,不少读者来信说:“知心大姐像一双万能的手,能解开心中的千千结。”“知心大姐像一个小宝库,很多问题可以从那里找到答案。”“知心大姐是群众的主心骨,一天不见心中就会失望好大一阵子。” 透过群众对《知心大姐》专栏的赞誉,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办好报纸,编采人员必须树立浓厚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真正让“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在头脑中扎根。下面是我编辑《知心大姐》专栏的体会。 摸着群众的脉搏搞报道 所谓“摸着群众的脉搏报道”,就是说她报道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民生新闻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热门话题,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始,民生新闻专栏大行其道,仅就省会石家庄而言,电视媒体就有《今日资讯》、《报告观众》、《都市印象》、《直播生活》等多档电视专栏;广播节目里,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的《百姓30分》是全国第一家广播民生新闻专栏,天津、河南等多家电台也陆续开设了类似栏目。地方台尤其是省级台把都把民生新闻作为落实“三贴近”、推进新闻改革的方向,民生新闻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刷新着收听率、收视率指标,成为地方台竞争的“新式武器”和创优、创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多见,深受读者的欢迎。众多的日报或晚报、大报和小报都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目,《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苏州报》三版也开辟了“社会故事”栏目,《人民日报》一版上开辟的“凡人新事”专栏,其中也有相当多稿件是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